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是流行中國、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劇種。它的前身為徽調,通稱皮簧戲,曾一度稱為「平劇」,後該稱京劇,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清乾隆年間徽調進入北京,吸收了昆腔、秦腔的部份劇目、音樂曲調、表演方法和一些民間曲調,演變發展而成。表演上歌舞並重,融化了武術技巧,多用虛擬性動作、節奏感強,創造了許多程式性的表演動作。演唱時講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樂性,在唱、念、做、打方面自成京劇藝術體系,對各地劇種影響很大。
京劇的角色是根據男女老少、俊醜正邪分成生、旦、淨、丑四大行當,以演歷史故事為主。它的富有裝飾性和誇張性的人物造型-臉譜,是顯示人物性格、辨認善惡忠奸的象徵與其輝煌艷麗的頭飾服裝,都成為京劇獨特的風格。傳統劇目約有一千三百多個,常演的有四百多個。
京劇樂隊主奏樂器是京胡,拌以其他管弦樂器和鑼鼓。一百多年來各行名演員名琴師鼓師人材輩出。對京劇的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著名老生有譚鑫培、余叔巖、言菊朋、馬連良、周新芳等;著名的四大名旦有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轉自《世華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