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日本中元節:傳承孝親、果報和神佛救難的思想

展現盂蘭盆節「目連救母」故事的核心意義
文/劉如
展現盂蘭盆節「目連救母」故事的核心意義。(flyingv3/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72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24年08月02日訊】從7月15日起至8月,日本的中元節期間,民眾以隆重的盂蘭盆舞活動聞名。這並非偶然,而是提醒我們這一天是盂蘭盆節,它起源於佛祖弟子目連尊者救母的傳說。這個傳說不僅關乎孝道,還涉及佛祖對目連母親惡果因緣的啟示以及慈悲救難的深層含義。(註:儘管現代日本採用公曆慶祝,但民間依然保留著按黃曆慶祝的傳統。)

因此,每逢這個節日,都會自然而然地回顧這個故事。這正是傳統節日的最大價值──倡導善行和尊神,其目的在於傳承神佛對人類的教誨:神佛守護人間,拯救苦難,但前提是人們必須秉持道德,行善積德,崇敬神佛,才能得到救贖和福澤,真正避免災禍。否則,惡因種惡果,終將由己承受。

因此,即使目連尊者擁有超凡的神通,也無法將其墮入地獄的母親救出。這正是「目連救母」故事的核心寓意,歷史精心保留了這一節日,其意義深遠。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回顧目連尊者救母的故事,從而深入理解日本中元節的歷史演變。

目連尊者地獄救母的故事

目連尊者,亦稱目犍連,乃釋迦牟尼佛門下十大弟子之一,尤以神通排名第一。據估,即便是《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在他面前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目犍連在皈依佛門前,本是孝順之子。成就神通後,他透過天目見到母親墮入地獄遭受苦難,遂欲運用神力救母,然而卻無法奏效。

香港的大佛像(Hanna Summer / Shutterstock)

亡母墮入餓鬼道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了這段故事。盂蘭盆,意指「救度倒懸之苦」。所謂「倒懸」,描述的是人死後若墮入餓鬼道或地獄,將遭受極度的痛苦與折磨。目犍連的母親生前因浪費食物、自私貪婪、虐待家畜、刻薄待人、易怒且心懷惡意,最為嚴重的是她還敢褻瀆佛法,對佛陀及修行的僧侶極不尊敬,態度怠慢無禮。因此,她死後墮入了餓鬼道。

目犍連利用天眼通看到母親因前世罪業而墮入餓鬼道,受盡饑渴之苦,身體瘦得只剩皮包骨。作為孝子的他,見母受苦,施展神通變出食物想要解救母親。但食物一碰到母親嘴邊就變成通紅滾燙的火炭,母親無論如何急切也無法吃到,而火炭落地又恢復為食物。目犍連雖急於救母,卻感到無能為力,心中悲傷。他雖有廣大神通,卻無法救出罪業深重的母親。

向佛祖求助

目犍連便去向佛祖釋迦牟尼請教如何才能救出母親。佛祖告訴他,母親罪業深重,非一人之力可救,需要十方眾僧的力量才能辦到,並指出黃曆七月十五日是救母的好時機。

七月十五日是古印度僧尼結束一年一度三個月安居修行的日子,眾僧在這天集中懺悔、修善悟道,其力量最為強大。佛陀指示目犍連在這天準備五果、百味美食、衣物和各種用品,放入盆中,在佛前供養十方眾僧。只有得到眾僧的共同祝福,他的母親才能擺脫餓鬼道的痛苦。

目犍連按照佛祖的指示,在七月十五日進行盆齋,供養十方眾僧。在佛祖的慈悲允許下,目犍連的善念和孝心,結合眾僧的善力,最終幫助母親脫離了餓鬼道的苦海。

善惡有報乃是不變的真理

通過這則故事,神佛提醒我們:善惡終有報應,個人的罪業必須由自己來償還。即便是擁有神通的目犍連,也不能不付出代價就救贖自己的父母。只有當造業者經歷苦難、悔改並向善時,才能有望擺脫苦海。

有人或許會疑惑:古語不是說,一人修道成功,連家中的雞犬都能得益嗎?為何目犍連成就高僧,他的母親卻無法得到救贖?難道他不能至少為父母帶來一些福分嗎?

問題的關鍵在於,他的母親不尊敬神佛,對修行的僧侶態度極其輕慢和無禮。因此,目犍連個人的修為和威德無法為父母贖罪,他只能代替母親在世間做出供養十方僧眾的善舉,以此表達對佛祖和僧侶的深深敬意,彌補生前的過錯,並通過僧眾的祝福與寬恕,最終實現救贖。這也是因為兒子本身修成了高僧,佛祖才賦予的機會,體現了一人修道,母親也能受益。這是佛祖賜予的極大慈悲。想要不付出任何代價就消除罪業並得救,是不可能的。

因此,由這個故事衍生出的佛教節日——盂蘭盆節,從印度傳入中國後,又在唐代傳播至日本。其宗旨在於提醒人們,善惡因果的報應是絕對嚴格和無情的。唯有行善避惡,真心悔改,敬仰神佛、佛法及其修行的神佛弟子,才能獲得神佛的庇護。這也解釋了為何當今法輪大法(佛法)的修煉者在全球揭露中共對法輪大法及其修煉者的迫害真相,呼籲人們不要被中共的謠言和欺騙所迷惑。若是輕信邪黨的謊言,詆毀和輕視大法及其修煉者,將會背負沉重的罪業,如何能夠自拔?這是極其恐怖的。

