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明清書法一覽

font print 人氣: 6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訊】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中國書法也開始翻開了新的一頁。宋元以來的書法,基本上以是帖學為主,明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明朝歷代帝王,大都熱愛書法,因此,刻帖的風氣,大大超過以往。刻帖———過去沒有像現在這樣的照相製版印刷,為了讓字帖廣為流傳,只能依樣刻在木版上進行印刷。這時候大型系列刻帖,有《東書堂帖》、《寶賢堂集古法帖》等,這一定程度上對書法的普及起著重要作用。明成祖時,大力復興文化,招募擅長書法的人,並授予中書舍人的官職。這也進一步推動了習書之風。

  明代前期書法

  明初的書法,要數「三宋」(宋克、宋璲、宋廣)和「二沉」(沉度、沉粲)名聲最著。「三宋」是明初洪武年間的書法名家,其中以宋克最為有名。

  宋克(1327——1387),字仲溫,號南宮生,吳(今蘇州)人。擅長楷書、草書,以鐘繇為師。最拿手的是章草,他的章草,延續趙孟頫、鄧文原的風格又有所發展,融入了今草和行書的寫法,更加流利、矯健。代表作有《章草急就章卷》。

  沉度(1357——1434),字民則,號自樂,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在永樂年間當過翰林學士,算是義勇文人。善寫各體,尤其山長楷書,學智勇、虞世南,風格端正、秀氣、圓,潤,深受明成祖的喜愛,當時朝廷很多金版玉冊、重要制誥都出自他的手筆,又因為當時八股科舉,讀書人紛紛效仿,成為流行一時的「台閣體」。《敬齋箴》是他的代表作。

  姜立綱是繼沉度之後著名的台閣體書法家之一。 這時期不受台閣體的影響,又能自出新意的書法家有解縉、陳獻章等人。

  解縉(1369——1415),字大紳,號春雨,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進士,主持編修《永樂大典》。詩文都不錯,草書學懷素、張旭,尤其喜歡寫狂草,筆勢飛動,婉轉流暢。但比起懷素、張旭來,筆法上要單調些,節奏感也欠豐富。這也許是時代的原因吧 。

  陳獻章(1428——1500),字公甫,號石齋,廣東新會人。居住在白沙村,人稱白沙先生。喜歡用茅草做筆寫字,點畫粗率,不計工拙,倒也別具一格。他們兩人,可算是當時 台閣體籠罩下的書壇的一個變數,是後期草書大量出現的先聲。

  明代中期書法   
明代中期,經濟繁榮昌盛起來,手工業商業得到極大的發展,繁榮都市不斷出現,新興的市民階層對傳統文化推波助瀾,特別是文人集中的地區,書法藝術得到長足的發展,當時出現了一大批雄視一時書法家。當時有「天下書法歸吾吳」(明.王世貞)一說。

  到了成化、弘治時期,台閣書法已漸漸走向窮途末路,變得僵硬刻板,毫無生命力;書法家們也認識到台閣體的危害,轉而師法晉唐,以暢情適意、抒發個人情感為目的的書風重又開始抬頭,並逐漸成為明中後期的主流。這一時期的書法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成化、弘治時期台閣體漸次消弭、過渡、轉變的階段,以李東陽、沉周、吳寬為代表;正德、嘉靖時期以吳門書法為主體的真正代表明代中期書法的又一書法昌盛時期。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寵等人為代表。

  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湖南茶陵人,為官清廉剛直。他在篆書、楷書、隸書、行草書上都下過很深的功夫,對自己的篆書很自負,說:「李斯、李陽冰之後,就算小生我了。」然而他成就最高的應該算草書:筆法圓轉瘦硬、骨力雄健、氣度高曠。用筆方式與明代其他草書家不同。作品有《自書詩卷》等。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號枝山,人稱「祝枝山」,因為右手生有六個手指,所以又號枝指生。長洲(今蘇州)人,任過南京應天府通判,所以又有「祝京兆」之稱。他的詩文書法,才氣橫溢,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號稱「吳中四才子」。書法造詣很深,各體兼能,蜚聲藝壇,與文徵明、王寵並稱「三大家」。陳道復為後起之秀,又稱為「吳中四家」。他的書法博采晉唐各家的長處,並有自家面貌。主要成就在於狂草和楷書。狂草來自懷素、張旭,更多的是接近黃山谷,提按和使轉的筆法交互使用,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很緊,形成一種汪洋恣肆的視覺效果。更難得的是楷書又寫得相當嚴謹,有晉唐人的古雅氣息。這種反差很大的綜合素養與唐代的張旭十分相似。作品有楷書《出師表》、草書《自書詩卷》、《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赤壁賦》、《杜甫詩軸》等。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也作璧),徵明是他的字,後來又改字徵仲,別號衡山,自稱衡山居士。長洲(今蘇州)人,五十四歲時才做了個翰林院待詔的小官,早年因為字寫得不好而不許參加鄉試,因而發憤圖強,終於成為詩、文、書畫方面的全才。繪畫方面,與弟子成為「吳門派」;又和沉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書法各體無一不精,尤其以行書、楷書為人所稱道,在當時名重海內外,並且因為他享年高壽(將近九十)、年高望重,門生有多,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的兒子文彭、文嘉在書法上也很有成就,其中文彭還是明清篆刻的一代宗師。

