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訊】《武林梵志》載五代時「吳越踐王於行吉之日……城外百戶,不張懸錦緞,皆用彩紙剪人馬以代」,描繪了吳越故地上曾出現的一個宏大剪紙景觀。
民間剪紙傳統在鄉土之中延續傳承經久不衰。至1953年以前,調查者曾記述:「浙江省的窗花剪紙各地都有,以金華地區永康、浦江、盤安,溫州地區的樂清、平陽等地較多,風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異。」
從所採集的品看來,金華地區多為窗花和燈花,樂清的細紋刻紙主要用於裝飾龍盤燈,平陽一帶送禮時放在禮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其次,各地均有用以衣裙、鞋帽的鄉花樣。
題材常見為花卉瓜果、鳥獸魚多,而戲曲故事則是永康一帶的拿手好活兒。剪花的樣子多是女子做姑娘時攢下的老輩兒花樣;另有一部份是畫佛像的民間匠人所為,再經由手藝高的巧手剪制。有的巧手當然也可以自己出樣自己剪,甚至看完戲之後就能剪出成套的戲文。
浙江戲曲窗花擅取戲中典型的場面情節,充分體現人物的身段之美。有別於戲曲的是,剪紙為之配上了相適應的背景為襯,顯示了特定藝術語言的優勢。浙江剪紙造型講究大的影像輪廓,而影像之中剪出細細的陰線。陰線恰到好處,能使形象結構與畫面的節奏都增添成色。
──轉自《世界旅遊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