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香港涼茶趣談:涼茶與炸雞絕配?「改頭換面」茶飲進入普羅大眾生活

文/曾蓮
涼茶百年來都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飲品,在不同的時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本期「涼茶趣談」,就與大家分享涼茶的轉型歷程。(受訪者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68
【字號】    
   標籤: tags: , ,

「現在傳統涼茶舖好像越來越少了,涼茶會式微嗎?」筆者帶著疑問請教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他沒有急於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舉了幾個趣味的例子,從涼茶品牌的興衰史到當下的快餐文化,原來涼茶百年來都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飲品,在不同的時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本期「涼茶趣談」,就與大家分享涼茶的轉型歷程。

肯德基快餐店2021年8月推出的「期間限定」「KFC家鄉雞」搭配「鴻福堂下火茶」。(受訪者提供)

去年夏天,鄧博士途經肯德基快餐店,一張期間限定美食的推廣海報吸引了他的目光,廣告詞中的「KFC家鄉雞」和「鴻福堂下火茶」竟成了絕配組合,兩者的共通之處是11種秘製香料烹調的KFC家鄉雞與11種精選材料調製的涼茶,可清熱降火。說起來大家會心一笑,深入其中亦有一番意義。鄧博士分析,涼茶從來都沒有遠離過港人,只要南方的氣候不變,民眾就有這個需求,只不過涼茶一直在「改頭換面」,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普羅大眾的生活中。

出自1948年版《香港百年史》的王老吉涼茶庄廣告。(受訪者提供)

涼茶起源傳奇 從百年老字號王老吉講起

鄧博士提起涼茶起源,原來還有一個傳奇故事。涼茶百年老字號「王老吉」創始人王澤邦(阿吉)是廣東鶴山人,原本以務農維生,清朝道光年間瘟疫流行,阿吉攜妻兒上山避疫,巧遇道士傳授草藥藥方,他按著藥方熬煮草藥,真的能醫好百姓的病,當時稱之為「吉叔凉茶」。清文宗咸豐二年(1851年)王澤邦被冊封為太醫令,翌年在廣州十三行路靖遠街開設了「王老吉」涼茶舖。時任欽差大臣的林則徐初到廣東,身體不適,飲用了「王老吉」的涼茶後身體痊癒,為表感激,他送上親自題字的「王老吉」金字大銅葫蘆壺,並鼓勵店家將藥方製成涼茶包,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涼茶包雛形。

王老吉品牌日益擴張,1897年,王氏第三代於香港上環文武廟直街(今荷李活道)設立分店,並在英屬香港註冊商標,成為最早進駐香港的華商品牌之一。鄧博士展示了一張王老吉涼茶庄廣告,出自1948年的《香港百年史》一書,當中註明了昔日王老吉涼茶庄香港總行位於中環鴨巴甸街,並有涼茶包行銷至歐美南洋各埠。

「單眼佬涼茶」鐵閘。(受訪者提供)

鄧博士續舉例:「品牌做大了,就會增產,免不了有各種紛爭上法庭,王老吉後面的故事就不細說。再如其它的品牌也一樣,你會發現有很多名字相似的涼茶寶號,例如『春回堂』和『回春堂』,就是自家『增產』的現象。還有『春和堂』藥材舖,又名『單眼佬』,五十年代在油麻地起家賣涼茶,但『單眼佬』這個名字六十年代又被人在馬來西亞註冊,完全是另一個品牌。」涼茶包的出現,就令涼茶的銷售更加靈活,不再局限於地域,也為涼茶歷久不衰鋪路。

七十年代成分水嶺 涼茶品牌轉型求生

分析涼茶舖的興衰史,鄧博士分享:「1970年代可以算是涼茶轉型的一個分水嶺,其實涼茶不會消失,只是開始以另一個模式生存。」他提到,1970年代香港政府的醫療福利制度日益完善,當時的港督麥理浩決心建立一套完善的公營醫療系統,市民得病可以到公立醫院求醫,普羅大眾可以負擔得起醫療費用。過去平民依賴涼茶強身健體的需求大大降低。「過去醫療費用昂貴,現在人人都看得起病,大家某種程度上對於涼茶的依賴性降低了,加上經濟起飛,購入電視、收音機,安裝冷氣的家庭越來越多,就不用到涼茶舖『打躉』了,所以涼茶舖也面臨著轉型。」

2021年「許留山」結業,該品牌前身為涼茶舖,後轉型為甜品店,以芒果撈聞名。資料圖片。(陳仲明/大紀元)

有的涼茶舖轉向發展甜品,鄧博士以「許留山」為例:「以前許留山是賣涼茶的,後來就轉型賣果汁,蘋果汁、芒果汁之類,後期發現芒果最受歡迎,就開發了一系列芒果主題的甜品。到去年店舖結業的時候我去影相(拍照、攝影),就發現菜單已經沒有涼茶的蹤影了,客人也只記得許留山的招牌是『芒果撈』。」

