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海牙辦香港雨傘運動街頭文物展

人氣 22

【大紀元2024年10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曾蓮綜合報導)2014年9月26日晚上,香港學界罷課集會演變為重奪「公民廣場」,隨後就發生了轟動世界的「雨傘運動」,為期79日,今年是雨傘運動十周年紀念,當年的街頭物品如今已變成「文物」。

荷蘭海牙香港人團體「我地」(NGO DEI)舉辦「傘後拾遺——香港抗爭文物展」,從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社會歷史研究所(IISH)借得約50件雨傘運動的抗爭遺物,包括帳篷、雨傘、巨型橫額、海報、連儂牆、頭盔、雨傘摺紙、自修室木牌、手繪地圖、旗幟、文宣、繪畫、相片、家書等。

活動展出雨傘運動期間抗爭者的帳篷、連儂牆、橫額等物品。(「我地(NGO DEI)」 提供)
9月26日活動開幕時嘉賓黃台仰(左)參與分享會,身在美國的周永康也通過網絡參與。(「我地(NGO DEI)」提供)

此次展覽自9月26日持續至10月13日,展覽分為六個主題:覺醒、殊途同歸、問誰未發聲、此路不通、不枯也不散、我們將會歸來,重現香港從2014年雨傘運動到2019年反送中抗爭的關鍵時刻,展示出香港人獨有的創意與幽默感。

活動展出了香港雨傘運動期間的各種「文物」。(「我地(NGO DEI)」提供)

9月26日,超過100名觀眾參觀了「傘後拾遺」展覽,出席的嘉賓包括鄭文傑、黎恩灝、劉珈汶、黃台仰及Sienna Lau,而身在美國的周永康也通過網絡參與了這次別具歷史意義的活動。講者們就「從雨傘運動到反送中抗爭——失去土地的香港抗爭之路」進行了深入討論。座談會結束後,來自不同背景的參與者繼續分享與反思香港過去十年的歷史與未來走向。

「從雨傘運動到反送中抗爭——失去土地的香港抗爭之路」座談會。(「我地(NGO DEI)」提供)

展覽期間將於10月12日舉行新書發布會,題為「拾年後的公民講堂」,主講嘉賓為張燦輝教授及阿古智子教授。張教授將分享其攝影作品及最新著作《傘後拾年:夏慤村的未圓夢》。

「傘後拾遺」展覽的雨傘運動活動現場照片。(「我地(NGO DEI)」提供)
「傘後拾遺」展覽展示雨傘運動期間的物件。(「我地(NGO DEI)」提供)
「傘後拾遺」展覽展示雨傘運動期間的物件。(「我地(NGO DEI)」提供)

策展人Christine Chu希望:「透過這些文物,觀眾將深入了解到香港人的集體記憶,並親身成為傳承記憶的一員。又以藝術作為歷史的載體,促進和保存我們對社會運動的討論。」主辦方「我地(NGO DEI)」希望通過此次展覽,人們依然能看到香港抗爭運動中的堅持與希望。展覽向所有為香港未來奮鬥的抗爭者致敬,並希望過去十年的教訓不會被遺忘或忽視。

參與活動嘉賓包括 Eef Vermeij (國際社會歷史研究所), Simon Cheng (HKB), Loretta Lau (NGO DEI), Ray Wong (FFHK), Tsering Jampa (NGO DEI), Eric Lai (GCAL), Carmen Lau(HKDC)。(「我地(NGO DEI)」提供)

國際社會歷史研究所亞洲收藏部策展人Eef Vermeij表示:「這些物品來自香港人,你們借去展出,我當然同意。」IISH創建於1935年,旨在研究國際社會運動及其發展。研究所收藏超過50公里的文獻、捲軸和手稿,涵蓋國際工人運動及社會運動的歷史。

一個多月前,「我地(NGO DEI)」創辦人Loretta Lau和幾位義工一起前往這個巨大的倉庫「尋寶」,在六小時內從大量文物中篩選並選定本次展覽的展品。Loretta表示:「真的是滿滿的集體回憶!我們一邊開箱一邊大叫。」她補充道:「在眾多文物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4歲半小朋友SP的作品。他/她的畫作中描繪了一男一女,並配上彩虹,寫下『哥哥姐姐加油!』我不禁在想,現在14、15歲的SP過得如何呢?」

小朋友SP的作品《哥哥姐姐加油》。(「我地(NGO DEI)」提供)

這些文物已經十年沒有被展示,外號「雞扎」的義工表示:「我真的覺得非常感動,2014年時我並不在香港!這次竟然有幸參與開封,親手觸摸到這些珍貴的文物,感覺就像穿越時空一樣。我覺得當時收集這些物品的香港人非常聰明,預見到有朝一日會有展出的機會。」#

「傘後拾遺——香港抗爭文物展」

展覽日期:2024年9月26日至10月13日

展覽地點:NGO DEI, Westeinde 25, 2512 GS, The Hague, Netherlands

責任編輯:李維真

相關新聞
移英港人曼城辦雨傘運動十周年藝術展
香港民主運動發源地 英國也有夏愨道?
港人悉尼舉行雨傘運動10週年集會 籲香港人加油
【漂流傳奇】陳淑莊低調移台三年 變身餐廳主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