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為了支持家中有失智症親人的家庭,阿茲海默症關愛服務中心於16日聯合松柏之家社區服務中心及愛心接力基金會,在松柏之家班森賀服務中心舉辦了「愛相隨、心相連」失智症家庭活動,為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家庭提供支持,分享照顧技巧,並分發愛心項鍊,提供實用的追蹤解決方案。
活動特別邀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教授梅玉嬋博士擔任主講嘉賓,並與阿茲海默症關愛服務華裔社區建設副總裁石蔚靜共同進行主題講座「失智症帶給我們的挑戰」。講座內容涵蓋失智症的成因、症狀與應對方法,強調早期診斷與準備的重要性。
石蔚靜強調,長者應保持學習與平常心,以促進腦部健康。梅玉嬋教授則深入剖析了如何分辨真假失智症及不同階段的特徵,並指出照顧者應採取「不爭辯」的態度,以減少衝突並提升照護質量。
梅教授還以親身經歷說明智慧與耐心在照顧中的重要性,並詳細解答了與會民眾關於後期病患症狀及應對策略的問題。她指出,後期患者狀況差異極大,有些人仍可行動,但可能會迷路或出現行為異常;而完全臥床的患者則需依賴插管護理。
講座中特別強調,早期發現失智症對患者及家庭至關重要。梅教授舉例,一名患者因未及時應對病情,導致家庭與事業遭受巨大損失,例如他簽署的合同令公司破產,連報稅也忘記。她呼籲家屬當發現異常時立即就醫,並尋求社工及其它專業資源的協助,以便及早準備。
此外,梅教授提出了「M&M」策略:情緒管理(Mood Management) 和不爭辯。她建議照顧者不要與患者爭辯,即使患者言語錯誤,例如「指鹿為馬」或說出令人生氣的話,也應以鼓勵和包容的態度回應。她形象地比喻,患者的大腦就像紐約地鐵系統中沒了42街、34街聯合廣場等樞紐大站,通訊變得困難。
因此,照顧者需要運用智慧應對,減少衝突,例如對患者的錯誤表述回應「很有趣,你比我聰明」,保持耐心與幽默感,從而讓彼此的心情更加輕鬆,提升日常應對能力。梅教授還提醒,與患者溝通時要簡單易懂、語速放慢,以減少壓力。
活動最後,愛心接力基金會為長者分發了內置追蹤器的愛心項鍊,協助家屬追蹤患者行蹤。現場設有技術指導,幫助民眾下載相關應用程序,進行設備匹配,並提供實用的使用教學。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