涼茶舖另一轉型的方向就是變成新派涼茶舖,迎合大眾的「快餐式」需要。鄧博士講解:「現在在地鐵沿線開了很多的鴻福堂、健康工房,前身都是涼茶舖,後來改名重新包裝,生產樽裝涼茶,又增加了養生湯水,為了配合繁忙的都市人需要,平時大家沒有時間煲湯、煲涼茶,就推出方便包裝,一打開就可以享用。你會發現,大眾仍然很注重健康飲食,轉型的涼茶舖就滿足了市場的需求。」

鄧博士認為,雖然舊式涼茶舖隨著舊區重建、老闆榮休等原因消失,但涼茶本身的市場仍然巨大,人們對涼茶的需求並沒有減少:「現在大家可以很方便地在便利店、超市買到樽裝涼茶,每次打邊爐(吃火鍋)我們也習慣搭配涼茶,這證明我們對涼茶的需求從來沒有少過。另外平時也很方便可以在藥材舖或者超市買到涼茶包,自己在家煲效果也一樣,所以涼茶從來就沒有式微。」◇

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受訪者提供)

鄧家宙編著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涼茶》,系統地整理了涼茶在港的發展足跡。(受訪者提供)鄧家宙編著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涼茶》,系統地整理了涼茶在港的發展足跡。(受訪者提供)

——原載香港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既然日本人喜愛賞月,仰慕月宮,喜愛玉兔,中秋節神性十足,那麼,他們是否也有類似中國的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呢?《竹取物語》(たけとりものがたり),又稱為《輝夜姬物語》,是日本最古老的神話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公主「輝夜姬」從月亮降臨到人間,再返回月宮的故事。
  • 本章前句是評一不當做而做的事,後句是評一當做而不做的事。有人認為,從意義上講,應當各自為一章。但既然作為一章,編者應有苦心。就「為政」而言,有所不為,有所必為。無論「不為」還是「必為」,都上循天理,內懷仁心,而勇於擔當。
  • 中華傳統文化講天人感應,佛家講萬物有靈,無神論者不相信,不過上天偶爾露一手,讓人看到奇跡。
  • 孔子百世可知,其依據就在於中華文化,在於道統。漢代董仲舒說了個非常著名的話「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注意,孔子這裡說的「繼周」,有特定的含義,是指繼承周禮、周的文化。只要行在中華文化的軌道上,有「因」有「損益」,「雖百世可知也」。
  • 拉菲爾《雅典學院》。(公有領域)
    100這個數字到底有什麼祕密能引起多數人的共鳴呢?愛因斯坦是位偉大的科學家,不是隨便就能說他是迷信或思考不嚴謹的人。然而,他選擇了100。為什麼不是98或47?而且,不是只有科學家喜歡100。
  • 錢穆對本章的解說,則非常高妙。他說:人類社會,有法律契約,有道德禮俗,所以為指導與約束者縱甚備,然使相互間無信心,一切人事仍將無法推進。信者,貫通於心與心之間,既將雙方之心緊密聯繫,而又使有活動之餘地,正如車之有輗軏。
  • 今年適逢香港電車120周年紀念,本欄目「紀載香港」製作特輯,在上兩期介紹了電車百年間香港的城市變遷以及電車的特別型號,今期將走入張順光的收藏世界和柴宇瀚的歷史天地,分享他們與電車的不解之緣。(大紀元製圖)
    「為甚麼取名《叮叮與我》呢?就是講我自己最喜歡、和我有切身關係的藏品,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收藏家張順光從八十年代起開始收集與電車相關的紙品和物件,轉眼已經過去30多年了。今次合作寫書的歷史學者柴宇瀚博士補充道:「取這個名字還有另一層意思,電車作為一種日常的交通工具,就是我們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與電車相關的故事,可以是700萬的香港人中的你和我,也可能是外國人來到香港,認為這就是香港的特色!」
  • 儒家對孝的重視,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歷朝歷代都說「本朝以孝治天下」。甚至西漢皇帝的諡號裡都有個「孝」字,其它王朝皇帝的諡號也多有「孝」字。所以,中國正統之政,重點是講「教化」、「王化」,而非暴力統治,皇帝是「作之君、作之師」,官員是「父母官」,家國同構。從家庭到朝廷,孝是主導性的倫理。
  • 黃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無獨有偶,佛教和道教都有盛大的祭典儀式。佛教中有盂蘭盆會;道教也有中元普渡;這些祭典儀式都是對冥間鬼魂的盛大祭祀普渡。那麼,生靈在另外時空中是否也會輪迴轉生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