  文徵明的小楷特別精細工整,主要來源於鐘繇、王羲之、王獻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法度謹嚴、筆鋒勁秀、體態端莊,風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歲以後的小楷,尤其見功夫。行書主要學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智永,運筆遒勁流暢,晚年大字學黃庭堅,風格變得蒼勁秀逸。他的傳世墨跡很多,有小楷《前後赤壁賦》、《顧春潛圖軸》、《離騷經九歌冊》;行書有早期的《南窗記》,中期的《詩稿五種》,晚期的《西苑詩》。他的所有的作品,都筆筆工整,即使是快到九十歲時,也是如此,這在我國書法家中是極為少見的。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蘇州人。生性放蕩不羈,自己刻有一章「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書畫都不錯,但在他的字中又看不出一絲狂態,字主要學趙孟頫,另外加些李北海的筆意,筆畫婉轉流暢,風格俊秀瀟灑;沒有丈夫氣,倒有女兒態——他的內心應該是溫柔的。代表作有《落花詩卷》,及一些題在畫上的詩文。

  王寵(1494——1533),字履吉,號雅宜山人,江蘇吳縣人。擅長行、楷書,楷書來源於智永、虞世南,拙中帶巧,以拙取勝,既秀媚、又瀟灑。作品有楷書《辛巳書事詩冊》,行書《李白古風詩卷》、《石湖八絕句卷》等。

  陳淳(1483——1544,另一種說法是1482——1539),初名淳,字道復,後來以字行,自號白楊山人。長洲(今蘇州)人。書畫學於文徵明,擅長寫意花卉,與徐渭並稱為「青籐、白陽」。書法以行草書成就最高,早期小字行草風格接近於文徵明,用筆精細;後期一變為率意縱橫,草書的抒情性得到極大的發揮。他是明朝書法由中期想後期轉變的一個過渡性的關鍵人物。

──轉自《世界旅遊網》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國畫美學是重傳神的,形神兼備、意在筆先。既傳藝術客體之「神」,又達藝術主體之「意」,情景交融,主客觀統一,國畫美學於焉完備,馬麟的《靜聽松風圖》展現了這樣的意境。
  • 美國風景畫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年)在第二次造訪厄瓜多之後五年,創作了一幅日出時分火山噴發的畫作。優美浪漫的構圖在我們眼前展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火熱的太陽,以及反射在河面上的陽光。儘管發光的球體被火山噴出的灰色濃霧包圍,但光線仍穿透濃密的火山灰雲,在大地上投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
  • 馬遠擅長山水畫,起初師法李唐,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自出新意。《秋江漁隱圖》是他的一幅小品之作,然而畫中現出高超的技法與心意。
  • 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特(Ambrosius Bosschaert)以畫筆畫出精準分析的花卉畫,精心安排具有象徵意義的標本,體現荷蘭「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的精神。「黃金時代」是一個發現微觀與宏觀的年代。
  • 敦煌壁畫中最為動人的,就是乘風飛舞的仙女,稱之為「飛天」,有的手執樂器,有的手捧花朵,飛翔於天空之中,衣帶飄揚,姿態美妙。另外,在敦煌壁畫之中,最為突出的是「供養人像」,就是出錢修寺塑像的善士施主們的形象。
  • 「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譯註)是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藝術主題之一。這個至關重要的聖經故事出自《路加福音》。故事中,上帝派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去拜訪一位住在拿撒勒的童貞女瑪利亞。天使長告訴她,她將誕下上帝之子耶穌。起初瑪利亞感到驚訝,質疑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加百列向她解釋說,聖靈要降臨在她身上。瑪麗謙卑地接受了上帝的旨意。
  • 1874年,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展覽,展出一位新手藝術家的精美畫作。這幅畫的標題是「點名」(The Roll Call),描繪因克曼戰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結束後的細節。展覽還沒結束,《點名》就已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評價很高的畫作了。
  • 胡塞佩‧德‧里韋拉(Jusepe de Ribera,1591–1652年)是西班牙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但人們可能想不到,他的整個藝術生涯是在意大利度過的。他被稱為「洛‧斯帕尼奧雷托」(Lo Spagnoletto),意即「西班牙小子」,是卡拉瓦喬最有才華的追隨者之一。在藝術創作中,里韋拉對卡拉瓦喬強烈戲劇化的明暗對比進行改造,探索出了更明亮的光影效果。里韋拉還融合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西班牙繪畫的寫實、博洛尼亞的古典主義和羅馬畫派的造型。
  •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Jenny Zeng/大紀元)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於10月11日在紐約布碌崙(布魯克林)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為期約三個月。期間紐約人無需遠赴羅馬,即可近距離體驗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精髓。
  • 《埃及農婦與他的孩子》(An Egyptian Peasant Woman and Her Child)是一幅等身大小的畫作,描繪了一位農夫之妻將熟睡的孩子扛在肩膀上。這是在埃及的歷史轉型與擴張階段,由法國畫家萊昂‧博納(Léon Bonnat,1833–1922年)捕捉到的親情滿溢的生活瞬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