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8日訊】
宋 作者不詳
香山九老圖 冊
絹 設色
23.8 x 24.8公分
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故居香山(今河南洛陽龍門山之東)與八位耆老集會、燕樂。當時白居易為了紀念這樣的集會,曾請畫師將九老及當時的活動描繪下來,這就是「香山九老圖」的由來。後人思慕這段風雅韻事,因而產生了許多描繪老賢者們燕集的作品。
在這件作品裡,三株分立的巨松與兩列平行的坡石,將畫面縱、橫切隔為數個區塊,有如窗格一般,構圖頗有奇趣。九老們徜徉在綠意盎然的松竹林園間:有的圍坐石桌旁聚精會神的下棋;有的相偕在林中漫游;其中一老醉意薰然,邊走還邊手舞足蹈,模樣滑稽有趣;還有二老在展卷觀賞書法,其後還可見小書僮捧著幾卷作品趕來。整個燕集活動繁多,場面愉悅而又熱鬧。九老們多頭戴東坡帽,身著士人裝,雖然面蓄長鬚,但神容看來相當健朗,絲毫沒有龍鍾老態。
這件「香山九老圖」上沒有作者款印,舊傳為宋人所作。作品設色古雅,人物衣紋及樹石的線條都相當遒勁,松、石的表現尤其精到不俗,是南宋冊頁畫中的精品。
香山九老故事,據《新唐書.白居易傳》:「(居易)東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種樹,構石香山,鑿八節灘,自號醉吟先生,為之傳。……嘗與胡杲、吉旼、鄭據、劉真、盧真、張渾、狄兼謨、廬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繪為九老圖。」
院藏宋劉松年(活動於西元1174-1224年)「九老圖」卷拖尾題跋鄭所南(1241-1318)錄:「會昌五年(845)三月二十四日。胡、吉、劉、鄭、盧、張等六賢皆多壽,余亦次焉。於東都履道坊敝居合齒之會。七老相顧既醉且歡,靜而思之此會希有,因各賦七言詩一章以記之,或傳之好事者。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絕倫,同歸故鄉亦來斯會,續命書姓名年齒,寫其形貌附於圖右。仍以一絕贈之云:『雪作鬚眉雲作衣,遼東華表暮慶歸;一鶴尤稀有何幸,今逢兩令感當時。』」此段文字按文意,當為白居易所寫〈九老詩序〉。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字樂天,元和(806-820)進士,遷左拾遺,出為江州司馬,歷刺杭、蘇二州。文宗立,遷刑部侍郎。會昌間,以刑部尚書致仕。白居易文章精切,詩亦平易近人,與詩人元稹(779-831)齊名,時稱元白。晚年歸居香山。香山在河南省洛陽縣南龍門山之東,與詩僧如滿結香火社,自號香山居士。又按:唐會昌中,胡、吉、劉、鄭、盧、張等六賢皆多壽,與范陽真僧如滿,洛中遺老李元爽,共于白居易所居東都履道坊,合尚齒之會,各為歌詩以記其盛。白居易在洛,與高年者八人遊,八老之中除了六賢,另二老有云狄兼謨與盧真,亦有云僧如滿與遺老李元爽,總之白居易與高年者八人遊,時人慕之,稱為「九老」,並繪圖傳於世。至宋代,洛中士大夫老而賢者,因慕白居易其志趣高逸,乃於韓公富弼之第,置酒相樂,並圖形及賦詩,時人謂「洛陽耆英會」,遂又有「耆英會圖」傳於世。
是幅「香山九老」為紈扇形冊頁,絹本設色畫。畫幅中巨松一株,使畫面中分為二。幅右二老神情專注,閒坐石桌左右兩端對奕,一老者悠閒居中坐觀,童子則持扇侍立。幅左六人,一老者戴花舞踊,動作十分靈活有趣;另三老者神情優雅,且行且語於舞者前後,二童子,一手捧囊物,一手持卷軸隨侍在後。上方巨松又將景分為前後,坡石後二老共持一卷,相互觀賞,一童子手捧畫卷自竹林間來。畫幅為扁圓形,佈局甚奇特,設色古雅。畫松與李唐「萬壑松風」可以相連。人物畫法古拙,臉部表情寫實而傳神,雙眼用墨點珠,乃早期人物畫法。通幅人物衣紋樹石,線條遒勁自然,筆力老健。尤其畫石極好,石上並有些許苔點,為南宋山水畫一新作風。是幅冊頁,不論構圖與筆墨,均為南宋冊頁畫中之精品。畫無款印,亦無籤題,舊作宋無款「香山九老」,觀其畫風近似南宋劉松年。或者可能就是劉松年真蹟。
是冊所繪內容與院藏宋劉松年「九老圖」卷完全相同,所不同是冊頁為紈扇圓形,因畫幅小,構圖必需緊湊上下安排佈局,手卷則將冊頁構圖全部平行橫排,中間以山石泉瀑松竹點綴,使其畫幅增長。此卷筆墨流暢,設色清新,人物亦生動自然,完全劉松年作風。然筆墨技法比劉松年時代要晚,是一張很認真很忠實的明倣劉松年「九老圖」摹本。二幅同觀,極易分辨時代與程度的差距。
(胡賽蘭)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