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7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特稿)美軍攻入巴格達,海珊政權倒台在即,戰後要扶植哪一派伊拉克人位居臨時政府要津,美國政府內部國務院和國防部看法迥異,兩位「大部長」之間的明爭暗鬥也日益激烈。
最新一期的新聞週刊說,國防部有意推薦流亡倫敦的「伊拉克國民會議」領導人查拉比扮演重要角色,國務院和中央情報局則主張,由現在伊拉克境內的人領導過渡政府較妥。
時代雜誌則指出,這兩大官僚系統之爭,其實是國防部長倫斯斐和國務卿鮑爾之間「意識形態之爭」的縮影,也是兩大部長在布希王朝(從老布希到小布希)裡面的瑜亮情結。而美國對伊拉克的「新政」會影響到世界局勢,這就不只是倫斯斐、鮑爾個人甚或美國一國的問題了。
時代說,溫和派的鮑爾是老布希的愛將,鷹派的倫斯斐則從來不獲老布希賞識。鮑爾是四星上將,對軍隊呵護有加;倫斯斐是外交官出身(尼克森時代就出任駐北約大使),老是愛讓軍人吃排頭。
如今兩人角色互換,帶兵的今年六十六歲;身為美國最高外交官、辦外交的在七十之齡,儼然是美國頂尖的「文人戰士」。偏偏兩人又都享有搖滾樂明星般的聲望地位,也各自認為自己不但帶兵在行,搞外交也不輸給對方。
「比本事」情結倒不是兩人爭風吃醋的最大原因。時代說,衝突的根源,來自兩人所代表的派系各有很不相同的世界觀:以倫斯斐為首的國防部新保守派文官主張以霸道、單邊主義方法推展美國利益;鮑爾所代表的溫和派則從現實觀點看世界,認為全球各國不同層面的利益糾葛不清,多結交盟友、維持穩定是推進美國利益的最佳辦法。
倫斯斐派說,啟用五十八歲、做過生意、現任律師的查拉比在臨時政府擔任要職,因為他是「可靠的民主政治信徒」,充斥海珊部屬的新伊拉克需要這種人。鮑爾派人士則把自從一九五八年就住在國外的查拉比,視為「毫無國內徒眾」的政治門外漢。國務院和中情局主張靜觀伊拉克局勢演變,看看哪一種勢力會自然浮現,美國順著這個大勢,幫伊拉克人民建立新的民主政府即可。
兩個禮拜前,鮑爾送了一張名單給倫斯斐,推薦一批伊拉克裔美國知名人士幫忙從軍政府過度到臨時政府(戰爭剛結束一定是軍政府管理,權限在倫斯斐手中),國防部剔除了其中的大多數,理由是「懵懵懂懂沒經驗」。
可是,倫斯斐提名當臨時政府新聞部長的竟是前中情局局長吳爾錫,此君曾是間諜頭子不算,最近說了一番極不「外交」的話,得罪光中東國家政府,鮑爾期期以為不可。
上周,阿拉伯國家對美國發動這場戰爭感到惴惴不安,希望美國安撫他們一下。吳爾錫居然說,「我們就是要讓你們緊張,我們要你們明白,美國和盟邦正在大步邁進,我們站在你們|像穆巴拉克者流、沙烏地皇室之類|最怕的那一邊:我們站在你們自己人民的那一邊」。據稱連倫斯斐的親信都大惑不解吳爾錫哪來「這高明的點子」,講出這種話來?
國防部和國務院、中情局意見分歧的另一重點,是多久才能建立伊拉克民主?國防部認為六個月即可,國務院和中情局認為從來沒有民主過的伊拉克,不可能半年就變成民主國家。國務院擔心,如果六個月內就舉行選舉,選出激進派回教政黨執政怎麼辦?難道美國要自打嘴巴,不承認「民主結果」?可是五角大廈裡面的謀士們卻反駁說,這種看法,就是瞧扁了伊拉克人民的水準。
國際上,鮑爾的「多邊主義」和倫斯斐的「單邊主義」更是針鋒相對。鮑爾日前在歐洲奔走,就是希望戰火停息後,歐洲盟友出面幫忙整頓、善後。英國首相布萊爾也主張聯合國幫忙人道救援和戰後重建,透過安理會不但可以修補美國和歐洲之間的關係,也可節省美國的人力與物力。
倫斯斐等強硬派堅決反對「未參戰國」分一杯「重建」羹。他們說,聯合國出面,只會增加成本,並把事情複雜化,再說,「飛機起飛時不和我們一起,降落後就想來分好處,門兒都沒有!」
兩派更精彩的鬥爭還在後頭呢。伊拉克局勢底定後,布希政府會不會繼續其「剷除恐怖主義,擴散民主政治」反恐民主大業?若然,從何處下手?
美國軍方指出,下一步將對敘利亞或伊朗動兵,在布希政府內部是「活的問題」,而這種說法,讓國務院以及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盟邦嚇得心臟病都要發作了。國防部卻自鳴得意地說,這才是美國「高瞻遠矚兼大魄力」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布希在兩大重臣之間將會採取哪一派的「奏摺」?觀察過去兩年多以來,布希連連祭出大手筆,這個世界,恐怕還會有捏一把冷汗的機會。(//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