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太平藍」品牌 紐約展示客家文化與藍染工藝
【大紀元2024年05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小堂報導)來自台灣的客家社區工藝品牌「太平藍」週六(11日)在紐約僑教中心舉辦第二場展覽暨工作坊,吸引了僑胞第二代、第三代參加。活動中參與者可以親身體驗台灣客家的傳統藍染製作過程,並進一步理解該工藝的文化價值。
「太平藍」(Taiping Blue)應大紐約客家會(Hakka Association of New York)及新澤西理工學院的邀請,9日至14日赴紐約舉辦「青色奔瀧:紐約工藝文化交流展」,水源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葉晉玉11日在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介紹「太平藍」的品牌起源和永續的環保理念。
臺灣921地震之後,葉晉玉帶領團隊進駐台中太平頭汴坑服務,一步一腳印實現社區營造與重建,奠定太平頭客家藍染的社區產業,接著,「太平藍」持續提升藍染技藝與產品設計能力,將地方產業帶到國際,代表台灣參與過泰國、新加坡、日本等展覽,獲得國外市場的青睞。
葉晉玉受訪時表示,「太平藍」不單只創作布料產品,最主要的特色是將藍染技術與生活家具結合,包括時鐘、皮革和桌燈等,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客家文化與價值。
大紐約客家會會長鍾艾霖受訪時表示,她們希望能讓大紐約地區的民眾認同客家文化,加入推廣客家精神,在思索找到更多「客家特色」的時候,因緣際會接觸到「太平藍」董事長,帶給紐約社區獨特的客家傳統藍染工藝。
鍾艾霖提到,早期客家人穿著藍布衫下田農作,上山採茶,白色淺色容易髒,黑色在許多場合又有忌諱,所以藍色成為最好的選擇,因此藍布衫成為客家精神的代表之一,「藍布衫象徵客家人開墾荒地的歲月裡,堅忍不拔、傳統、刻苦奮發、內斂、固執的個性。『藍染』也成為客家的文化象徵。」
活動包含DIY工作坊,週六三位藍染設計師江婕妤、葉冠磊和詹雅汶帶領現場約60名參與者實作和體驗藍染工藝。鍾艾霖表示,他們將手中白布重複染色3至4次,讓色素沉澱在布上,但在試做的過程中才發現控制顏色深淺不容易,要呈現精細的漸層色階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創作出美麗的藍染作品。
責任編輯: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