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文獻館重現二次大戰台灣史料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7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繼續請聽張文祿製作的新聞專題「」4分18秒這是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編纂李展平正在描述二次世界大戰,被日本徵召的台灣軍俘陳幹雄的經歷,陳幹雄先生當時被徵召為南洋高砂義勇軍,派駐香港及爪哇等地,差點回不了台灣,老年的陳幹雄目前住在南投埔里菩提長青村,這是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策劃的烽火歲月戰時體制下的台灣史料特展的一部份,其中,還有林全信跟洋澄清兩人是當時日本設在屏東麟洛附近的盟軍俘虜營管理員,當時這個俘盧營關著盟軍的指揮官,其中,還有一段愛情故事相當動人。

二次世界大戰,台灣民眾約有二十萬人被日本徵召,其中,三萬人不幸死亡,整個被徵召脅迫直接、間接參與戰爭的民眾多達七十六萬人,台灣文獻館研究員陳文添表示,二次世界大戰大家所熟知的神風特攻隊,一向被認為是日本少年參與,台灣人並沒有成員,不過,在這次展覽中,有資料可以佐證,台灣民眾也有人被徵召為神風特攻隊隊員。

二次世界大戰台灣民眾受創,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台灣成為日本提供經濟資源的後勤基地,一九三八年後,台灣劃入戰區,一九四一年美國參戰,台灣劃入戰場,成為前線地區,當時台灣總督府在台灣進行大規模的軍力勞力物力動員,造成大量損耗。台灣文獻館館長劉峰松表示,這項展出,主要是讓民眾瞭解戰爭的可怕,記取歷史教訓追求和平。烽火歲月史料展展期從三月一號起到年底為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毛澤東110周年冥誕之際,美國之音12月24日新聞天地節目導演了一場激烈辯論,他們邀請美國天普大學教授、全球反獨促統聯盟會會長程君复,和《晚年周恩來》一書的作者、前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周恩來生平研究小組組長高文謙,就毛澤東的歷史功過進行討論。
  • 大陸考古人員日前在漢代長安城長樂宮發掘清理一處漢代宮殿的半地下建築時,意外發現許多漢代壁畫殘塊。專家認為,這是繼秦咸陽宮壁畫出土之後的又一重要發現,在中國古代壁畫史以及美術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新華社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所長劉慶柱說,此前從未發現過漢代宮殿壁畫,這些壁畫殘塊不僅為人們研究漢宮廷壁畫提供了重要資料,更填補了漢代壁畫的遺缺,使中國古代(秦、漢、唐等)的壁畫史有了較完整的脈絡。西漢以來,裝飾性壁畫非常流行,宮殿邸舍到處都有壁畫。史載,長安城宮殿中有壁畫的建築有承明殿、麒麟閣等,但由於長安城宮殿沒有保存至今,文獻記載又過於簡略,長安壁畫的實際內容,尤其是實物,讓今人難覓。
  •   手鐲,亦稱「釧」、「手環」、「臂環」等,是一種戴在手腕部位的環形裝飾品。其質料除了金、銀、玉之外,尚有用植物籐制成者。手鐲由來已久,起源於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時期。據有關文獻記載,在古代不論男女都戴手鐲,女性作為已婚的象徵,男性則作為表示身份或工作性質的東西。此外,在古代社會,還認為戴手鐲可以避邪或碰上好運氣。
  • 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高文謙說,根據中共核心檔案顯示的內容,西安事變的發動者、原東北軍司令張學良,確曾在事變發生前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是,莫斯科認為他不可信而沒有批准。 *中共核心檔案曝光* 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周恩來生平寫作組組長高文謙在紐約說,有關張學良是否曾經要求加入共產黨的文件過去一直是中共的核心檔案。他雖然沒有看到過張學良親筆寫的入黨申請書,但是他確曾看到過一份中共中央向共產國際請示關於如何處理張學良要求入黨的報告。
  • 人類自遠古以來與水共處,遠古留下的神話許多都與水有關係;古人治水與現代的人截斷河水攔壩有何不同?二月故宮展出之院藏清代「河工圖展」包含手繪圖檔與河工檔案,民眾可從中一窺清康雍乾於治河技術與河工圖測繪技術的水準、多種的河工器具與文獻,此或可說明清初投注於治河的努力。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畫」或「敘事畫」為主要展件,希望呈現「圖像」能夠超越文字描述、為觀眾提供更豐富訊息的潛力與特性。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選粹新展:「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呈現豐富多元的古地圖世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將於9月26日起推出「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帶領觀眾跨越古今東西的時空向度,感受「大美不言」的經典雋永之美。
  • 炎炎盛夏,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特展,展期至9月22日,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