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戲曲漫談:黃梅戲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地方劇種,原名黃梅調或採茶戲。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部份地區,是在黃梅採茶調為主的民間歌舞基礎發展而成。其中一支東移到以安徽懷寧為中心的安慶地區,用當地語音歌唱,被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

黃梅戲初從歌舞發展成「兩小戲」和「三小戲」,後又吸收當地流行的一種叫「羅漢樁」的說唱藝術,並受青陽腔和彈腔(指徽調)的影響,逐漸發展為演出完整故事的完本大戲。其積累的劇目,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多表現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斷,如《打豬草》、《賣斗籮》等。演唱時,只用打擊樂器伴奏,人聲幫腔,以載歌載舞為特點,表演著重對自然生活的細緻模擬,而無固定程式。

黃梅戲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動人,表演細膩動人,並保持載歌載舞的特點,生氣息濃厚,深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黃梅戲的著名演員有嚴鳳英、王少舫、潘景利等。

──轉自《世華網》(//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 提起中國傳統名著《三言二拍》很多人馬上就會想起多次被改編為戲曲、電影的經典故事,《玉堂春》被改編成京劇《女起解》、《金玉奴》成為傳統戲劇《棒打無情郎》的藍本,“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占花魁”的千古愛情故事更是感動了無數的痴男怨女。眼下北京時代電影有限公司﹐改變過去摘出其中一個故事拍成電影或者改編成戲劇的方式,用“高清”的拍攝技術欲將《三言二拍》中的全部經典故事搬上熒屏,預計將拍攝八十至一百部。這种以電視電影的形式大規模地將《三言二拍》搬上銀幕在國內尚屬首次。雖然該劇正在銀川緊張的拍攝中,但有關拍攝《三》劇的消息一經傳出就在國內影壇引起軒然大波。
  • 越劇是江南流行較廣,深受群眾歡迎的地方戲曲之一。越劇發源於浙江省紹興地區嵊縣一帶,即古越國所在地,故名越劇,迄今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
  • 凸顯中華戲曲藝術的音樂劇「桃花扇」(Peach Blossom Fan),即將於九日至二十四日在洛杉磯新近落成的迪士尼音樂廳(Disney Hall)公演。
  • 京劇中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等,在化妝、服裝個方面加以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丑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在京劇裡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不同行當的演唱方法,表演技術,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把舞台上各種不同的角色劃分成不同的行當,是戲曲藝術的一特殊表現方法。
  • 京劇各個行當中的藝術流派的形成,和這種劃分行當的方法,有著密切的聯繫。就在這種以表演的側重點來劃分行當的基礎上,產生了很多擅長某種行當的表演特點的傑出演員。他們又由於各自的天賦條件,師承來源,接受、理解和表現力,文化修養,技巧水平,社會經歷和藝術實踐的積累,以及對生活的感受和反應的程度等各方面的差異,形成了具有獨特表演特色和自己藝術風格的藝術流派。如同是唱工老生,就有譚(鑫培)派、孫(菊仙)派、汪(桂芬)派、汪(笑儂)派、余(叔巖)派、劉(鴻聲)派、高(慶奎)派、言(菊朋)派、楊(寶森)派、馬(連良)派、麒(麟童,周信芳)派等等。做工老生中最有影響的是麒派和馬派。實際上,譚派和余派並不僅僅是以唱工見長,譚鑫培和余叔巖都是唱、做具佳,文、武兼擅的藝術家。
  • 京劇早期老生演員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是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同時還有王九齡、薛印軒、盧勝奎、楊月樓等人。
  • 余三勝
      
    湖北羅田縣人。原為湖北漢戲末角演員,清道光初期進京搭徽班演唱,後與程長庚、張二奎齊名,稱「老三鼎甲」。余三勝之成名實早於程、張。他的嗓音醇厚,聲調優美。他在漢調皮黃和徽戲二黃腔調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藝術特點,創造出抑揚婉轉、流暢動聽的京劇唱腔。當時余三勝以擅唱「花腔」著稱。所謂花腔,就是旋律豐富的唱腔。余三勝在京劇唱腔的創製上,豐富了京劇演唱的聲音色彩,加強了京劇唱腔的旋律。據記載,京劇中的二黃反調,如《李陵碑》、《烏盆記》、《朱痕記》等劇中的反二黃唱腔,均創自余三勝。在舞台語言的字音、聲調上,也將漢戲的語言特色與北京的語言特點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既能使北京觀眾聽懂,又不失京劇風格特點的字音、聲調。
  • 山東荷澤解元集鄉穆李莊素以麵塑之鄉聞名於世。據說唐代已有生麵塑、熟面刷麵塑、熟面染色塑三種,多為供品和殉葬品。清代江西弋陽泥塑藝人王清源、郭湘雲遊藝穆李莊,與當地藝人賀勝、楊白四合作,採用可塑性強的小麥粉和質地粘的糯米粉為原料,染色後蒸熟,再行捏塑,大大發展了麵塑藝術。近代著名的有李朝訓和侄子李俊興、李俊福。麵塑題材有人物、花卉、戰馬、雄鷹、戲曲人物等。
  • 張二奎

    京劇早期老三傑之一。河北衡水人。清道光時任都水司經承,因酷愛京劇,被上司撤職。24歲開始下海,創立了奎派。張二奎唱以京音為主,嗓音高亢激越,樸實無華,大開大合,大氣磅礡;扮相雍容端肅,擅演王帽戲。代表劇目有:《金水橋》、《打金磚》、《回籠鴿》、《取滎陽》、《五雷陣》及《四郎探母》等。

  • 由台灣僑務委員會等單位聯合贊助籌組的「Amis旮亙樂團」、「台灣客家文化訪問團」及「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附屬綜藝團」,今天起陸續前往美加地區參加「全美台灣傳統週」巡迴訪演,期盼增進美國社會對台灣的了解。這三個團體是由外交部、教育部、僑委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行政院新聞局、行政院衛生署聯合贊助經費洽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