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反清交合併 交大教師會有憑有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清交合併雜音不斷!交通大學教師會昨天首次公布研究數據,指出大學規模愈大、所需的研究經費相對地提高,而台灣想推動至少一所大學進入世界前一百名,政府應限制大學規模不能太大,否則五年五百億經費可能不夠,交大教師會認為,將清交合併與五年五百億經費補助綁在一起的政策,是項嚴重錯誤。

行政院為推動國內至少有一所大學可以達到世界百大水準,編列了五年五百億元的經費投資,不過行政院要求學校需達一定規模才給經費補助,因此,今年11月初,教育部長杜正勝陪同清華大學校長徐遐生、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會見行政院長游錫堃,行政院同意兩校在明年底前提出具體的合併計畫,即可得到至少一年三十億元,以利推動該校晉身世界百大。

不過對兩校合併,許多校友有各種不同意見,繼上週多名前清大校長,包括沈君山、劉兆玄、李家同、劉炯朗、毛高文等人聯名寫信公開反對兩校合併後,昨天交通大學教師會也提出具體客觀的研究數據,認為兩校合併不但無濟於推動大學晉身世界百大,更可能是一個失敗的合併案。

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教授李威儀指出,他們利用兩項國際知名的大學排名數據資料,分別挑出居前百名內的五十四所及五十八所美國大學,並根據學校的學生人數規模、每年的研究經費與排名間的關係進行研究,畫出曲線圖表,結果發現呈「一比一的線性正比關係」明顯。

換言之,愈大規模的大學想晉身世界百大的排名,所需的經費愈高,李威儀說,若以清、交兩校為例,與其合併成一所大學去推動國際百大,不如分開努力,所需的教育成本較節省,政府將五年五百億投資在一所規模較小的大學,比較有希望。

交大教師會同時針對國外大學合併的案例進行研究分析,共統計八十個合併案例,李威儀發現,多數成功的校際合併案,均是大校併小校或小校併小校,其中「小校」多指師生人數規模在四千人以下的學校,且學科領域互補性較高的學校,如單獨的醫學院被併入其他學校等,成功機會較大,不過以清、交的合併,學校規模在九千人以上,且研究專長領域屬性高的校院合併,相當罕見,評估合併成功風險太高,不適合併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