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訊】越劇發源於浙江省紹興地區嵊縣一帶(古越國所在地)的農村。它是以嵊縣一帶的、民間說唱藝「落地唱書」為基礎,並在余姚鸚歌(秧歌)和湖州灘簧的影響下發展形成的。
最初稱為「小歌班」,多是農村藝人在農閒之際業餘組合唱戲,後逐漸組成職業「小歌班」,並於1916年進入上海,吸收紹劇、京劇所長,在茶樓以「紹興文戲」之名演出,演員多以女藝人為主,有的戲班全由女演員組成。1938年,紹興文戲改稱越劇。越劇主要曲調有〔尺調〕、〔四工調〕、〔弦下調〕等,曲調清悠婉轉,優美動聽,長於抒情。表演比較真切細膩。越劇有不少優秀劇目,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碧玉簪》、《情深》、柳毅傳書》、《打金枝》、《祥林嫂》、《西廂記》、《玉堂春》、《琵琶記》、《孔雀東南飛》等。
──轉自《世華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