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千年古樂的魅力 ——南管音樂樂器

(二) 南管樂器
廖真珮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南管音樂保持中國古老的五聲音階,又帶有古音的聲腔,南管曲詞是以泉州腔演唱的,而泉州語言據考證是中原古音。保存詩詞的演唱遺風,一字多音(字頭、字腹、字尾)、字正腔圓。不但這樣連樂器都傳承古制的味道。下面就來看看南管樂器:

南管琵琶為曲項梨形四絃琵琶、四相九品,保持唐代雙開鳳眼。不同於現代的國樂琵琶,演奏時為橫抱,和唐朝拿琵琶姿勢是一樣的(現為直抱)。南管琵琶彈得是骨幹音,可說是樂團的指揮,帶領樂曲速度行進的樂器。

南管三絃為小三絃,彈奏指法和琵琶大致相同,也是橫抱。

南管洞簫全長約一尺八寸,無底、十目九節、一節兩孔為其特徵。在所有音樂種類中的洞簫就南管洞簫的規制最為嚴格,好像沒有上述特徵的話,就無法稱為南管簫。

南管二絃的形制和宋代的奚琴相當類似,和現代的胡琴則有很大的不同。拉二絃時有特別要注意的是 「內絃禁止推弓、外絃的空絃時為推弓」。南管二絃主要是輔助洞簫的旋律。

打拍板的人擔任歌唱部份。但南管音樂不是全部的曲子均為演唱曲,也有器樂曲。主要被分為譜、指、曲三部份。<譜>僅為樂器的演奏。<指>源於唐宋大曲,可以歌唱、也可以用器樂演奏。<曲>多為戲曲的插曲,大都是古曲。

上述的樂器為上四管。響盞、四塊、小叫、雙音打擊樂為下四管。通常一般都是上四管的演奏,如果有較為熱鬧的場面時才會加上下四管和小嗩吶(噯阿)。@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隋唐兩代是中國樂舞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唐代宮廷設置了各種樂舞機構,如教坊、梨園、宜春院、太常寺等,其中的樂工、歌舞藝人多達數萬人。士大夫階層和豪富之家還有很多能歌善舞的官伎、舞伎。這些人中間集聚著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他門以自己的聰明智慧和辛勤勞動獻身於藝術創造,將樂舞藝術推向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峰。

  • 俞伯牙創作了許多曲子,其中“高山流水”是他最滿意的作品。




  • 說起中國和琉球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25年(1392),皇帝賜閔人36姓給琉球時,這些人在沖繩教了中國的禮樂等等,據說從那以後,中國傳去的音樂便盛行了起來。
    根據上江戶的演奏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御座樂的樂器跟曲子是隨著時代的改變而增加。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1764年(1764年以後,樂器和曲子都固定)。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御座樂初次傳去琉球後,又時而會從中國再把曲子或樂器帶回去琉球。
  • 近年來,發現御座樂的樂器在尾張德川家、水戶德川家被保存下來,分別在名古屋市的德川美術館和水戶市的德川博物館。但是因為這些樂器非常的貴重被珍貴的保管著,因此要親眼見到這兩批樂器實非易事。關於樂器的考察,筆者參考了這兩家的照片及其資料。

  • 琵琶是寶永7年(1710)開始到天保3年(1832)毎次演奏都會被使用的樂器。1710年的『琉球聘使記』記載了「琵琶似此方者、四隔圓如横筒、更設九柱于其腹、極厚、而五長四短。手趨不用撥。鳳眼纎。揺則鏗爾有声、想其腹中有物、是為異耳」(標點筆者註)。就是說「琵琶是和這邊的琵琶很相似的。相是圓的、有四個、而且琵琶琴身有九個柱。柱的厚度稍厚、這裡面有五個是較長、四個較短。演奏琵琶的時候,用手彈不使用撥。鳳眼較細。琵琶的音色很清楚又大聲,琵琶的琴身不知道有什麼東西放著,可以聽到奇怪的聲音」記載這樣的一段話。
  • 宮城榮昌氏認為 “樂童子雖有五人到八人不等,卻要有演奏十幾首曲目。因為這樣,一個人必須得會三、四種樂器”。根據資料看來,演奏御座樂的樂童子僅管是年輕的少年們,如是彈撥樂器、一個人好像同時擔任了三線、四線、琵琶的演奏。那麼,實際上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情況呢?
  • 目前先行研究所記述的御座樂大多都是上江戸時演奏的。對於琉球王國來說,上江戶之事是如同中國去琉球冊封的事一樣重要的。為何稱為 “上江戶” 呢? 並不是單純的指江戶的位置是在琉球的北邊,而是還包含有,琉球去向江戶的支配者(將軍)請安問候的一層意思在裏面。在沖繩有一種男性舞蹈叫 “上口說” ,歌詞內容是在描寫著從琉球的到薩摩一路上的風景。在琉球的歷史史書上,前往薩摩的事被稱為 “上國”。從這點看來,終究還是指著支配者和被支配者的關係而使用的單詞。
  • 鄭國有一位叫師文的人離家找魯國的師襄子學習彈琴。

  • 孔子曾向師襄子學琴,一首曲子彈了許多天。師襄子有一天便說道 “行了,可以換一首新的了”。孔子說 “我只學會了音的彈奏,還沒有掌握好音樂的表現” 又繼續練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