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紀載香港】

香港電車120年(下)——陪伴你我的「叮叮」聲

《叮叮與我》作者張順光、柴宇瀚專訪
文/曾蓮
今年適逢香港電車120周年紀念,本欄目「紀載香港」製作特輯,在上兩期介紹了電車百年間香港的城市變遷以及電車的特別型號,今期將走入張順光的收藏世界和柴宇瀚的歷史天地,分享他們與電車的不解之緣。(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8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為甚麼取名《叮叮與我》呢?就是講我自己最喜歡、和我有切身關係的藏品,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收藏家張順光從八十年代起開始收集與電車相關的紙品和物件,轉眼已經過去30多年了。今次合作寫書的歷史學者柴宇瀚博士補充道:「取這個名字還有另一層意思,電車作為一種日常的交通工具,就是我們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與電車相關的故事,可以是700萬的香港人中的你和我,也可能是外國人來到香港,認為這就是香港的特色!」


張順光以歷史照片製成的2004年香港電車百年明信片(地點位於灣仔大佛口)。(天地圖書提供)

今年適逢香港電車120周年紀念,本欄目「紀載香港」製作特輯,在上兩期介紹了電車百年間香港的城市變遷以及電車的特別型號,今期將走入張順光的收藏世界和柴宇瀚的歷史天地,分享他們與電車的不解之緣。


香港電車公司總經理戴弘博(Paul Tirvaudey)(左一)與《叮叮與我》作者張順光(左二)、柴宇瀚(右一)。(天地圖書提供)

歷史悠久 最親民的交通工具

自小學起,柴宇瀚最感興趣的科目就是歷史科,他熱衷於穿梭在香港不同的角落,尋找歷史的足跡。香港電車自1904年通車,鋪設電車的想法從何而來?柴宇瀚更感興趣的是通車以前的事,原來香港電車與香港首位華人非官守議員、大律師伍廷芳息息相關,他是清末民初的一位外交家,首位取得英國律師資格的華人。他早在1880年初就提議在港島鋪設路軌,籌辦山頂纜車和電車。山頂纜車主要為殖民官員和居住在山頂的白人服務,還有軍警及載貨的功用。纜車於1888年通車,而電車在1904年才實現。他可能也沒有想到,這兩項交通工具延續百年,甚至可稱為香港的標誌之一。

張順光在港島長大,每逢假日就會到銅鑼灣探望外婆,電車對他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交通工具。當時的交通工具還不那麼太發達,後來的地鐵、巴士路線日益增多,電車變成一種緩慢的交通工具,幾十年來張順光仍認為電車的存在有一席之地:「電車最受短途客歡迎,站和站之間相隔很短,哪怕坐過站也可以走回去,搭巴士和地鐵價格都比較高,如要在港島區去一些短途的站,電車最方便,地鐵要上上落落可能也花費不少時間。其次,坐電車是一種享受,尤其是樓上,把窗戶打開,走的時候風吹過來,尤其是晚上,不要說拍拖,就這樣坐在這享受那種清風已經可以了。還有電車是用電的,是很環保的,現在什麼都說環保,所以電車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最環保的了。」


2004年香港電車百周年紀念,張順光用自己的畫作製成明信片加上百載同行特別紀念章。(天地圖書提供)

觸發他開始收集電車相關藏品的契機,源自一張1906年的明信片。原本他只是集郵,無意發現電車出現在明信片上的畫面也值得關注,展現了昔日香港的古典建築。從1988年起,他就開始留心收藏電車的相片、明信片、車票和歷史文獻。4年後,1992年,當時的區域市政局邀請他和兩位朋友在三棟屋博物館舉辦了名為「香江飛鴻」的明信片展覽,他提供了大部份與電車有關的文物和相片。在1994年電車公司慶祝90周年之際,推出月曆及地鐵卡,皆使用了張順光提供的舊照片。隨後的日子,他與電車公司有了更多的合作,也更加鼓勵他繼續收藏更多的紙品。


張順光收藏的幸運號碼電車票。(天地圖書提供)

1948年電車月票。(天地圖書提供)1948年電車月票。(天地圖書提供)

昔日的電車有售票員一職,為車票打孔及收費,並有月票推出,如今已經變成自動投幣或者用八達通,車票的作用大減。張順光收藏的電車票,以獨特的幸運號碼和有紀念價值的為主。另外,他還樂於自製紀念封,每逢特別的日子,他會找來特別的郵票、具有代表性的照片或手繪作品,並加上特別紀念日的郵戳,變成有獨特意義的紀念封。例如香港電車通車百周年紀念,120號電車70周年紀念等等。


張順光自製紀念封,紀念120號電車70周年。(天地圖書提供)


張順光自製紀念封,香港電車通車百周年紀念。(天地圖書提供)

兩位Alan的電車緣

張順光的英文名是Alan,無獨有偶,有另一位英國的Alan與他因電車成為了知音。Alan Keith Williams早在1970年就與Peter Atkinson合著第一本介紹香港電車的書籍《Hongkong Tramways》,這本書曾在2017年再版。今次出版的《叮叮與我》,張順光特別邀請Alan Williams寫序,並講述了他們之間多年的友情。


張順光與Alan Williams合照。(天地圖書提供)

