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二十四節氣‧春分】

順應陰陽五行 春分養生之道

作者:容乃加
春分養生之道,順應天地陰陽變化,得天地「和」氣精華。(明國/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349
【字號】    
   標籤: tags: , ,

春分時節天地陰陽平衡,形成寶貴的中和之氣。老子說:「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故萬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與成,必得和之精。」(《通玄真經‧上仁篇》)敘述了春分時,人間得天地和氣的精華。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黃帝內經》提醒人養生作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消未起之患。晉代葛洪《抱朴子》說:「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唐代大醫學家、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說:「古人善為醫者,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在春分時節怎樣實踐中醫學的養生觀於生活之中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順應節氣變化作息

《黃帝內經》說:在春天時,要「夜臥早起」,早起在庭子裡走路運動,放鬆身心。飲食上,順應春天生發之氣,「生而勿殺,予而勿奪」,吃鮮蔬、吃素是很好的選擇。[1]

二、精神心境、生活作息與天地合一

後漢崔寔《四民月令》提醒人春分養生,培養慈悲護生的精神:「春分不殺生,不吊疾。君子齋戒,衣夾衣,導引,不食生冷。」春陽雖然和煦,但陽氣還未壯,而且溫度起伏變化很大,所以穿夾衣,不食用生冷,導引體內少陽之氣,都是保衛身體的方法。在草地、森林和野外等處赤足步行,大自然中的陽氣,讓身心放鬆,可與天地中和之氣合奏而共通,有助於體內少陽之氣的運行。在春分齋戒可以讓人保持謹慎誠敬和慈悲的情懷。

三、五行養生 養肝健脾潤肺兼重

從五行養生來看,春天屬木,肝屬木。春天養生重點在養肝。《黃帝內經》指導人的生活作息:吃鮮蔬,別熬夜、晨起運動、不動怒(生氣傷肝)等等,都是養護肝臟的作法。動怒,熬夜睡眠品質不佳,用腦過度等等,都可能讓「肝木」的機能過度亢盛,變成「肝火」的病理狀態,也就俗稱的「爆肝」(不是「肝臟發炎」)。就現代醫學而言,「肝火」是身體長期應付壓力、過度緊繃,導致自律神經(尤其是交感神經)或內分泌系統失調的表現。所以春分養肝,也要同時注意疏肝解鬱。

此外,春天肝旺,脾肺弱,因而要梳理肝氣、去濕健脾、防風潤肺,總體來說,養肝、健脾、潤肺三管齊下最周全(參圖一)。

圖一:春分節氣養生要點是疏肝理氣、健脾祛濕、防風益肺。一圖看懂飲食怎麼吃。(健康1+1/大紀元)

四、五行養生的飲食保健

綠色是東方的顏色、春天的旺色。春分時節的飲食,建議多食用綠色當令的蔬果鮮蔬,如菠菜,韭菜,香蔥,都能滋補養肝。略帶甘溫的食物可滋補陽氣,提升肝氣:如蘆筍、春筍、金針菜、白木耳等都是好食材。沒有添加人工調味的堅果也適合春天養肝血、養陽氣。另外,四神湯有去濕健脾的功效;紅棗(大棗)銀耳湯對去濕防風潤肺有助益。

同時保持清淡的飲食,避免吃辛辣、油炸燒烤等易上火的食物,和熱補的食物,如薑母鴨、麻油雞等等,春天的身體狀態,處於少陽初發而未壯,所以不要給身體油膩的負擔。另外隨時補充水分,保持排便通暢,有助消除肝火。

春分時節,飲用花草茶以理氣、提神、解毒也非常適合,例如:玫瑰山楂香附的芳香茶飲可以舒肝解鬱,杭菊枸杞茶護肝養眼,紅棗(大棗)銀耳湯去濕防風潤肺、養顏美容。選用中醫補血的藥材熬湯飲,如用當歸、黃耆、枸杞、紅棗熬成湯飲,有幫助氣血雙補的作用。

五、按摩穴位保健通經絡

按壓指尖兩側和指尖肚,打開人體所有能量通道(經絡)的入端。輕按雙眼下方面部骨骼的邊緣,則有助於減輕眼睛的壓力、增進眼部和面部健康,並美化肌膚。按摩合谷穴,促進陰陽平衡。按摩風池穴,緩解情緒。按摩翳風穴,袪風通竅。

六、用精油放鬆身心

適合春分時節的草藥或植物精油:羅馬洋甘菊,德國洋甘菊,天竺葵,乳香,雪松和道格拉斯松等。取用這些藥草精油來按摩身體,有助於身心的放鬆。

春分用精油按摩養生。(Shutterstock)

七、留意宿疾復發

春雨潤物給予滋長的養分,換個角度說,春天也是高濕的季節。日日高濕又溫差大,中醫說身體虛弱的人容易舊疾復發。

春分節氣時,陽氣始盛,在體內運轉壓過陰氣。此時冬季積食和缺少運動造成的阻滯問題就表現出來了,當運行能量衝擊到身體很弱或有病的地方,人的宿疾可能會在此時顯形。尤其表現在睡眠質量、心理健康、更年期症狀、循環系統以及眼睛、血液和心臟等方面。這時以艾條作溫灸保健,可以抑制舊疾復發,也可能根除。

小語

春分是少陽初長的時節,萬物欣欣向榮,人體也是一樣。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此時,實踐天人合一的養生生活,可以防未病之病!珍惜春分天地和合的好時機,融入天地的「和」氣之中,正是養生好時節。

——註[1]《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從儒家文化到道家信仰,再到宇宙、物質和意識的起點,這個追尋創世本源的尋根過程,才是慎終追遠習俗背後之最為深刻的文化底蘊。也是神傳文化為炎黃子孫留下的一條回天之路。
  •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 焚香靜心,佛圖澄和尚竟然還可以用香來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飄香?
  • 孝悌是孔門教人的起點。《孝經》講,「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簡單的說,最基本的孝,是贍養父母,「朝夕色養」,做子女的要愛護自己、修養品格,否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進一步,有條件、有機會的,子女做一番事業,為國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絲桃的這個花語浮現眼前的是這樣的畫面:一邊毫無保留綻放煙花般的絢麗光華,一邊發出防禦的警訊威懾──非誠勿擾!邪祟勿近!別看我如此纖柔嬌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將承受我報復的後果。
  • 為什麼「夫子溫、良、恭、儉、讓」就能得之?這裡援引一段張居正教小皇帝的話,有這五者德容之盛,感動於人,所以各國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國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來訪問於夫子,故夫子因而聞之耳。」也就是說,孔子之聞政,是因為其德行的感召力。
  • 與其它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對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鮮明的體現——曾子說:「敬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祭歷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會歸於淳厚了。」在親情中,人心有了依歸,人生有了溫暖,社會道德由此奠基,社會秩序由此擴展(古代中國是家國同構),所以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