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救世古鑑】

【救世古鑑】這樣的玩笑招來今生命運的劇變

作者:懷忍忍
一場遊廟園的意外小玩笑,招來命運劇變。(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98
【字號】    
   標籤: tags: , ,

平日裡朋友間開開玩笑、逗樂尋開心,是常有的事情。然而,這些尋開心的玩笑也可能在那一瞬間引發意想不到的巨變,改變人的命運,是怎麼回事呢?來看兩則清朝的民間故事。

滑稽跌倒的遊戲代價難償

杭州有個經營染坊的人,家境殷實。他平日閒暇時常到西湖遊玩。每年二三月間,嚴衢一帶的婦女們紛紛來西湖進香。某一天,富翁和朋友們結伴在花神廟散步,忽然看到一位相貌端莊秀麗的婦人,帶著幾個婢女進廟遊玩。朋友們戲笑著對富翁說:「你如果能讓這婦人笑,我們就請你喝酒。」

富翁回答:「這有什麼難的?」於是,他故意在頭上插滿花,裝出滑稽的跌倒模樣。那婦人回頭看了一眼,忍不住微微一笑,眾人見狀拍手大笑。

數年後,富翁突然染上重病,病中自言自語說了一件事:那遊廟的婦人回家後,婢女向主人告狀,說主母在外輕浮,對男子微笑。這婢女平時頗受主人寵信,家主聽信了她的讒言,責罵主母,婦人無法辯解,最終上吊自盡。

死後,婦人的冤魂到閻羅殿控訴那婢女和戲弄她的富翁。後來,婢女也死去,婦人再次控訴富翁。閻羅王命鬼卒將富翁的魂魄捉來與婦人對質。富翁辯稱只是出於無心的戲弄,並無惡意。閻羅王就說:「你既然喜歡跌倒,就讓你真跌倒吧!」然後放他回人間。

富翁病好後,家道開始衰敗,不出幾年,富翁的人生就像摔跤跌倒一般,原本富裕的他變為窮困潦倒,最後貧困而死,結局果然如閻羅王所言。富翁一個戲謔動作,竟害了不僅一條人命,招致冥冥中的冤業纏身,雖非有心,但罪過卻不可推卸,怎能逃得過陰間的懲罰呢?

于蓮亭記述此事,並說富翁的兒子與自己相識。富翁當年以明事能幹著稱,家境富裕,資財豐厚,他不解,為何後來變得貧困不堪?富翁去世後,他的兒子到了三十多歲才考取秀才。于蓮亭在京城為官時,富翁的兒子突然上京城,形容憔悴,流離無所歸,後來于蓮亭返鄉後,便再無他的消息。于蓮亭後來聽說富翁病中曾自述這段戲弄婦女的遭遇,才明白他遭受了冥界的譴責,而且導致禍害延及子孫。人在無知之下造業,業報可怕啊,借鏡前人的經驗,能不自我警惕嗎!

戲言遭冥報

嘉慶年間,河南某縣有一個余姓和張姓同窗,兩人平時交情甚好,一起讀書,同為茂才(優秀生員)。一年端午節時,他們分別從書院回家。張生寫了一封信寄給余生,信中開玩笑說余生的妻子不貞潔。余生讀信後勃然大怒,情緒失控,瘋病突然發作。

余生家中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失去理智,竟然持刀先殺了自己的妻子,接著又將兒女一併殺害,最後自己上吊自盡。

一年後,張生在家中,忽然拿起一把刀,自言道:「余某來了!」隨即用刀剖開自己的腹部,過了一會兒便死去。

這件事說明,朋友間的玩笑本就應該謹慎,更何況是毫無根據地污衊對方的家人。即便余生沒有當場殺害妻子和孩子,張生不當戲言污衊余生妻子,也會在冥冥之中得到報應。

一個笑話,竟導致數條人命喪失。肇事者的命運也遭到了現世報的報應,真令人驚悚!能不戒慎嗎?!@*#

資料來源:《北東園筆錄》

——看更多【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射在中國起源很早。至晚商、周時代,弓箭已是男人的性別標誌,貴族家的男子必須從小接受嚴格的射箭訓練。射不僅是最重要的軍事技能,而且成為身體和品德教育的課程,所謂「講德習射」。
  • 何為入太廟而每事問乎?意以為孔子不知禮。孔子聞或人之譏,乃言其問之意,以宗廟之禮當須重慎,不可輕言,雖已知之,更當復問,慎之至也。
  • 如果說有什麼問題困擾著現在的家長,那麼手機遊戲成癮一定排在首位。許多家長想幫孩子戒網癮,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實施。那麼,在沒有手機的古代,兒童都玩些什麼呢?又有哪些玩具仍然適合我們現代的小朋友呢
  • 中華傳統文化是本次人類歷史中,獨一無二的沒有中斷的文化,迥異於世界上的其它文化,被稱為「神傳文化」。或許,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神性內涵,才創造了持續傳承五千年的奇跡。
  • 古來直到近代留下不少紀錄,驗證了敬重文字的重要性,不是空穴來風。本文續上篇:【救世古鑑】倉頡作書「天雨粟 鬼夜哭」 文字背後有神力嗎?繼續提供正反兩面的實例來互證。
  • 朱熹是理學家,認為:天,即理也,其尊無對,非奧灶之可比也。逆理,則獲罪於天矣,豈媚於奧灶所能禱而免乎?言但當順理,非特不當媚灶,亦不可媚於奧也。
  • 在成年禮的「加冠」這場生命禮儀中,德、禮相依且缺一不可,更重要是彼此的關係是以「德」為本,是「以德制禮」,以「禮」為末。因此,「德」是為成年禮的核心樞紐,養成一個具有良好品格,同時能夠承擔家庭國家責任的男子是成年禮的重要依歸。
  • 祭禮本對鬼神而設,古人必先認有鬼神,乃始有祭禮。祭禮在東西方古文明中是普遍存在的,信奉神明。不過,信奉神明是虔誠、是感恩,而不是交換,不是說給神佛燒香磕頭就能保佑升官發財、生兒子。人禮拜時的有求之心,是褻瀆神明。
  • 毛子水認為:孔子重人事,他的「不知禘之說」,可以說是實話,亦可以說是託詞。季路問事鬼神,他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進》)這章的話,也許有同樣的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