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專題報導〕聯合國將今年訂為「國際物理年」,日前落幕的「讓物理光耀世界」全球連線點燈活動雖吸引民眾對物理的好奇,但如何培育下一代物理大師才是各國投入的焦點,台灣也自即日起至8月在全國展開「尋找台灣愛因斯坦 – 發現物理人才計畫」。
學界人士認為,台灣吸引學子念物理的風氣已形成,未來應建立金字塔型的科學資優教育體系,在學子智力成長最迅速的青少年時期,做好關鍵階段的培育。
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林明瑞指出,國際物理年的構想最早是從歐洲發動的,統計發現,1998年至2002年歐洲國家攻讀物理的研究生數量,比以前大幅下降了百分之十五,而美國及部分亞洲國家如台灣選讀物理的人數都在上升,讓歐洲國家充滿危機感。
去年台大物理系的聯考分發成績躍居為理工領域第二志願,僅次於台大電機系,讓歐洲學者嘖嘖稱奇,頻頻詢問是如何吸引學生。
台大物理系系主任張慶瑞認為,近三年全台物理系排名有提升趨勢,除了社會教育程度升高、父母能認可基礎科學外,每年舉辦的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吳健雄科學營都有啟發學生興趣的助益,但最大關鍵還是在高科技產業的人才需求,都要求具備物理背景。
林明瑞指出,2001年前在國際競賽得牌的高中選手,大部分會跑去念電機、資訊、醫學系,念物理的不到三分之一,但近三年念物理的得牌選手已逾半,高中物理資優生願意選讀物理風氣越來越盛,政府有必要提供更好的培育環境。
他說,民國七十三年全國有十九所高中設立數理資優班,現已膨脹到三十三所,早期還真正跟大學有密切合作,設計程度較深的特別數理課程,如今多數資優班已淪為超級升學班,只為升大學做準備,廣度和深度都不足。
目前教育部計畫推動的「四年制科學菁英班」,則預訂將從全國考選出一百五十位科學資優國中生,讓他們以兩年提前唸完高中課程,再由鄰近的研究型大學負責教導,讓他們預修大學數理課程,並進行獨立科學研究。
南韓早自2003年起,每年全國挑選一百四十四位科學資優中學生,集中在設備、師資「非常超級」的高中就讀,每五位學生就有一個博士級老師負責教導。張慶瑞指出,台灣要開辦高中科學菁英班,不能忽略資優生在強烈競爭及被貼上明顯標籤情況下,可能衍生的心理問題。
國科會科教處處長林福來指出,現今各國的科學資優教育,都屬「實驗教育」,因此都需要建立長期追蹤的評估機制,才能真正有系統的培育物理人才。
愛上物理 堅持走自己的路
記者郭怡君╱專訪
台灣從一九九四年開始參加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九六年才首度有台灣選手贏得金牌,目前就讀台大物理所博士班二年級的黃承光即是第一位金牌得主;他的父母曾強力期待他能繼承醫生世家的衣缽,但參加奧林匹亞競賽的選訓過程,卻啟發他對物理的強烈興趣,終究說服父母讓他走上天文物理研究之路。
黃承光說,他念台中一中時選讀第三類組,當時對自己的性向還不明朗,如果沒有參加物理奧林匹亞競賽而參加聯考,有可能真的按照家人期待去念醫科。
但高三那年在曾參加過奧賽的同學「慫恿」下,「陪」同學一起去見識這項競賽究竟是怎麼回事,從初選、複選到成為國家代表隊五名選手之一,再到挪威國際賽贏得台灣首面物理金牌,讓他發現物理真的很有趣。
但黃承光踏入物理研究的路卻也曾經歷一場家庭革命;在準備國內決選時,期待他念醫的父母,憂心大兒子將來大學念物理沒有出路,媽媽特地北上找負責選訓國家代表隊選手的台灣師大物理系教授林明瑞「溝通」,擔心兒子成天念物理「走火入魔」,希望林教授代為勸退。
不過林明瑞很誠懇地跟黃媽媽說,黃承光能通過複選,已代表在物理領域有一定程度的潛力,至少應該給他一個按照自己興趣嘗試的機會,否則小孩可能會埋怨父母一輩子。
等黃承光贏得金牌歸來,並如願進入台大物理系就讀一學期後,看到自己兒子果然念物理念得非常快樂,黃承光的父母特地寫信感謝林明瑞。
信中指出,當初他們困惑於要讓孩子讀第三類組的功課,還是要放棄聯考準備競賽,如今聽孩子談起在系圖書館念到半夜十分「過癮」,竭盡腦力苦思後解出答案所獲得的極大喜樂,都讓作父母的感到非常欣慰。
有別於部分奧林匹亞得牌選手在高中或大學畢業後出國攻讀學位,黃承光選擇留在台大物理系的理由是,「台灣的天文物理研究水準並不比國外差」,因此大四起就追隨闕志鴻教授做研究,希望能在宇宙天文研究中為台灣爭得一席之地。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