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古代陶瓷盤類

font print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盤食具,有陶、瓷製品。器形一般為圓形,敞口,淺腹,平底。陶盤在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經常發現。器形有敞口淺腹平底盤、侈口淺腹三環足盤、鏤孔高足盤、斂口淺腹高圈足盤、折沿六角盤等。

夏代二里頭文化早期出土的灰陶盤,口微侈,淺腹,平底,下有三瓦狀足。東北地區夏家店文化中有假圈足陶盤。西周時期原始青瓷盤為敞口,淺腹,直圈足。春秋戰國時期原始青瓷盤的式樣很多。東漢以後,瓷盤直徑較大,器形與原始青瓷盤十分相似,通常用作耳杯的托盤。西晉以後,瓷盤成為食具中的主要品種之一,依據不同用途需要,歷代燒造式樣不斷增加,造型更為豐富,出現撇口、斂口、弧腹、折腹、圈足深淺等不同形狀。
  
高足盤

盤式之一,南北朝、隋代瓷器中常見的品種。器形有大、中、小之分。形式為淺盤式,口沿外撇,盤心平坦,常有陰線圈紋,留有3個、5個或7個不等的支燒痕跡,下承以空心喇叭狀高足。清朝雍正時亦有燒制。
  
海棠式長盤

遼瓷典型器之一,全器若海棠花形,盤面較扁長,折沿,淺腹,平底,多以三彩印花裝飾。瓷製品源於木製餐具。這種器物也常見於遼墓壁面。
  
攢盤

始於明代萬歷朝,延續至清末的成套餐具。以分割成數件的盤或碗相攢組合為一個整體,故名攢盤或攢碗,又稱全盤、全碗。用以盛裝不同的小菜或果點。按其件數區別,又稱為「五子」、「七巧」、「八仙」、「九子」、「十成」。外部多以各種質地的套盒相盛。

──轉自《世華網》(//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台灣陶瓷創作品享譽國際,但餐飲器皿上,一直缺乏一套屬於台灣人自行開發的品牌,和美食相互輝映,台灣行政院文建會為豎立台灣陶瓷品牌形象及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委由鶯歌陶瓷博物館研究開發兩組精緻餐具,台灣文建會陳郁秀主委說,這兩組作品,可說是國內在餐飲器皿上等級最高、同時融合台灣陶瓷彩繪技術的國宴級作品。
  •    音樂是美好的,動人的音樂不但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一些膾炙人口的音樂往往是人們工作生活學習中的伴侶,音樂有如此的奇妙的作用,殊不知它與陶瓷還有很深的緣份呢?
  • 台灣陶瓷創作品享譽國際,但餐飲器皿上,一直缺乏一套屬於國人自行開發的品牌,和美食相互輝映,行政院文建會為豎立國內陶瓷品牌形象及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委由鶯歌陶瓷博物館研究開發兩組精緻餐具,文建會陳郁秀主委說,這兩組作品,可說是國內在餐飲器皿上等級最高、同時融合台灣陶瓷彩繪技術的國宴級作品。
  • 紅釉是中國陶瓷顏色釉的獨特產品,紅釉瓷究竟是那個產瓷區發明,景德鎮自有它的傳說。景德鎮的紅釉說是仿均窯,也不盡然。北宋末大觀年間,景瓷紅釉就已達到了「色紅如硃砂」的成就。紅釉的發明在景德鎮有這樣一件傳說:明朝,一年年底,窯上停了工,一些還沒有燒完的坯胎涼在坯架上,有一位作銅匠的人,來往鄉下作生意,路過時就以這座窯休歇,天天在窯裡捶銅打銅,那些銅屑都飛揚在未經火燒的坯胎上。春天來了,窯上開工,把頭年積下來的坯胎一齊塞進窯去燒,到開窯的時候一看,奇怪,那些頭年陳貨全部變成了紅色。聰明的陶工終於發現銅屑是紅的著色劑,於是紅釉就這樣發明了。
  • 台灣有了第一套國人設計開發的陶瓷餐具﹗
  • 搞陶瓷的人應該說都見過段燒陶瓷製品的一種設備——窯。遠在五千年前,中國古代人就已經知道把制好的土坯放在窯中,用火進行段燒。為甚麼要用「窯」字來代表這種段燒陶瓷製品的設備呢?從窯字本身結構來看,不管是繁寫的「窯」字,還是簡寫的「窯」字,都有兩個共同的部份,卻上面的「穴」字和下面的「缶」 字。「穴」是山洞,這好理解,那麼「缶」是甚麼東西呢?
  •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瓷質「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景德鎮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景德鎮瓷雕製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遠在隋代就有「獅」、「像」、大曾的製作。景德鎮瓷雕工藝精湛,工藝種類齊全,有園雕、捏雕、鏤雕、浮雕等;千姿百態、栩栩如生;裝飾豐富,有高溫色溫、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藝術表現力強,有的莊重渾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麗堂煌,鮮艷奪目。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薄胎瓷稱神奇珍品,雕塑瓷為傳統工藝美術品。
  • 平底碗又稱實足碗,碗式之一,東漢至唐均可見到。其平底是在製坯過程中對碗足部採用平切工藝製成。東漢時平底碗的平底微向內凹,碗形有半球形和口沿內斂兩種,腹上部鼓,下部內收。三國時期的平底碗內有疊燒支釘痕。西晉碗口較大,腹淺,小平底。東晉碗底出現足台,平底寬大。南朝時足台明顯,此式一直沿用到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