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京劇演員說某某唱正工調或六字調,也有說工半調,六半調的,由於過去以正工調為京劇舞台的標準調門,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說法。
原來我國古代音樂中樂器的定調以笛或簫為準。通用的笛分為七調。即上字調,相當於今之降B調;尺字調,相當於今之C調;小工調,相當於今之D調;凡字調,俗稱趴字調(可能是4字調的諧音),相當於今之降E調;六字調,相當於今之F調;正工調,又稱五字調,相當於今之G調;乙字調,相當於今之A調。
所謂上、尺、工(小工)、凡、六、五(正)、乙,這七個調門或稱音調是以我國傳統戲曲記錄曲調的文字譜,即工尺譜中的七個音符來命名的。按現行簡譜來對照,相當於阿拉伯數字為音符的1、2、3、4、5、6、7七個音符。因曲笛中各音調的定調都是以小工調為基礎,要看各調中的「工」音(即3)相當於小工調中的甚麼音,就定為甚麼調名。
例如正工調中的「工」音相當於小工調中的「五」音,所以稱五字調,又稱正工調;凡字調的「工」音相當於小工調的「凡」音,所以稱為凡字調,又稱趴字調;乙字調的「工」音相當於小工調的「乙」,所以稱為乙字調,以此類推,遂形成上、尺、工、凡、六、五、乙這七個音調。
(資料來源:世華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