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紀載香港】

上水古洞戲會70載 收地前最後的「查篤撐」

文/曾蓮
上水古洞村2024年觀音寶誕第二次恢復神功粵劇,或因為「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古洞北收地項目的展開成為絕響。(Ernest Tsang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5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平日寂靜的上水古洞村,在今年3月底迎來村內最盛大的節日——觀音寶誕,遠遠就可以看到青山公路旁搭起竹製的大戲棚,滿掛賀誕花牌,十分吸睛。穿過閃耀的大花牌,伴隨著喧天的「查篤撐」鑼鼓聲,大幕拉開,六位台柱閃耀登場,上演開台例戲《六國大封相》。三日四夜的大戲意義非凡,這是暌違40年第二次在古洞上演,今年將是收地前最後一次演出,隨著「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古洞北收地項目的展開,未來古洞的模樣或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上水古洞村2024年觀音寶誕戲棚。(Ernest Tsang提供)

古洞村「查篤撐」的聲音已經消失了40年,直到去年(2023年),「酧神演戲委員會」70周年之際,主辦單位聘請金龍鳳劇團在觀音寶誕期間演出,三夜兩日上演大戲。今年規模更大,於3月26日至29日期間,上演四夜三日的大戲。

上水古洞村2024年觀音寶誕的花牌。(Ernest Tsang提供)

「以前古洞的大戲不只是一個團體辦,有兩個戲會,分別上演粵劇和潮劇,更加熱鬧,從舊照片就可以看到以前的氣氛了。」在古洞長大的紮作師傅冒卓祺介紹,在古洞收地前,村民都有一個心願,可以復辦大戲,給更多人認識到村中的文化,為村內留下一個珍貴的回憶。

中斷經年的古洞神功戲

跟著冒卓祺走訪古洞,令他引以為傲的一個社區團體,就是「觀音寶誕酬神演戲委員會」,成立於1953年,距今已有71年的歷史。在他童年的記憶中,在古洞最開心的時光就是觀音寶誕,閃亮的花牌,賣小食的攤位,鞭炮聲、鑼鼓聲此起彼伏,可以跟著舞龍舞獅的隊伍巡村,到蕉徑龍潭觀音古廟進香,又有熱鬧的搶花炮活動,還有群星閃耀的神功粵劇上演,比過年還要熱鬧幾倍。

上水古洞村2024年觀音寶誕期間的小食檔。(Ernest Tsang提供)

昔日的古洞商舖、工廠林立,大量的從大陸來港的新移民到古洞落腳,形成了一個完備的小社區。在古洞,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語言,潮州話、客家話、圍頭話、廣東話⋯⋯觀音誕成為不同族群的共同信仰,「花炮會」就是凝聚村民最好的方式,關係良好的村民、家人自發組成不同的花炮會,每年觀音誕酬神、做戲,花炮會是重要的資金來源。

3月28日,上水義和堂花炮會在觀音寶誕期間推著花炮、舞麒麟到蕉徑龍潭觀音古廟進香。(鄺嘉仕提供)
觀音寶誕期間的拜神儀式。(鄺嘉仕提供)
今年觀音誕期間的戲棚入口處展出的歷史照片,1974年,古洞村觀音誕禮聘碧雲天戲班演出。(Ernest Tsang提供)

在1953至1983年,每年村中都會舉辦神功戲,邀請的名伶眾多,任劍輝、白雪仙、關海山、任冰兒、李寶瑩、鄧碧雲⋯⋯都在古洞登台演出,還獲得不少傳媒報道。熱心村民將昔日的觀音寶誕的報道資料和舊照片收集起來,在觀音誕期間的戲棚入口處展出,與訪客分享古洞歷史。

1980年古洞觀音誕戲棚。(東洋文庫照片資料庫 田仲一成攝影)

要籌辦觀音誕的神功戲耗資巨大,1980年代古洞「變天」,港英政府建設新界環迴公路,需要清拆不少商舖及民居,居住在古洞大馬路附近的居民紛紛搬離,村中的文化活動也收到影響,在1983年後,因資金不足問題,神功戲停辦,村中僅保留觀音誕的拜神活動。這一停就是40年。

今年觀音誕期間的戲棚入口處展出的歷史照片,1962年古洞慶祝觀音寶誕舊照。(Ernest Tsang提供)

「火神」華光與神功戲

根據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網站的描述,粵劇是以粵語演唱和念白的戲曲,流行於粵方言區(主要包括廣東、廣西、香港、澳門等地)。粵劇通過唱、做、唸、打的藝術手段,配合化妝、服飾、道具和鑼鼓等演繹故事情節,其表現形式糅合了文學、戲劇、曲藝、舞蹈及武打,它的唱腔、行當、化妝、身段及曲譜等都蘊含豐富的藝術價值。

今年觀音誕期間的戲棚入口處展出的歷史照片,1972年古洞慶祝觀音寶誕舊照。(Ernest Tsang提供)

所謂「神功戲」,離不開神誕或打醮活動,即是一個社群籌備邀請戲班在活動中演出,以「娛人娛神」、「神人共樂」。「神功」之意,是為了敬奉神明而做的功德。而戲班本身,也有信奉的神明。

