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常鵬及倪紫金綜合編譯報導)根据華盛頓州的《奧林匹亞人(The Olympian)》5月份的報導,美國華裔藝術家朱曉剛(音譯)在奧林匹亞市(Olympia)從25位報名者中被選拔出來,他受聘為該市的奧林匹亞門戶走廊 (Olympia Gateway Corridor)創作了一幅不落款的樹膠水彩畫 (gouache painting)作品,該畫作已被印製在幾百張明信片上來慶祝該走廊的正式開放,他也因此獲得了800美元的酬金。
朱先生只是在美國小有名气的中國藝術家之一,從朱先生事業上的成功也可以看出美國的主流社會也越來越歡迎和能夠接納中國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事實上,朱先生一幅同樣大小的畫作一般可賣到兩倍於主辦單位所給的800美元的價格。他的作品在從科克蘭(Kirkland)到達拉斯(Dallas)的畫廊里皆有展售。畫迷與收藏家們都曉得他最擅長樹膠水彩畫作品。然而,朱先生的油畫作品在科克蘭的哈沃德-曼維歐畫廊的售價則要超過6,000美金。
其實不僅是美國的藝術品收藏圈有「中國熱」,歐洲藝術品市場也紛紛打起了「中國牌」。在紐約、倫敦、巴黎,一些畫廊已開始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家們的作品, 代理名單上也已添上了中國藝術家們的名字,如紐約的杰克-蒂爾頓、麥克斯-普羅特斯、霍利-所羅門、杰弗瑞-德奇畫廊,巴黎的「法國走廊」、甜點期間畫廊,布魯塞爾的羅爾多普-簡森畫廊,瑞士的藝術与公眾、艾絲-梅爾畫廊等。更有的已經直接打出了「專營中國當代藝術」的旗號,如紐約的艾森-科恩畫廊,巴黎的頂樓畫廊等。
中國的畫家們在世界的藝術舞台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藝術評論家認為最早鑽進西方人圈子里的中國畫家,大多殫精竭慮地做「中西結合」的文章。不管是為了給中國畫的創新引進「外援」,是為了和國際「接軌」,還是屈從于強勢文化的「霸權」,反正他們都是改造自己以融入西方。因為,身在西方的畫家与人在中國本土的畫家是截然不同的--在本土便追求本土的認同,在西方就必須面對西方的觀眾,不管自覺還是不自覺,否則無法生存。
然而,中西方繪畫的發展直接受益于各自的哲學理念,不同的哲學理念,必然會導致中西方繪畫的發展產生出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及其表現技巧和表現方法。想要融合中西方的繪畫其實就像是想要融合中西方不同哲學理念一樣困難,對此曾經旅美多年的張大千先生曾說過:「一個人能將西畫的長處融合到中國畫里面來,要看起來完全是中國畫的神韻,不留絲毫西畫的外觀,這是需要有絕頂聰明的天才,再加非常勤苦的工夫,才能有此成就,否則稍一不慎,就會變成不中不西,不倫不類。」
這种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繪畫方式理念的不同使朱先生這樣的華裔畫家在西方社會獲得成功來之不易,而能夠有象丁紹光、陳逸飛和石虎那樣知名度的畫家則更是鳳毛麟角。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