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善寺在山西太原市東南隅。創建於唐。初名白馬寺,後改延壽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晉恭王為薦其母高皇后,就該寺舊址大事擴建,南北長550米,東西長250米,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寺內大雄寶殿居中,面寬九間,高達30余米。殿堂樓閣、亭台廊廡數近千間。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大部建築毀於火。現存崇善寺的局部,包括山門、鐘樓、東西兩廂和大悲殿,亦自成格局。大悲殿面寬七間,進深四間,重簷歇山頂,前簷安有隔扇,背面裝有板門,殿內設天花板,簷下有斗拱承托屋簷,瓦頂黃綠色琉璃剪邊,瑰麗壯觀。殿內神台上供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及千缽文殊和普賢三尊巨像,像高8.5米,比例適度,衣飾流暢,完好無損。
殿宇和塑像,都為明初遺物。寺內還保存有宋、元、明版藏經,大都有確切年代記載。門前鐵獅一對,明洪武時鑄造,神姿威猛,筋骨雄健,為明代獅獸中的佳作。
(資料來源:世界旅遊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