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言編譯報導)10月是網絡安全意識月(Cybersecurity Awareness Month),人們可以加強學習保護自己,以免上當受騙。
美聯社報導,身分盜竊資源中心(Identity Theft Resource Center)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伊娃‧維拉斯奎茲(Eva Velasquez)說:「詐騙手法如今變得相當複雜。網絡釣魚電子郵件、簡訊、偽裝來電顯示,這些技術為騙子提供機會。」
「如果你突然接到自動撥號電話,聽到錄音試圖讓你購買某樣東西,直接掛斷。」身分盜竊資源中心的首席運營官詹姆斯‧李(James Lee)說,「簡訊也是如此——任何時候收到來自不明號碼的簡訊,要求你支付、匯款或點擊可疑內容,都應該忽略。」
如果你接到許多不明來電,結果都是欺詐電話或自動撥號電話,可以使用手機上可用的工具來阻止垃圾電話。例如,可以使用iPhone上的功能。如果是Android系統,則可以使用功能。
萬事達卡(Mastercard)副首席安全官艾莉莎‧阿卜杜拉(Alissa Abdullah)建議說,當你懷疑自己可能被騙時,請記住三點:保持警惕,停下來想一想,保護好自己。
根據美聯社的整理,無論是戀愛詐騙還是工作詐騙,冒名頂替者都在找機會騙取你的金錢或個人信息。以下是你需要了解的內容:
騙子策略
安全專家佩特羅斯‧埃夫斯塔索普洛斯(Petros Efstathopoulos)指出,騙子常用的三種策略是基於恐懼、緊迫感和金錢。
— 恐懼
當騙子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聯繫你時,他們會說你有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報稅表出現錯誤,若不修正將會面臨麻煩。
— 緊迫感
騙子擅長製造緊迫感。他們經常告訴被騙對象必須立即行動,以便在對方匆忙行動,來不及思考的時候獲取他們的私人信息,例如社會安全號碼。
— 金錢
埃夫斯塔索普洛斯說,騙子以金錢作為誘餌。他們可能假裝成稅務專業人士或國稅局(IRS),聲稱如果向他們支付服務費或分享個人信息,你就會獲得比預期更高的退稅。
他們也可能假裝是親人,要求立即提供財務援助以支付保釋金、法律費用或醫療賬單。
最常見騙局
戀愛詐騙
根據聯邦貿易委員會市場實踐部助理主任威爾‧麥克森(Will Maxson)的說法,所謂的「戀愛詐騙」通常針對孤身一人的個體。這種詐騙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甚至數年。
70歲的凱特‧克萊納特(Kate Kleinart)就是因為一場戀愛詐騙在幾個月的時間裡損失數萬美元。她提醒大家,如果新的臉書(Facebook)好友是一表人才,且要求你下載WhatsApp私聊,或迅速展開戀愛關係,並且不讓家人知道,務必保持警惕。
克萊納特在疫情初期因封鎖而被隔離,在她感到孤獨無助的時候,她收到了對方「加為好友」請求。當發現自己被騙財騙色後,她仍對這段關係念念不忘,戀戀不捨。
她提到,這位「好友」盜用了一位西班牙整形外科醫生的照片來騙她墜入「情網」。
工作詐騙
這種騙子通常冒充大公司招聘人員,向被騙的人提供一份令人嚮往的工作,實際上是為了騙取對方的金錢或信息。
「他們會提供薪水非常高,技能卻是相對低的工作。」維拉斯奎茲指出,「而且他們經常會說這是一個100%遠程的職位,因為這對人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如果騙子想竊取你的個人信息,他們可能會要求你填寫幾份表格,其中包括你的社會安全號碼和駕駛執照詳細信息。
維拉斯奎茲表示,合法雇主在招聘過程開始時應該只要求你提供技能、工作經驗和聯繫信息。其它細節通常不需要在你獲得工作邀請之前與雇主分享。
投資詐騙
根據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市場實踐副主任洛伊斯‧格雷斯曼(Lois Greisman)的說法,投資詐騙是指通過社交媒體帳戶或在線廣告引誘目標的快速致富計劃。許多此類詐騙案也涉及加密貨幣。
為了避免上當受騙,FTC建議對相關公司進行獨立研究,特別是通過搜索公司名稱加上「評論」或「詐騙」等後綴。
測驗詐騙
當你使用臉書或瀏覽谷歌(Google)結果時,要注意測驗詐騙。騙子會詢問你可能感興趣的主題,例如你的汽車或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它們也可能要求你參加性格測試。
儘管這些問題看似無害,騙子仍然可能利用你分享的個人信息,導致你的社交媒體被駭,或你的聯絡人收到惡意軟件鏈接。
為了保護你的個人信息,FTC建議避免參加線上測驗,並建議消費者在回答安全問題時使用隨機答案。
「如果被要求輸入你母親的娘家姓,可以隨便說一個其它的名字,比如帕爾馬乾酪(Parmesan)或其它你能記住的詞。」FTC消費者教育專家特麗‧米勒(Terri Miller)建議說,「這樣,騙子就無法利用他們找到的信息來竊取你的身分。」
市場詐騙
在Instagram或Facebook Marketplace上購買或出售產品時,為了避免被騙,FTC建議檢查買家的個人信息,不要分享發送到你手機或電子郵件的任何代碼,並避免接受不明人士的在線付款。
同樣,當你從在線市場購買商品時,務必仔細研究賣家。查看該賣家的個人信息是否經過驗證,人們對他們的評價如何,以及購買的條款和條件。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成為詐騙的受害者,建議在上報告。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