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藝術

西方藝術最輝煌的篇章(二)
司吉
font print 人氣: 325
【字號】    
   標籤: tags:

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1450-1600)——西方文化史上最輝煌的藝術時期,出現在十五世紀中葉。Renaissance 源自於法文,有再生、重生的意思。此時的人們從復古活動中獲得啟發,注重人對於真與善的追求,揚棄偏狹的哲學系統、宗教教條和抽象推理,重視人的價值。而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範圍相當廣大,包括政治、宗教、藝術、學術文化等。在完美的古希臘藝術之後,藝術經過漫長的低微時期,此時彷彿突然間突破了教條的枷鎖,以古希臘式的輝煌藝術技法表現神的光輝,表現神與人的關係。

早期的文藝復興(The Early Renaissance)藝術作品雖然還沒有完全成熟起來,但是這卻可以說是文藝復興藝術的基石。在題材上,她基本繼承了中世紀藝術的傳統,以表現神、表現信仰、表現聖徒事跡為主。

在藝術技法上,此時的藝術開始趨於成熟。最明顯的就是數學上的線性透視法(Linear Perspective)在繪畫上的應用,增強了空間感,使物體真正地立體起來了。繪畫大師Masaccio的「三位一體」(Trinity)中,建築物的平行線已經可以消失在同一點上。這在拜占庭藝術中是絕無僅有的。

另外,對於光線的處理也開始趨於人文化,強烈的明暗對比增強了戲劇感。Fra Angelico 的「聖母加冕圖」(The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畫面中心的金色光芒和兩旁聖人的黯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僅僅左右下角的聖人個體自身的明暗對比也已經十分強烈,整個畫面給人以突出,色彩鮮明和戲劇化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這幅畫作中人物近大遠小的安排使透視關係顯得非常合理。


在上一回我們談到中世紀晚期的Giotto的畫作擁有比以前較為誇張的表情,這影響了後來的許多畫風,在文藝復興早期,除了人物的表情動作外,更添加了用豐富色彩表現敘事氣氛。

開始富有動感是早期文藝復興作品的另一個特點。左圖是一幅描寫戰爭場面的作品。雖然戰馬相對於後來的畫作顯得呆板了一點,但這對於當時來說,已經是大有進步了。不同角度、不同動作的馬匹與各式各樣的士兵交錯在畫面中——左邊戰馬的運動形成一個進攻的氣勢,右邊的戰馬亂作一團,所以構圖既不顯得淩亂,又生動地表達了戰爭場面。


(香港大紀元)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國畫美學是重傳神的,形神兼備、意在筆先。既傳藝術客體之「神」,又達藝術主體之「意」,情景交融,主客觀統一,國畫美學於焉完備,馬麟的《靜聽松風圖》展現了這樣的意境。
  • 美國風景畫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年)在第二次造訪厄瓜多之後五年,創作了一幅日出時分火山噴發的畫作。優美浪漫的構圖在我們眼前展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火熱的太陽,以及反射在河面上的陽光。儘管發光的球體被火山噴出的灰色濃霧包圍,但光線仍穿透濃密的火山灰雲,在大地上投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
  • 馬遠擅長山水畫,起初師法李唐,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自出新意。《秋江漁隱圖》是他的一幅小品之作,然而畫中現出高超的技法與心意。
  • 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特(Ambrosius Bosschaert)以畫筆畫出精準分析的花卉畫,精心安排具有象徵意義的標本,體現荷蘭「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的精神。「黃金時代」是一個發現微觀與宏觀的年代。
  • 敦煌壁畫中最為動人的,就是乘風飛舞的仙女,稱之為「飛天」,有的手執樂器,有的手捧花朵,飛翔於天空之中,衣帶飄揚,姿態美妙。另外,在敦煌壁畫之中,最為突出的是「供養人像」,就是出錢修寺塑像的善士施主們的形象。
  • 「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譯註)是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藝術主題之一。這個至關重要的聖經故事出自《路加福音》。故事中,上帝派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去拜訪一位住在拿撒勒的童貞女瑪利亞。天使長告訴她,她將誕下上帝之子耶穌。起初瑪利亞感到驚訝,質疑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加百列向她解釋說,聖靈要降臨在她身上。瑪麗謙卑地接受了上帝的旨意。
  • 1874年,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展覽,展出一位新手藝術家的精美畫作。這幅畫的標題是「點名」(The Roll Call),描繪因克曼戰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結束後的細節。展覽還沒結束,《點名》就已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評價很高的畫作了。
  • 胡塞佩‧德‧里韋拉(Jusepe de Ribera,1591–1652年)是西班牙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但人們可能想不到,他的整個藝術生涯是在意大利度過的。他被稱為「洛‧斯帕尼奧雷托」(Lo Spagnoletto),意即「西班牙小子」,是卡拉瓦喬最有才華的追隨者之一。在藝術創作中,里韋拉對卡拉瓦喬強烈戲劇化的明暗對比進行改造,探索出了更明亮的光影效果。里韋拉還融合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西班牙繪畫的寫實、博洛尼亞的古典主義和羅馬畫派的造型。
  •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Jenny Zeng/大紀元)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於10月11日在紐約布碌崙(布魯克林)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為期約三個月。期間紐約人無需遠赴羅馬,即可近距離體驗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精髓。
  • 《埃及農婦與他的孩子》(An Egyptian Peasant Woman and Her Child)是一幅等身大小的畫作,描繪了一位農夫之妻將熟睡的孩子扛在肩膀上。這是在埃及的歷史轉型與擴張階段,由法國畫家萊昂‧博納(Léon Bonnat,1833–1922年)捕捉到的親情滿溢的生活瞬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