香港的戲班多供奉華光先師,在每年的黃曆九月廿八日都會祭拜華光,在每一次演出搭建的戲台後方,也都設有華光先師的牌位,演員要先上香,祈求演出順利。華光先師又稱為「五顯靈官」,民間視其為「火神」,為何這位「火神」會與粵劇戲班息息相關?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在《香港戲棚文化》一書收錄了一個傳說,相傳凡間大戲開演時鑼鼓喧天,驚動天庭,玉帝下令讓華光下凡燒毀戲棚,懲治噪音擾亂天庭的戲班,當華光來到人間後,發覺戲劇是宣揚「忠、孝、節、義」的,決定保護戲班,於是囑咐戲班子弟燒香化寶,濃濃煙火燻上天庭,玉帝以為戲棚已經燒毀,戲班藝人感恩華光救命之恩,所以之後就奉華光為粵劇的保護神。

2023年與2024年上水觀音寶誕上演神功戲海報。(Ernest Tsang提供)
今年觀音寶誕期間義和堂花炮會舞麒麟。(鄺嘉仕提供)

盼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產

冒卓祺提到,古洞村70多年來保留著不少文化藝術,都是很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都依附在各類節慶活動中,如土地誕、觀音誕、中元法會等等,有村,有廟,才有文化的延伸。他從事紮作業多年,與他小時候接觸舞龍舞獅等傳統活動無不相關,如今他創辦「香港紮作業聯會」,開辦工作坊招募學員學習紮作工藝,希望能盡自己的綿力延續傳統手藝,可以代代相傳。

「花炮」是賀誕的重要物件,圖為冒卓祺師傅製作的花炮。(鄺嘉仕提供)

古洞村觀音誕的神功戲消逝40多年,冒卓祺一直都有一個心願,希望在古洞村再次響起兒時記憶中的「查篤撐」,早在疫情前他已經開始與村中各部門聯絡,與村長商議藉著「觀音寶誕酬神演戲委員會」70周年紀念,可以在村中再次出演大戲。兩位村長都支持這一想法,也盼望古洞村賀誕的文化能繼續保留,讓政府發展新界北之時,可以留下一些空間給予村民延續觀音誕的儀式。籌備大戲並非易事,尤其歷經疫情,經濟和文化活動均受到很大的影響。他們感恩,當提出恢復做大戲的想法時,獲得不少村民和花炮會善信的支持,紛紛出錢出力協助完成這一村中盛會,為古洞村在「變天」前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2024年觀音寶誕期間,健兒在蕉徑龍潭觀音古廟前舞龍。(鄺嘉仕提供)

——原載香港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古人對冬至這個日子非常重視,不僅因為冬至是節氣,是節日,更因為冬至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關。天道所示,人間所依,天人合一讓人生順遂,所以冬至這一天的意義就在日常生活中凸顯出來。北宋的易學大師邵雍有兩首《冬至吟》律詩,探涉深奧隱妙的大道之理,讓人玩味沉吟,給人生命啟迪!
  • 冬至在一年中是個大日子,無論是在節氣上,或是在民俗節慶上都是如此。在生活日常裡,古人也教導人怎樣過好冬至,迎祥接福避災殃。可知道哪些事適合冬至去做,哪些事不宜?一起來參考古人的智慧,掌握冬至日六宜三不宜的作為。
  • 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内涵被讚為「人類無形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智慧,獨步全球,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有關二十四節氣的內涵與起源、成因背景,請一起來了解:
  • 年年冬至,第一道曙光將照射在紫禁城太和殿正中的匾額上,奏報「一元之始」的訊息,這是元明清三代敬仰「初歲--冬至的勝景,而落實在民間代代相傳的冬至傳統食俗,也映射著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之光。民間傳統冬至吃什麼和中華文明之光究竟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來探索吧!
  • 從天人合一的精神意義來看,怎麼過冬?「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立冬是藏之始,所以冬之養生重點在於閉藏、養藏。對應到我們的人體,立冬就是開始要讓身體潛藏、養精蓄銳的時節,看冬天養生保養六招。
  • 「九九」也是陽數之極,九九歸一,滿溢又將還原,黃金之秋將逐漸褪色,所以「重陽」也是個陰陽變化的關鍵日子。在古時的九九重陽就有了一些天人交融的登高賞景、感恩祈壽和避厄的風俗,也是今天重陽節活動的主題曲。
  • 天地四時節氣的循環,例如秋分的「陰陽相半,晝夜均,寒暑平」的現象,年復一年在時光隧道中循環往復,準確而無窮無已,這是誰的造化呢?「萬物由造化,誰通天地心」。藉著秋分的展現,讓我們重新思考上天教給我們的生存之道吧!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白露是從夏到秋、從熱轉涼的轉折點。中醫養生注重順應天時,強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白露節氣時的生活,我們應該如何順應天時的大變化來收斂陰精,以養生呢?秋天養生調護重點在於照護心神與呼吸系統,要怎樣進行呢? 中醫的養生一般從日常生活的起居、運動、飲食和身心各方面齊步進行調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