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30日訊】
宋 趙佶
詩 冊
紙 楷書
33.2 x 63公分
宋徽宗(1082-1135),姓趙名佶,雖然不是一位英明的國君,可是卻是一位藝術造詣卓越的帝王。他除了大量收藏書、畫名跡,主導北宋晚期的畫院之外,自身也精工書、畫,足以擠身名家之列。在繪畫上,他講究寫實(寫生),而在書法上,他在師法前人的基礎上,更是發展出一種瘦硬勁挺、縱橫開張的書體樣式-「瘦金書」,在書史上留名千載。
這幅詩帖,就是展現了宋徽宗「瘦金書」神采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個字都細瘦、挺拔,筆劃舒展、遒麗。在轉折處,都明顯可見書家刻意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的痕跡保留下來,形成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似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而內斂,連筆似飛而乾脆等特點,通幅極具精神。
這幅「詩帖」是由兩首七言與五言律詩合併而成,也名為「欲借、風霜二詩」帖。過去學者推測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歲(1110)時所作。
宋徽宗(西元1082-1135年),姓趙名佶,宋代第八位皇帝,神宗十一子,兄哲宗崩無子嗣,因而繼位。以寵信蔡京(1047-1126),專事營造道觀,生活奢華,致使國家財力靡費。北方金國南下後,讓位欽宗,自為道君教主皇帝,終為金兵所擄,死於五國城。徽宗雖為亡國之君,然性好藝術,稟賦極高。書畫無不精工,並善體物情,花鳥畫描繪,刻劃入微,尤為擅長。主導北宋晚期畫院,影響中國繪畫至劇。
宋徽宗書法,別成一體,自號「瘦金書」。(註1)這種書風學自唐代薛稷(649-713)。關於宋徽宗書風的師承,與宋徽宗有過直接來往的蔡絛,曾記之:「(趙)大年(活動於1067-1100)善黃庭堅(1045-1105),故祐陵(徽宗)作庭堅書體,後自成一法也。時亦就端邸內知客吳元瑜(生卒年不詳)弄丹青,元瑜者,畫學崔白(活動於11世紀後半),書學薛稷,而青出於藍者。後人不知,往往謂祐陵畫本崔白,書學薛稷,凡失其源流矣。」(註2)就薛稷的「信行禪師碑」比較,與宋徽宗書法,自有其相通處,但筆調更接近的,可能還是薛曜(生卒年不詳)的「夏日遊石淙詩并序」。二薛為「從祖兄弟」,其書風同出自褚遂良,就「細瘦險勁」及縱橫開張言,有主張薛曜為宋徽宗瘦金書之祖者,自有其道理。(註3)
宋徽宗書法,特徵是筆跡細瘦。筆畫條暢,在轉折處,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的痕跡,保留下來,那就成為瘦金書的基本筆畫架構。如寫一橫,起筆處是尖,先斜下,而後橫行,收筆留有一頓點,即是特點之一。結體雖楷,而整體運筆,大都直來直往,飄忽快捷,似行如草。
(王耀庭)
註1: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一,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書局,1975),第六編第二冊,頁7上。
註2:同註1。
註3:見莊嚴,〈中國書法中的瘦金體〉,《山堂清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0),頁295-298。
文見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宋代書畫冊頁名品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頁244。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