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3日訊】
宋 夏珪
觀瀑圖 冊
絹 設色
24.7 x 25.7公分
河岸邊二松挺立,一在前而直,根莖外露,立於石坡,高枝上垂掛藤蔓,其下有夾葉矮樹傍石而生,一條彎曲的草徑,通到跨溪而建的瓦亭,亭子四面透空,界畫脊柱欄干。二人偃坐,一伸臂指遠處細如絃絲的瀑布,並回首與旁一人言語,又左一人稍小,或是侍從。亭左後方,斜出一松,枝幹曲折,與前一松互為掩映。岸邊停一舟,遠處低平的水渚逐漸隱沒。亭後有大片叢竹,與背山之間似有廣闊的空間。背山籠罩在雲煙中,只見陵脊起伏,點綴零星的遠樹,再順著山勢,襯以高高低低的遠山。
畫中對細節的描寫很注意,構圖層次分明,有明顯的虛實、疏密、遠近、開合的對應關係,點景人物、樹石的畫法,都有形跡可循。畫幅右緣有夏圭款,「圭」字第三筆橫畫起筆時,頓筆成豎點,論者認為可能是偏旁「玉」的草寫(註1),「圭」古文作「珪」,不過「玉」旁能否草寫成一豎畫,不無疑問。
夏圭字禹玉,錢塘(浙江杭州)人,寧宗(西元1195-1224年在位)、理宗(西元1225-1264在位)時任職畫院,與馬遠齊名,畫風亦近似。(註2)夏文彥《圖繪寶鑑》(1365序)記載:「善畫人物……,筆法蒼老,墨汁淋漓,奇作也。雪景全學范寬,院人中畫山水,自李唐以下,無出其右者也。」(註3)當時所見,大概是水墨寫意的人物畫,或學北宋山水,現今存世的傳稱作品,山水確能符合「筆法蒼老,墨汁淋漓」的特色,如院藏「溪山清遠」卷、波士頓美術館藏「風雨舟行」冊、納爾遜美術館的「山水」卷、東京博物館的「山水圖」冊,都可看到簡鍊而富表現性的筆法與墨法。此幅「觀瀑圖」略為不同,畫中較多描述性的細節,配合寫實的意圖,用筆也較沉穩,顯示出十二世紀晚期,李唐山水畫風對院畫的影響。(註4)
(何傳馨)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