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多年的專家都這麼說,祖先都是在荒野中度過的,他們依憑本能、機制、勇敢,征服大自然嚴苛的挑戰,生活競爭活了。
祖先尊重大自然,大自然也給他們呵護。
物質文明之後,大自然與人類文明交惡人類用自己的發明,恣意的破壞森林,而森林放棄職責,讓大水任意奔流,帶走數百億的人類資產。
來自大自然的愉悅,變得那麼遙不可及,甚至奢侈的期待,多數人只到森林野遊,吃完烤肉留下垃圾後赴歸,或者在森林步道走上一回,以便告慰心靈罷了,台灣的旅行者像足食客,而非生態觀察家。
聽完了這位專家的獨語,心裡深有同感,為何我們不學做了解自然的 「生態觀察家」?這並不難,只要有「心」你什麼都做得到,把都市裡的小公園當做一座小森林野,無妨學著觀察一棵樹的四季,變化記錄它的不一樣,看看何時落葉,何時明芽,何時開花,何時結果,何時果落等等。
用相片紀錄也是好方法,拿起你的相機,為生態做一點影像紀錄,拍出幼蟲、結蛹、成蝶、下蛋的畫面。
或者你的錄音技巧不錯,用聲音紀錄生態更加佳,紀錄小溪潺潺,鳥語啁啾草蟲郎鳴的自然天賴。如果能用畫的,不妨畫出各式野花,各種樹種,不同鳥類,甲蟲、蜻蜓、飛鼠、白鼻心的英姿。
縱走森林,越是佇足聆賞,越是喜歡森林中的每一寸土地,它彷若精靈深深的扣住你的心靈。
摘自游乾桂所著:《綠光叢林》一書@(//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