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雪竹文禽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3日訊】
宋 黃筌
雪竹文禽 冊
絹 設色
26.3 x 36.4公分

寒冬的江河畔,兩株荒枯的楊柳佇立在突起的白色巨石上。猶如垂釣老叟的柳樹,將它細長的枝枒拋向灰濛的江面。江河上一對水鴨夫婦,遠遊而至;柳稍枝頭上的四隻八哥、柳石間幾株叢生於的寒梅雪竹,也同為這冬河之畔增添不少的生意。

  在這幅「雪竹文禽」圖中,畫家將樹石等主要實景置於幅左,而將江河與水鴨置於幅右。這種虛實對映的佈局,不僅顯示出南宋獨特的審美趣味,也展現了自然生態活潑靈動的特質。畫家繪以梅、竹,以及成對成雙的遊禽與飛鳥,不但點出了早春時序,更具有吉祥的祝幅之意。

  此畫沒有畫家名款,舊傳為五代黃筌(活動於903-965)所作。黃筌是五代後蜀的宮廷名畫家,北宋時隨著蜀主歸宋後,便與其子黃居寀同入畫院供職,對北宋初期花鳥畫影響深遠。黃筌喜用勾勒填彩,設色上也較為濃豔。本幅「雪竹文禽」的畫風野逸簡淡,以畫風來看,可能不是黃筌真蹟,而是南宋畫院畫家的作品。

畫髡柳兩株,一株上棲鴝鵒(八哥)四。寒梅雪竹,在柳石之間。水濱叢葦負雪,偃仰有致。波上復見水鴨一雙,唼喋遠游而至。梅竹點出早春時序,禽鳥成雙成對,有吉祥蘊意。幅中樹石等實景均置於幅左,右方虛處僅配以面積極小的游禽,兩相對映之下,益能展現自然生態活潑靈動的特質。

  此畫原無名款,清代梁清標(字玉立,又字棠,號蕉林,西元1620-1691年)收藏後,為定畫題及作者名,始傳為黃筌作品。按黃筌(約903-965)為四川成都人,五代後蜀的宮廷名畫家,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隨蜀主歸宋,是年卒。(註1)目前存世唯一較為可信的黃筌作品,是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寫生珍禽圖」,描繪二十四種品種、動態互異的鳥、龜、昆蟲(註2),生態逼真肖似,線條勾勒工細,賦色濃麗精準,而本幅「雪竹文禽」則較為野逸簡淡,以畫風觀之,未必為黃筌真蹟,較可能是南宋畫院之作。

(葛婉章)

註1: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收錄於《畫史叢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第一冊,頁173。宋《宣和畫譜》,收錄於《畫史叢書》,第一冊,頁549-550。

註2:朱家溍主編,《國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頁86-89。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國畫美學是重傳神的,形神兼備、意在筆先。既傳藝術客體之「神」,又達藝術主體之「意」,情景交融,主客觀統一,國畫美學於焉完備,馬麟的《靜聽松風圖》展現了這樣的意境。
  • 美國風景畫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年)在第二次造訪厄瓜多之後五年,創作了一幅日出時分火山噴發的畫作。優美浪漫的構圖在我們眼前展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火熱的太陽,以及反射在河面上的陽光。儘管發光的球體被火山噴出的灰色濃霧包圍,但光線仍穿透濃密的火山灰雲,在大地上投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
  • 馬遠擅長山水畫,起初師法李唐,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自出新意。《秋江漁隱圖》是他的一幅小品之作,然而畫中現出高超的技法與心意。
  • 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特(Ambrosius Bosschaert)以畫筆畫出精準分析的花卉畫,精心安排具有象徵意義的標本,體現荷蘭「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的精神。「黃金時代」是一個發現微觀與宏觀的年代。
  • 敦煌壁畫中最為動人的,就是乘風飛舞的仙女,稱之為「飛天」,有的手執樂器,有的手捧花朵,飛翔於天空之中,衣帶飄揚,姿態美妙。另外,在敦煌壁畫之中,最為突出的是「供養人像」,就是出錢修寺塑像的善士施主們的形象。
  • 「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譯註)是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藝術主題之一。這個至關重要的聖經故事出自《路加福音》。故事中,上帝派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去拜訪一位住在拿撒勒的童貞女瑪利亞。天使長告訴她,她將誕下上帝之子耶穌。起初瑪利亞感到驚訝,質疑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加百列向她解釋說,聖靈要降臨在她身上。瑪麗謙卑地接受了上帝的旨意。
  • 1874年,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展覽,展出一位新手藝術家的精美畫作。這幅畫的標題是「點名」(The Roll Call),描繪因克曼戰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結束後的細節。展覽還沒結束,《點名》就已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評價很高的畫作了。
  • 胡塞佩‧德‧里韋拉(Jusepe de Ribera,1591–1652年)是西班牙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但人們可能想不到,他的整個藝術生涯是在意大利度過的。他被稱為「洛‧斯帕尼奧雷托」(Lo Spagnoletto),意即「西班牙小子」,是卡拉瓦喬最有才華的追隨者之一。在藝術創作中,里韋拉對卡拉瓦喬強烈戲劇化的明暗對比進行改造,探索出了更明亮的光影效果。里韋拉還融合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西班牙繪畫的寫實、博洛尼亞的古典主義和羅馬畫派的造型。
  •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Jenny Zeng/大紀元)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於10月11日在紐約布碌崙(布魯克林)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為期約三個月。期間紐約人無需遠赴羅馬,即可近距離體驗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精髓。
  • 《埃及農婦與他的孩子》(An Egyptian Peasant Woman and Her Child)是一幅等身大小的畫作,描繪了一位農夫之妻將熟睡的孩子扛在肩膀上。這是在埃及的歷史轉型與擴張階段,由法國畫家萊昂‧博納(Léon Bonnat,1833–1922年)捕捉到的親情滿溢的生活瞬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