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聰明的先民,在幾千年前就發明瞭曆法。鬥轉星移、日升月落,冬去春來、秋至夏走,真是歲月匆匆啊。不知不覺中,按照我們的曆法,已經度過了幾千個春夏秋冬了。可是,今年,西元二零零四年,注定了是一個滌舊迎新、繼往開來的全新的開始;吐故納新,中華傳統文明的光輝重新閃耀和綻放在人間。
中國的曆法,其實是中國傳統文明天人合一認識的一部分。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第25章)人稟生於天,托形於地,天陽地陰之氣運轉不息才有了世間萬物,人應該畏天地敬神靈。詩曰:“夙夜畏天之威”(《詩經﹒周頌﹒我將》)在曆法中分成了二十四個節氣。
節,是用竹節作喻,是分莖長葉的地方。節是關鍵轉折時刻,節之間自成體系又彼此連為一個整體。人體有十二節,天亦有十二節、十二辰,這是天道。氣,天地之氣。氣是根據時間在運轉的,不同的時間氣的運行是按照時間給定的規律在運行的,那麼,對於專門人士就根據星象變化,主要是根據北斗星來定時節、審定氣象。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一是不會觀星象,二是氣象萬千卻是無形的,一般人不能夠看到氣的運行,那麼據此對應太陽的位置在一年中定出二十四個點,每一個點對應一個節氣,現在用這個點所在的那一天來代指。中國傳統中“節日”的意義,跟西方不同。
中國傳統社會是農業社會,《呂氏春秋﹒審時》曰:“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因此,中國人從種莊稼到一切作息都遵照天地之道。中國傳統文化講天地人三才,力求達到天地人和諧是傳統文化的關鍵目標。遵循天地人之道,就能夠達到這個目標。因為人稟神形於天地,作為一個真正的人,遵循天地之道就是人道。古人云:“力地而動於時,則國必富矣。”因為“勤力於地利,其所動作,必合於時”。在古時候的農民們將所有的農事活動,都按照曆法節氣來安排行事,所謂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都不失其時,則五谷不絕,道理就在於此。
在歷史的過去,二十四節氣的概念說法,到了秦漢時期臻於完備。在《淮南子﹒天文訓》中在關於二十四節氣的系統記載。中國的曆法推演,差不多歷朝歷代都在改變,因為天象在過去的歷朝歷代是不同的,朝代更迭是天象變化帶來的。
而新的歷史,也會帶來新的天象變化,天象變化下面一切都將變化、全新的變化。不管是鬥轉星移,還是春夏秋冬;不管是冷熱寒暑,還是陰晴雨雪;不管是萬物生髮,還是風土人情,一切都將重新開始。那麼,就讓我們隨著這新歷史邁出的腳步,一邊回望過去,一邊感受新紀元的開始吧。
【正見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