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新竹報導〕國家太空計畫室昨日宣布,中華衛星二號的影像處理系統(IPS)已由國人自行研發成功,該計畫總經費約一億台幣,比起委外承製,至少為政府省下兩億元,且因自行研發掌握智慧財產權,未來國內各單位要應用華衛二號所攝得的影像資料都能「更快速更便宜」,太空計畫室認為此項計畫的成功,為台灣太空科技追求自主寫下值得驕傲的新頁。
華衛二號的影像處理系統原擬發包給國外廠商承製,在發包程序不順及國科會要求提高太空科技自主比例的情況下,太空計畫室從九十年四月展開自主研發,計畫總主持人吳豐敏博士指出,四個次系統中只有「資料擷取」是購自法商,「取像排程」、「資料處理」和「資料管理」次系統均由太空計畫室和國內廠商大同世界科技合力研發完成。
吳豐敏強調,國外的衛星影像處理系統研發都需耗費多年,太空計畫室為配合華衛二號的發射時程,用兩年時間完成四分之三的系統自主已屬不易,整套軟體共有將近十萬條方程式均由研發小組成員撰寫,且多次測試均能將模擬衛星數字訊號順利轉換輸出成影像。
「不踏出第一步,就永遠只能跟著人家後面走!」吳豐敏表示,若當初全部發包給國外廠商做,軟硬體建置總經費大概就要兩億多台幣,而未來擬在北中南各擇地設置的影像應用推廣中心,都需要建有一套影像資料系統,給國外做的話每套軟體都要另外付費購買,自主研發算起來至少替政府省了兩億經費,且對使用者來說,自主研發只要兩三個小時就能取得資料,委外處理至少要等上兩三天。
出身太空計畫室籌備處的國科會副主委謝清志表示,太空計畫室的工程師以前對於「發包給外國廠商做很在行」,有許多自己「不敢做、不想做、不能做」的部分,透過此研發計畫的成功,已重拾太空計畫室提升自主能量的信心。
預計年底前發射升空的華衛二號是我國首顆自主遙測衛星,對地黑白影像解析度達兩公尺,每天早上能固定通過台灣上空拍攝影像,一次掃過的刈幅為二十四公里,且可滾轉和俯仰四十五度,使其拍攝範圍能涵蓋地球八十二%表面積。
華衛二號除了提供政府做國土規劃、環境監測和天然災害防治外,也將透過國際合作拍攝世界其他各地影像,目前美國、法國和加拿大都表示有興趣購買華衛二號的影像。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