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曾鴻儒、楊國棠╱專題報導﹞監視器無所不在,但要有效,如何裝設,處處是學問,只是監視器太普及,學界反而認為,借重監視器辦案,凸顯人民對警察的不信任,同時也擔心監視器標榜打擊犯罪,卻可能導引國家往極權主義發展。
監視器對治安的貢獻雖是有目共睹,但也有人憂心並非正常現象;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教授許華孚就認為,裝設監視器,很可能僅是治標,甚至是旁枝末節,畢竟,重大案件及重要人物身上發生的案件能否偵破才具有指標性,監視器在這方面不見得能提供很大助益。
許華孚表示,全球監禁人數最多的地方不是極權主義或共產國家,而是自由民主的美國,英國監視器的普及,也說明傳統社區凝聚力鬆散、人與人之間充滿疏離感,借重監視器凸顯人民對警察的不信任。
許華孚引用挪威學者Nils Christie的研究,「當代主要危險,不是在犯罪,而是藉由打擊犯罪主義,導引到極權主義發展上」,他擔心監視器在國內正被濫用,因此監視器是否侵犯憲法人權部分,的確有從各種角度進行公共辯論的空間。
對於監視器的裝設,要發揮應有功能,必須依所需做不同處理,從器材選購到架設角度、光源取捨,都是門學問,例如,交通隊為了監看、控管交通流量所架設的路口監視器,可能就對刑事系統偵辦刑案助益不大。
監視器業者指出,路口監視器要監看的對象無非人與車,但看人與看車就有不同的功能差異,架設的角度也不同,就算是白天,不同監視器也會有不同效果,晚上差異更大。
業者表示,以夜間為例,如果監視器鎖定的目標是人,就需有輔助光源,監視器拍攝的範圍如果沒有路燈,機器本身就需有紅外線作為輔助光源,但以紅外線為輔助光源,拍出的畫面會變成黑白的,一旦要用來辨識車輛,反而沒有幫助,因此,拍車最好不要有輔助光源,光靠車輛後方的車燈就夠了。
至於維修,業者表示,每部機器每兩年換一次鏡頭是必要的,平時也應有專人負責擦拭鏡頭、調整角度,監視器才能發揮該有的功能。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