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AC十周年特展 QCC Art Gallery最後一站

紐約「島嶼太陽花的省思」展覽 反思兩岸關係

人氣 167

【大紀元2025年03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曾蓮紐約採訪報導)踏入紐約王后社區學院美術館(QCC Art Gallery/CUNY)的展廳,一幅超過4,500架飛機圖騰的裝置藝術映入眼簾,以貼紙的形式大規模排列於展場大牆面,營造出震撼且壓迫的視覺效果。這是臺美文藝協會(TAAC)十周年特展「島嶼太陽花的省思」最後一站的全新作品,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到當下中國戰機頻繁侵擾台灣空域的現況,反思兩岸關係。

郭明哲以戰機元素設計的藝術裝置《Breathing Kūshū: Visualizing the Quotidian of Conflict》。(曾蓮/大紀元)

臺美文藝協會於2024年3月展開「人民的運動:太陽花十周年紀念」(People’s Movements: Sunflower 10th Year Anniversary)特展,以紀念2014年台灣太陽花運動,並慶祝協會成立十周年。該展覽於紐約市天理文化中心與總督島展出後,最終站移師至紐約市立大學王后社區學院美術館(QCC Art Gallery/CUNY),並於11月底以全新主題「島嶼太陽花的省思」(Island Sunflower Reflections)呈現,成為協會歷時一年的特別展覽,展期至今年 3月28日。

紐約王后社區學院美術館(QCC Art Gallery/CUNY)。(曾蓮/大紀元)

3月13日,臺美文藝協會舉行春季酒會,邀請Rad Jet樂團主唱Kaju Roberto以台語演唱《島嶼天光》,並邀請一眾嘉賓參觀藝術展。

Rad Jet樂團主唱Kaju Roberto以台語演唱《島嶼天光》。(曾蓮/大紀元)

TAAC執行總監李美華(Luchia Meihua Lee)介紹,最後一站的展覽匯聚來自台灣與旅居紐約的八位藝術家,以多元藝術媒材延續對太陽花運動的省思,並探索全球抗爭運動的影響。重點展品是本次新增的大型展品《Breathing Kūshū: Visualizing the Quotidian of Conflict》,由旅美藝術家郭明哲創作,運用超過4,500架飛機圖騰的裝置藝術展示中國戰機對台灣民眾的侵擾,將無形的日常政治威脅轉化為具象的視覺衝擊,用形象化的方式讓觀眾理解當下台灣民眾面對的壓力。

藝術家郭明哲介紹用貼紙創作的大型展品,以飛機圖騰的裝置藝術展示當下台灣民眾面對的壓力。(曾蓮/大紀元)

郭明哲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表示,過去一年中國侵犯台灣空域已超過四千次,對台灣的空襲與威脅至今仍在持續。這次的圖騰設計選擇二戰期間美軍轟炸台灣時所使用的飛機機型,並透過八種類型的飛機樣式組合,象徵歷史上的戰爭陰影與當前的軍事威脅之間的對應關係。整體構圖呈現漩渦狀,試圖營造一種被飛機包圍、無法逃脫的氛圍,使觀者能夠直觀感受到台灣人在這種日常威脅下的無形壓力。

郭明哲提到,他的作品不僅是數字的視覺化呈現,更希望引發觀者對當前局勢的警覺。許多台灣人對於每日的軍機侵擾已習以為常,但這種狀態隨時可能轉變為戰爭危機,就如同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

藝術家劉宗榮2014年創作的畫作《照亮黑暗》。(曾蓮/大紀元)

今次活動繼續展出由藝術家劉宗榮2014年創作的畫作《照亮黑暗》,重現「太陽花運動」現場,展現青年力量與民主意識的覺醒。以及2024年創作的《Mediocre Evil before dawn》系列油畫作品。

劉宗榮2024年創作的《Mediocre Evil before dawn》系列油畫作品。(曾蓮/大紀元)

展覽亦涵蓋歷史視角,呈現藝術家在社會運動中的角色與影響。2014年太陽花運動中的「島嶼天光團隊」以繪畫、攝影與錄像記錄運動歷程,本次展出當時的珍貴視覺與文字資料。「太陽花運動」也直接啟發了香港的「雨傘運動」,活動亦展出多個來自流亡台灣的香港社運藝術家黃國才(Kacey Wong)提供的系列歷史影像畫面和實物,紀錄2014年雨傘運動的情況。

流亡台灣的香港社運藝術家黃國才提供的2014年雨傘運動影像紀錄。(曾蓮/大紀元)
藝術家鄧文貞的纖維藝術作品《古茶布安》。(曾蓮/大紀元)
華裔藝術家史津華的作品《The Wind from the Island》。(曾蓮/大紀元)

從歷史與文化的交錯視角出發,藝術家鄧文貞以纖維藝術《古茶布安》探討400年前荷蘭殖民時期台灣原住民族魯凱族人的政治困境;郭家瑄與朱品馨則透過陶塑創作,描繪台灣移居者在美國的鄉愁與適應經驗。華裔藝術家史津華的作品則如一面靜謐的鏡子,邀請參觀者反思動盪不安的世界變遷。

王后社區學院美術館(QCC Art Gallery)館長Faustino Quintanilla。(曾蓮/大紀元)

王后社區學院美術館(QCC Art Gallery)館長Faustino Quintanilla接受本報採訪表示,5年前他曾經受邀前往台灣參加藝術活動,對台灣藝術家的作品感到印象深刻,也被當地的人文風情感動,「我認為那真是壯觀極了!藝術、環境、人民——一切都非常美好。他們對文化很有熱情,我覺得這真的太棒了。我帶著滿滿的感動回來,真的感到精神提升了。但我對當前的台灣面臨的情況感到遺憾,我希望這些美好的事物不會改變、不會被破壞。」

他提到,當下紐約對於此類關注社會議題的展覽空間不大,「紐約畫廊商業性質遠遠大於藝術本身。如果你的作品賣不出去,他們就不會讓你展出。但對我們來說,銷售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給藝術家一個展示的機會,一個所有人都可以來參觀的地方,不需要付費,也不需要其他條件。」他感謝臺美文藝協會提供了很多優秀的作品給美術館展出,讓學校師生和公眾有機會了解到台灣的歷史和文化。#

活動資訊

展覽地點:QCC Art Gallery/CUNY 紐約市皇后社區学院美術館

展期:2024年11月18日到2025年3月28日

QCC Art Gallery / CUNY地址: 222-05 56th Ave, Oakland Gardens, NY 11364-1497

展覽時間:周一至五 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周六、日:需要預約

展覽資訊:

臺美文藝協會網站:

責任編輯:李維真

相關新聞
TAAC成立十周年 將展出「人民的運動:太陽花十周年」
「人民的運動:太陽花十周年」紐約總督島登場
TAAC總督島駐村 美國樂團與台灣歌手合唱《島嶼天光》
王后區秋園入室盜竊 蒙面五匪綑綁兩女搶百萬財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