回顧歷史,我們能夠領悟傳統節日的價值和意義,它們正是用來提醒人們不要忘記行善和尊敬神明,善待修行者。這正體現了神佛的慈悲與教誨。

中元節的概念源於道教

「中元」一詞起源於中國古代的中元節,它是道教三大節日之一。道教將一年分為三個時段,分別是上元(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中元(七月十五日)和下元(十月十五日),這些都是傳統黃曆節日。每個節日都與道教中的天官、地官和水官三位天帝神靈相關。中元節是地官赦免亡靈罪過的日子,在中國,這一天被視為祭拜祖先和亡靈的時刻,人們會祭祀先人,焚燒紙錢,放水燈以迎接亡魂歸來,表達對先輩的孝敬和緬懷之情。

中元節自奈良時代(710–794)起便傳入日本,最初作為一種祭拜祖先和祈求福壽的節日,在宮廷和貴族中流行。到了平安時代(794–1185),這一節日逐漸在民間廣為流傳,並與佛教的盂蘭盆節融合,其核心儀式是為祖先和已故之靈祈禱,希望他們得以安息。盂蘭盆節的日期與道教的中元節相同,並不是偶然,這反映了歷史的精心安排。

日本用河燈為祖先靈魂送行。(chuck hsu/Shutterstock)

室町時代 盂蘭盆舞形成

在室町時代,隨著武士階層的崛起,中元節逐步演變為全民共慶的節日。屆時,人們會進行各種祭祀活動,如焚燒紙錢、奉獻食物和鮮花、點亮燈火等。盂蘭盆舞也是在這個時期誕生,並迅速在全日本範圍內流行起來,成為日本中元節特有的傳統習俗。

江戶時代則增添了人際交往中的感謝與祝福元素

江戶時代標誌著日本古代文化的黃金時期,得益於商業的繁榮,中元節的慶祝活動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商家答謝客戶的交際活動與中元節祭祖並與親友分享祭品的傳統習俗相結合,使得中元節不僅僅是紀念祖先的節日,也成為了家庭團聚和社交互動的重要時刻。人們在這一天會給親朋好友和鄰居送上禮物,以表達對他們照顧的感謝以及在炎熱夏季的關心和祝福。這種送禮習俗被稱為「中元禮」(お中元)。中元禮的接收者不僅限於親朋好友,還包括老師、上司等,反映了日本社會對感恩和禮儀的重視。

這一傳統一直保留至今。現代人仍然注重中元禮的贈送。在中元節前夕,市面上會推出各式各樣的禮品套裝,涵蓋食品、飲料到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很多人會提前選購禮物,送給親友、同事和上司,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在中元節期間,人們會送禮給親朋好友,以表達他們的感激和問候,祝願他們能夠平安舒適地度過炎熱的夏日。(west_photo/Shutterstock)

結語

但願人們在慶祝節日之際,能夠銘記那些由歷史沿襲下來的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核心價值和宗旨——倡導善行和尊敬神明,以防止人類道德淪喪,走向滅亡。這不僅是神傳文化的最深遠意義,也是慶祝節日的最重要寓意。

責任編輯:盧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謝忻
  • 黃曆七月十五日一般稱為中元節或中元,在華人文化圈有豐富的民俗內涵。追根溯源,中元節起源於什麼佛道信仰呢?有什麼特色呢?表現了什麼內涵精神呢?
  • 虎尾中元文化祭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隨著疫情趨緩,虎尾鎮公所今年決定擴大辦理規模,並首度舉辦七區聯合開香祭典,為中元文化祭系列活動揭開序幕。29日召開記者會,歡迎全國民眾來虎尾體驗熱鬧又驚悚的中元文化祭與美麗浪漫光雕秀。
  • 週四和週五晚是今年最後觀賞超級月亮的機會,而週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在澳洲,最佳賞月時間是日落月升之際。
  • 既然日本人喜愛賞月,仰慕月宮,喜愛玉兔,中秋節神性十足,那麼,他們是否也有類似中國的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呢?《竹取物語》(たけとりものがたり),又稱為《輝夜姬物語》,是日本最古老的神話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公主「輝夜姬」從月亮降臨到人間,再返回月宮的故事。
  • 本章前句是評一不當做而做的事,後句是評一當做而不做的事。有人認為,從意義上講,應當各自為一章。但既然作為一章,編者應有苦心。就「為政」而言,有所不為,有所必為。無論「不為」還是「必為」,都上循天理,內懷仁心,而勇於擔當。
  • 中華傳統文化講天人感應,佛家講萬物有靈,無神論者不相信,不過上天偶爾露一手,讓人看到奇跡。
  • 孔子百世可知,其依據就在於中華文化,在於道統。漢代董仲舒說了個非常著名的話「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注意,孔子這裡說的「繼周」,有特定的含義,是指繼承周禮、周的文化。只要行在中華文化的軌道上,有「因」有「損益」,「雖百世可知也」。
  • 「現在傳統涼茶舖好像越來越少了,涼茶會式微嗎?」筆者帶著疑問請教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他沒有急於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舉了幾個趣味的例子,從涼茶品牌的興衰史到當下的快餐文化,原來涼茶百年來都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飲品,在不同的時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本期「涼茶趣談」,就與大家分享涼茶的轉型歷程。
  • 拉菲爾《雅典學院》。(公有領域)
    100這個數字到底有什麼祕密能引起多數人的共鳴呢?愛因斯坦是位偉大的科學家,不是隨便就能說他是迷信或思考不嚴謹的人。然而,他選擇了100。為什麼不是98或47?而且,不是只有科學家喜歡10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