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絹本設色 33.1 x 60公分
收傳印記: 雲中. 河北棠村. 蕉林. 石渠寶笈. 御書房鑑藏寶. 宣統御覽之寶.
本幅採用「右圖左史」形式,記錄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的史實,幅上各以楷書標題,幅後附文記史。「太清觀書」為真宗召群臣於皇家藏書處太清樓,觀太宗聖製御書及新寫四部群書情景。雖是皇宮一部份,處理手法非常樸實。建築結構單純肯定,界畫線條簡勁有力。
殿身面寬七間,當心間(居中的一間)柱距較大,次、梢、盡間遞減。匾額懸掛於樓閣上層前檐正中,牌心書有「太清觀書」四字,重檐歇山頂(宋稱九脊殿),正脊兩端有鴟吻裝飾。鴟吻一般被認為是<< 唐會要>>中所描述:「漢柏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象於屋上以壓火祥。」傳說能避火,故將其形象用於建築脊飾。
中國古代高層建築是由台基、柱、斗栱、屋檐、平坐,沿垂直線方向逐級疊加而成,斗栱是減少橫梁與立柱交接點上的剪力特有的部件,由若干梯形木塊~斗,和肘形長木塊~栱,層層裝配而成。此圖斗栱用材較大,合乎宋代<<營造法式>>規定七間殿宇的用材。檐下一周在柱頭處使用「一斗三升」斗栱,簡練有力,頗顯疏朗,較近於唐代之碩大雄壯。
殿堂採用唐宋時期「兩階制」設東西階的做法,左右對稱,供賓主升降之用。堂前廊道及踏道兩側皆圍以鉤欄,柱頭上飾有寶珠仰蓮。畫中可見散水磚設於台基下四周,以受檐上滴下之水。
1、<<營造法式>>由李誡(?~1110)奉旨編修,書成於宋哲宗元符三(1100)年,徽宗崇寧二年(1103)頒行列郡官署,作為營建工程通行的法式,紹興十五年(1145)重刊,是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專書。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