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反常的自卑感如何阻礙孩子前進的道路(上)

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譯者: 周玉文
(圖/小樹文化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07
【字號】    
   標籤: tags: , ,

每個人身上,追求優越感與自卑感密切相關。我們出於自卑而追求優越感,並且靠獲得優越感來克服自卑。除非自卑感阻礙了追求優越感的機制,或者因為器官缺陷所造成的心理反應已經難以忍受,自卑感在心理學上才具有重要意義。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會產生「自卑情結」(inferioritycomplex)—這是一種反常的自卑感,會促使我們尋求唾手可得的補償和虛華的滿足;但同時,這股自卑感又會放大眼前的阻礙、打壓我們的勇氣,因而成為取得成就的絆腳石。

讓我們再次以第四章提到的13歲口吃男孩例子,來探討此關聯。正如我們所見,他的灰心喪志有一部分反映在長年的口吃上,但是口吃又加深他心中的挫折感。因此,我們看到了普遍的神經性自卑感惡性循環。男孩想要躲起來。他放棄希望,甚至可能動過自殺的念頭。口吃已經變成男孩生活模式中,一種表達和延續的方式。口吃成為了周遭對男孩的印象、讓他成為焦點,也因此緩解了他心裡的不適。

男孩為自己設定了過高、錯誤的人生目標,而且還以為可以做出一番成績。為了追求好名聲,他必須讓自己看起來秉性純良、可以和他人相處融洽,還能井然有序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由於上述原因,他覺得自己必須有藉口來避免受挫感,而這個藉口就是口吃。這個男孩案例如此具有意義的原因是:他大半人生都是有利的方向;只是在某個階段,他的判斷力和勇氣被徹底摧毀。

當那些失去勇氣的兒童不相信可以憑藉自身的能力獲取成功,就會使出數不清的武器自保,口吃當然只是其中一種。這些充滿挫折的武器或許可以比喻成大自然賦予野生動物自保的武器—利爪和尖角。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他們是生而脆弱的孩子;他們絕望的在欠缺外部工具保護之下,去應付生活考驗。

令人大開眼界的是,有多少行為足以充當這類武器,而有些兒童唯一的武器,就是沒辦法控制大小便。這是孩子完全不想脫離嬰兒期的一種跡象,他不想脫離不需要完成什麼工作,也沒有痛苦的這段時期。這類兒童的腸道或膀胱,幾乎沒有任何器官缺陷,只是用這類行為喚醒父母或是教育者的同情——儘管事實上,這套花招有可能會激起其他同學的譏笑。因此,這類表現不該被視為生病,而是當作表達自卑感的一種方式,或者是一種追求優越感的危險手段。

我們可以預見「口吃」毛病的發展,有可能源於一項非常微小的生理癥結。上述這名口吃男孩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家中獨子、母親只關注他。隨著男孩漸漸長大,或許感覺自己不再受到足夠的關注,也感覺到自己的表現受到限制,因此他發現了可以吸引大家注意的「新花招」。口吃問題或許隱含更深遠的意義:他注意到交談對象都會盯著他的嘴巴。而口吃,就能為自己爭取到一些時間和注意力,否則大人通常會將精力花費在弟弟身上。

在學校也不例外。男孩找到一位花費許多時間在他身上的教師。也因為男孩的口吃問題,不論在家或在學校,他都可以扮演一種優越的角色。他沒有錯失模範學生通常會得到的關注與喜愛,而這也是男孩所渴望的。毫無疑問,男孩真的是好學生,但無論怎麼說,口吃毛病都讓他更得心應手。

雖然口吃問題讓教師對男孩較為寬厚,但是另一方面,這並不是值得推薦的手法。一旦男孩要不到自己認為應得的注意力,就會比其他兒童更受傷。事實上,隨著弟弟成為家中的焦點,男孩努力獲得注意力,反而令人痛心。他不像其他正常小孩一樣,培養出和他人分享自己感興趣事物的能力—他把母親變成家庭環境中最重要的人,其他人都被排除在外。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儘管以同情的態度和這類兒童建立友好關係,且不用嚴詞厲色嚇壞他們的做法很珍貴,但還是不夠。雙方的友好關係必須被用在鼓勵兒童持續進步、改善,而這一步唯有藉由各種方法培養兒童更獨立,才走得到,直到他們對自己的心靈與身體力量充滿信心。只要說服他們相信:若能勤勉不懈、堅持到底、身體力行並發揮勇氣,還沒有實現的成就都可以輕而易舉辦到。

──摘自:《阿德勒正向教養心理學【給孩子勇氣的成長之書】》小樹文化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