張順光介紹:「Alan Williams在十多歲的時候已經來到香港,他當年是一名水兵,常常來往於香港和英國。他在六十年代就開始對電車感興趣,做了很詳細的研究,也跟電車公司的高層關係很好,拿到了許多珍貴資料,就在1970年出了這本《Hongkong Tramways》。我認為他是香港電車書籍先驅。」張順光開始收藏電車物品後,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經朋友介紹認識了Alan Williams,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有著共同愛好的他們非常珍惜這段友誼。


張順光贈送Alan Williams他1998年的作品《香港電車》。(天地圖書提供)

「我印象最深刻是2016年一次見面,我跟他一起上山頂,一起吃飯。告別前他塞了一個咖啡色的包裹給我,說這是給我的。我回家才拆開,真是讓我太驚訝了,竟然是他1970年出版的那本書中的原裝照片。」張順光感到受寵若驚,急忙找到Alan Williams請他出一個價錢,他購入收藏。Alan Williams怎麼也不肯收錢,跟他說「你幫我保管吧!」張順光感動不已:「這件事可以看得出來他有多麼信任我,他知道我會幫他好好保存,這批照片真的是太珍貴了。我們之間也一直都是好朋友,他現在回到英國定居了,每次回來香港,我們都會見面,真是很難得的朋友。」

*********

「叮叮——」百年電車緩緩駛過,當中有你,有我,有他的故事。無論身在香港,還是遠走他方,綠色雙層電車總是香港人引以為傲的標誌之一。香港電車猶如活著的歷史書,一頁一頁記載著港島故事,陪伴香港人走過風風雨雨。◇(完)


張順光製作2024新書發布特別紀念封。(天地圖書提供)

《叮叮與我:香港電車120周年圖片集》書影。(天地圖書提供)

——原載香港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7月30日,適逢香港電車120周年紀念,本欄目特別企劃香港電車120年特輯,將分為三期出版,分享香港電車的前世今生。(大紀元製圖)
    香港電車,以獨有的雙層有軌電車穿梭港島,見證著百年的歷史變遷。滄海桑田,填海後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原本沿海行駛的電車變成了在高樓間穿行。今年7月30日,適逢香港電車120周年紀念,本欄目特別企劃香港電車120年特輯,將分為三期出版,分享香港電車的前世今生。
  • 今期繼續講述百年電車發展歷程,尤其是當下仍然活躍在電車軌道上的古董派對電車以及仍載客中的古董120號電車,有幸搭乘,宛如穿越時空,回到舊時光。(大紀元製圖)
    「叮叮——叮叮——」香港電車以特有響鈴聲得名「叮叮車」。自1904年來,在港島區特定的電車軌道行駛至今,見證著香港的歷史變遷與城市發展,今年適逢香港電車120年,「紀載香港」欄目專訪香港電車歷史專家暨收藏家張順光先生聯同歷史學者柴宇瀚博士,分享新作《叮叮與我——香港電車120週年圖片集》背後故事。
  • 既然日本人喜愛賞月,仰慕月宮,喜愛玉兔,中秋節神性十足,那麼,他們是否也有類似中國的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呢?《竹取物語》(たけとりものがたり),又稱為《輝夜姬物語》,是日本最古老的神話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公主「輝夜姬」從月亮降臨到人間,再返回月宮的故事。
  • 本章前句是評一不當做而做的事,後句是評一當做而不做的事。有人認為,從意義上講,應當各自為一章。但既然作為一章,編者應有苦心。就「為政」而言,有所不為,有所必為。無論「不為」還是「必為」,都上循天理,內懷仁心,而勇於擔當。
  • 中華傳統文化講天人感應,佛家講萬物有靈,無神論者不相信,不過上天偶爾露一手,讓人看到奇跡。
  • 孔子百世可知,其依據就在於中華文化,在於道統。漢代董仲舒說了個非常著名的話「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注意,孔子這裡說的「繼周」,有特定的含義,是指繼承周禮、周的文化。只要行在中華文化的軌道上,有「因」有「損益」,「雖百世可知也」。
  • 「現在傳統涼茶舖好像越來越少了,涼茶會式微嗎?」筆者帶著疑問請教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他沒有急於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舉了幾個趣味的例子,從涼茶品牌的興衰史到當下的快餐文化,原來涼茶百年來都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飲品,在不同的時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本期「涼茶趣談」,就與大家分享涼茶的轉型歷程。
  • 拉菲爾《雅典學院》。(公有領域)
    100這個數字到底有什麼祕密能引起多數人的共鳴呢?愛因斯坦是位偉大的科學家,不是隨便就能說他是迷信或思考不嚴謹的人。然而,他選擇了100。為什麼不是98或47?而且,不是只有科學家喜歡100。
  • 錢穆對本章的解說,則非常高妙。他說:人類社會,有法律契約,有道德禮俗,所以為指導與約束者縱甚備,然使相互間無信心,一切人事仍將無法推進。信者,貫通於心與心之間,既將雙方之心緊密聯繫,而又使有活動之餘地,正如車之有輗軏。
  • 儒家對孝的重視,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歷朝歷代都說「本朝以孝治天下」。甚至西漢皇帝的諡號裡都有個「孝」字,其它王朝皇帝的諡號也多有「孝」字。所以,中國正統之政,重點是講「教化」、「王化」,而非暴力統治,皇帝是「作之君、作之師」,官員是「父母官」,家國同構。從家庭到朝廷,孝是主導性的倫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