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暮雪寒禽

font print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6日訊】
宋 馬麟
暮雪寒禽 冊
絹 設色
27.6 x 42.9公分

蒼茫的暮色裡,紛飛的瑞雪,在山岩間的綠竹與荊棘上,積佇了一道冰冷的白色寒光。幾顆醒目的紅色果實,伴隨著凋零的殘葉,孤獨地懸掛在荊枝上。一對黃尾鴝,相互偎靠地瑟縮在山岩與荊、竹之間,目光裡透露些許的期待與無奈:漫漫的寒冬,何時才會離去呢?

  荊棘性暖,能避霜寒,因此常吸引鳥兒來此躲避隆冬的嚴寒;而綠竹在此時也成了一片片遮蔽風雪的罩頂,為前來此處避寒的黃尾鴝,提供了絕佳的棲避之所。與許多羽色單調的冬候鳥相較,黃尾鴝由於顏色較為亮麗(尤其是公鳥),往往能吸引人的目光,帶來驚喜。在大地籠罩在寒冷、陰暗時,這股小小的驚喜,不難想見也令人彌足珍惜。

  這幅南宋院畫家馬麟(活動於1195-1264)所作的「暮雪寒禽」圖,色澤淳雅,用筆簡逸。但畫中舉凡山岩的堅實、荊棘的曲硬如鐵、以及黃尾鴝的蓬鬆、輕巧如綿等,都表露無遺,可知畫家技藝的精到。馬麟來自於繪畫世家,既吸取了父親-馬遠的部份筆墨特質,也開創了屬於他自己的風格。這幅作品上,荊枝所指處尚有寧宗皇帝的題詩,亦足徵馬麟作品在當時所受的肯定了。

  馬麟,馬遠(活動於西元1190-1224年)之子。其家族五代相傳,均以畫藝聞名當世,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濟),宋朝南渡後設籍於浙江錢塘。馬麟為其中的第五代,幼年時秉承家學,甚早便已在繪畫方面有所成就,但其生卒年不詳,僅知至遲在理宗時(1224-1264在位)當已進入畫院。(註1)也有謂其於寧宗時期(1195-1224在位)即和父親同在畫院(註2),而從本幅上的兩行題字:「疏枝潛綴粉,並翅不禁寒」為寧宗所書來看(註3),頗有可能。

  關於馬麟的繪畫風格,記載中言與其父相近,故歷來傳說馬遠為使兒子成名,往往在自己的作品上書寫馬麟的名字,但從現存馬麟的作品來看,其有屬於自身的風格,應無借用父親之名的必要。不過在馬麟的筆墨上,馬遠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惟戰筆少,筆觸也較圓而粗短。

  本幅畫暮冬寒天之時,巖壁下的荊棘和翠竹皆覆蓋著白雪。黃尾鴝一對棲息在棘枝上,雄鴝仰頭凝視上方,雌鴝微閤眼,兩相偎依,以避嚴冬的寒冷。全幅的色澤沈厚,先以淡墨染底,並淡淡染上白粉一層,表現雪日蒼茫的天色。其中山壁以淡筆畫之,再加濃筆,甚至有乾擦之處,積雪的地方則先留白再稍染白粉,另壁前竹葉的堆雪處亦是如此。竹葉的輪廓線用筆放逸,染色時往往染於其上,不似工筆畫法之整齊分明,顯見寫意的趣味。山壁後之竹以淡墨鉤畫,加染赭墨,以和壁前之竹分出前後,形成深度感。畫翎毛以四周染淡墨留出其形為主,有輪廓線處其線條頗不明確,且染筆多。再稍以淡墨絲毛,充分表現出黃尾鴝的輕巧,和棲踞枝頭時毛羽蓬鬆之感。荊棘先以淡筆畫出,再以濃墨重畫之或做提筆,其形態誇張,有些喧賓奪主的意味。此畫在對花鳥等的描繪之外,更強調一份在寒冷中呈現出來的詳和寧靜的氣氛。而幅上寧宗的兩行題詩與畫相映照,更道出了詩文因畫而生,畫因詩文而意足的旨趣。(註4)

  「暮雪寒禽」屬粗筆畫風,和院藏馬麟「芳春雨霽」冊頁的風格極為相近,尤以二幅中的荊棘和枝幹之處最為明顯。而另有一幅「暗香影」冊頁雖屬細筆畫風,但其中梅幹的細枝部份和本幅中荊棘的細枝筆法相類,正顯示出畫家本身一些用筆習慣之所在。「暮雪寒禽」上馬麟的名款,從書法觀之,縱不如院藏其「芳春雨霽」冊頁和「秉燭夜遊」冊頁之佳,然字之結體卻是相同的。加上畫幅在筆墨方面所展現出來的潤澤和蒼勁穩健,當可為馬麟之又一佳作。

