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亞哥警察局:智能街燈幫助快速破案

【大紀元2024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婕美國聖地亞哥報導)加州聖地亞哥在去年底再次在數百個街燈上增加了一套監控裝置使之成為智能街燈。警方和市長近日表示,智能街燈有效地幫助了警察逮捕嫌犯,這些工具在2024年已經協助調查了229起刑事案件,並讓166名嫌犯被捕。

聖地亞哥警察局目前採用的智能街燈系統是在普通街燈邊上,安裝高清攝像頭及處理器和自動車牌識別(ALPR)系統這樣一對裝置。ALPR獨立安裝在燈桿上。

聖地亞哥市長托德•格洛瑞亞(Todd Gloria)在10月14日與警察局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說:「這些工具對於在我們城市解決重大犯罪非常重要,因為它們能快速縮小嫌疑人範圍並更快地將其逮捕。」

聖地亞哥警察局說,自去年底、今年初首批得到批准的約500個智能街燈安裝後,警方得以更快地逮捕一些嫌疑人——從幾天縮短到幾小時,因此有效地阻止了可能發生的更多犯罪。

警察局長斯科特•瓦爾(Scott Wahl)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一起案例。該案件中一名男子在6月份涉嫌在Mission Valley購物中心綁架了兩名女孩。他說:「我們獲得了車牌資訊並將其輸入系統,兩小時內,他(嫌犯)就在警車後座了。這就是這項技術如何幫助我們防止未來犯罪的例子。」

加州聖地亞哥警察局在街道燈柱上安裝的自動車牌識別系統(ALPR)中的攝像頭。(聖地亞哥警察局提供)

官員們在宣傳這項技術的有效性的同時,希望民眾和市議會讓警察局在選擇安裝地點上能有更多靈活性。

沃爾(Wahl)和市議會議員、市議會公共安全委員會主席瑪尼•馮•維爾珀特(Marni von Wilpert)表示,警察局目前受到限制,無法調整智能街燈攝像頭和自動車牌識別系統的安裝位置。

警察局說,在首批500個攝像頭中,大約有40個尚未安裝,原因是批准的安裝位置出現問題,例如物體阻擋了攝像頭的視線,或燈桿缺乏足夠的電壓等。

警察局向市議會請求更多靈活性,以便有將攝像頭從一個燈桿移動到另一個燈桿的靈活度。

警監傑弗瑞•喬丹(Cpt. Jeffrey Jordon)向大紀元確認,警察局在今年五月曾提出移動一些智能街燈的要求,但根據目前的程序,需要經過包括社區介紹會,市長辦公室隱私諮詢委員會三個月的審查,以及市議會特別委員會的通過,之後才能在全體市議會上提出。「這就至少要等6個月,要等到至少11月份才能讓市議會討論。」

2024年10月17日,加州聖地亞哥Mira Mesa大道上一個交通路口。交通燈上方的街燈被改裝成智能街燈系統,LED燈旁邊安裝了攝像頭和處理器。(楊婕/大紀元)

根據聖地亞哥警察局的一份簡報,聖地亞哥早在2016年就計劃安裝4,200個智能街燈感應器,但因為對隱私和透明度的擔憂,該項目被暫停。

市議會後來通過了《透明並負責任地使用監控技術》的條例,對數據收集和使用做出規範。

該條例要求對監視技術的獲取、使用、資金、存儲和信息共享進行規範,並要求增強社區參與,成立由市長任命、市議會批准的「隱私諮詢委員會」(Privacy Advisory Board)。

根據新法規,聖地亞哥警察局提出了一個新的智能街燈計劃,包含首批500對裝置的安裝位置。然而,九人組成的隱私諮詢委員會在2023年6月一致建議市議會拒絕警察局提出的智能街燈和自動車牌識別系統報告,理由是缺乏透明度、缺少或不充分的供應商信息、對未授權獲得數據缺乏保護措施等原因。

但是,幾個月後,智能街燈計劃獲得了市議會的批准並得到市長的支持。

大紀元聯繫了隱私諮詢委員會並請求置評,但在文章發表前未收到回應。

加州聖地亞哥警察局在街道燈柱上安裝的智能街燈,即在LED燈(下方灰色物)旁邊加上攝像頭(黑色)和處理器(上方)。(聖地亞哥警察局提供)

警察局表示,這些攝像頭和自動車牌識別系統「不使用面部識別」,「不會進行主動監控,而是在接到警報時才會查看」。警察局並說,錄影將在公共場所進行,主要是街道和人行道,這些地方不應有隱私問題。此外, 警察局說,視頻將僅保留15天,自動車牌識別數據則保留30天,除非用於調查時被下載。

然而,注重隱私的民眾仍然對此持反對意見。他們擔心這會最終導致政府對民眾的監視。

警察局向大紀元確認,智能街燈的成本每對為4000美元,第一批500對裝置每年成本約為200萬美元,這筆費用包括運行技術所需的硬件、軟件和無線數據計劃。另外還有加上一次性的150萬美元的安裝費用。因此5年合同下來,500對智能街道的花費大約是1150萬美元。#

責任編輯:鄭念啓

相關新聞
台灣僑委會副委員長阮昭雄訪聖地亞哥
加州要求州雇員回辦公室上班 每周至少四天
日本花道聖地亞哥和美支部年度插花展舉行
人行橫道20英尺內禁停車 罰單近80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