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任中弘澳門一日電)澳門最近不少人提議興建捷運系統以解決交通擁塞問題。但是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楊汝萬則認為,絕對不能草率行事。
澳門社會科學學會就澳門興建軌道集體運輸系統,特別邀請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楊汝萬研究香港在集體運輸系統發展的經驗供澳門參考。
楊汝萬指出,澳門倘若要修建軌道集體運輸系統,需要從經濟、政治等多方面深入研究,絕對不能草率上馬。
楊汝萬指出,香港早在十九世紀已修建了第一條廣州至九龍的鐵路九廣鐵路,直至一九七九年才興建首條地下鐵路。
時至今日,香港的鐵路集體運輸系統已由最初的兩條增至七條,網絡遍佈香港、九龍、新界,系統亦不斷完善。這些鐵路集體運輸系統,隨香港整體生活素質的提升,以及居民收入增加而不斷發展,對香港整體經濟發展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指出,香港最初規劃地下鐵路時,社會上有不少反對聲音,三十年後證明當年規劃興建地鐵系統具有遠見,證明鐵路集體運輸系統對香港的舊社區重建、城市轉變和新城市的興起息息相關,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
多年來,香港鐵路集體運輸系統亦是區內,乃至世界上僅有不用虧本或需政府補貼的鐵路系統,在營運和管理上都非常成功,值得澳門借鑑。
但是他指出,澳門受地域有限、人口規模較小等條件制約,在修建及營運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困難,至於澳門是否適宜耗費一百二十億澳門元(約新台幣五百億元)興建捷運系統?楊汝萬認為,很多區內國家和地區的城市,甚至大陸多個城市近年都在規劃興建切合本身需要的捷運系統,但都遇到各種不同的難題,總體而言,要解決城市日益嚴重的擠迫問題,興建捷運系統是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
澳門受土地資源有限,常住人口規模不大等條件制約,要修建捷運系統,必須要從經濟和政治方面深入研究,絕對不能草率上馬。
此外,倘若日後捷運系統的票價較目前公共汽車票價相差甚遠,政府則有需要研究是否補貼捷運票價,還富於民;相反亦會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政府要從中進行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