(譚怡令)

註1:陳高華編,《宋遼金畫家史料》(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頁727。

註2:高木森,〈理學時代的藝術奇葩—馬遠父子〉,《故宮文物月刊》第58期(1988年1月),頁38。

註3: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宋畫精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5—1976),下卷,頁7。

註4:劉芳如,〈詩情與畫意—選介宋代的翎毛冊頁〉,《故宮文物月刊》第19期(1984 年10月),頁130。

文見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宋代書畫冊頁名品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頁296。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這幅作品表現的是傳說中的八仙中漢鍾離度化呂洞賓修道成仙的故事。 《鍾離度呂》局部。(正見網)
    黃粱一夢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但其實它有多個版本,講述的卻是不同的神仙度人的故事,鍾離度呂就是其中之一。
  • 《被俘的安德洛瑪刻》(Captive Andromache,約1888年)由英國學院派畫家弗雷德里克‧萊頓(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年)構思並創作,動人地展現了母親與孩子、丈夫與妻子之間的情感。在萊頓敏感的筆觸下,這些充滿愛的親緣關係,為安德洛瑪刻在特洛伊戰爭後經歷的國破家亡,提供了修復的解藥。這幅畫也提醒我們,往往透過失去,我們才學會珍惜擁有。
  • 中東地毯與歐洲繪畫有著相互交織的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在宗教繪畫和肖像畫中常出現進口地毯,尤其是來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地毯。這些充滿異國情調、昂貴的紡織品可以用來展現財富、現世性和地位。它們還為畫面的構圖增添了色彩和圖案。
  • 蓋德克解釋,戶外寫生有一個挑戰,就是看到的風景有太多的細節令人不知從何下手。摩爾教他如何將場景分解為簡單的圖形來找到繪畫的焦點,然後學習場景構圖的明暗變化(value,即明度)。剛開始的時候,蓋德克限制蓋德克只能用黑色、白色和灰色來調色,用明暗來描繪形體。
  • 德拉克洛瓦熱衷於描繪異國帶有充沛情感的場景,以此凸顯文明與野蠻之間的張力。這些元素充分體現在他對大型貓科動物(特別是獅子和老虎)的描繪上。在他整個職涯中,他都在觀察這些貓科動物,了解它們的習性,然後運用各種媒材捕捉貓科動物威風凜凜的一面。由此創作出知名的藝術作品也都成為他的傑作。
  • 幾世紀以來,學者們一直試圖釐清關於荷馬的真相:是否真有這樣一個人?如果有,這些著名的故事是否源於他的創作?他的神話故事是否具有歷史真實性?這些詩作是出自同一人之手,還是不同作者原始素材的累積,仍是有待商榷的問題,但大家都達成共識:這些詩最初是在希臘文字廣泛發展之前,於公元前7、8世紀之交的某個時候創作出來並口耳相傳的。
  • 至今馬鈴薯與黑麵包仍是東歐人的主食。事實上到了18世紀末,馬鈴薯已成為「富人和窮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備菜餚」。馬鈴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於許多不同菜餚的特質而越來越受歡迎,到今天仍是德國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1582年,卡拉奇(Carracci)家族的三位成員——阿戈斯蒂諾(Agostino)和安尼巴萊(Annibale)兄弟及其堂兄盧多維科(Ludovico)共同創立了第一所強調寫生的重要藝術學院:啟程者學院(Accademia degli Incamminati)旨在藉由重新研究大自然來復興古典傳統,以矯正樣式主義(Mannerism,又譯:風格主義、矯飾主義)對藝術界的不良影響。他們重新提倡寫生,並從自然形態中尋找靈感,而非單純模仿前輩大師的作品。
  • 克拉克森‧弗雷德里克‧斯坦菲爾德(1793─1867年)是浪漫主義時期多產的藝術家。他的職業生涯在某種程度上與美國光亮派畫家(luminist painter)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相似。然而,斯坦菲爾德在建築、波濤洶湧的海洋與航海相關細節的表現上獨樹一幟。
  • 《牧人來拜》為卡拉瓦喬的大型作品畫上了完美的句點——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讓觀眾洞見這一場景,這是其他畫家從未做到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