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鵬觀察】習杭州表演盛世 靈隱寺現詭異一幕

人氣 7499

【大紀元2023年09月22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秦鵬觀察》。今天是美東時間9月21日,京港台時間9月22日。

今天焦點:習近平赴杭州出席亞運會,千年名剎靈隱寺,出現了詭異一幕!對於當局極力扮演的盛世華章,民眾稱「人民根本就不在乎」。從上台時的輕車簡從八項規定,習近平是如何從人民期待,走到這一步的?北戴河上演高層內鬥,老軍頭讓習近平暴跳如雷,習最大的敵人到底是誰?

習近平杭州上演盛世 靈隱寺現詭異一幕

習近平近日連續出現在浙江不同地方,從有世界超市之稱的義烏,到浙江紹興重溫「楓橋經驗」。他的最終目標,是一步步鋪墊,最後到杭州,參加亞運會開幕式,和多國領導人一起舉辦大國盛世表演。

但是,一路走來,在繁華之下,卻透出諸多詭異。

在杭州,人們很早就發現,大街小巷的各種井蓋被排查,全部封上安檢專用封貼。坐公交、走路也會被搜查背包,帶水還要喝一口;巡邏機器人走上了街頭;直升機空中警戒。

9月21日,習近平的車隊出現在杭州街頭,他乘坐的日本豐田考斯特車被網民拍到。知情網友透露,習近平很可能會到訪靈隱寺,因為靈隱寺罕見地鋪設了一條紅地毯,從入口直達正門,而近代歷史上,靈隱寺幾乎從不開放正門。上一次是鄧小平到訪的時候。

網友還放出了靈隱寺內供奉的中共國運牌位,上面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基永固 繁榮昌盛 人民康樂 世界和平 祿位」。網友質問,「不是不搞封建迷信嗎?」也有人稱,這是「中(共)國的靖國神社」,「人民康樂排第三」。

而人民能不能康樂呢?新華社報導,在浙江紹興,9月20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了楓橋經驗陳列館,重溫「楓橋經驗」誕生演進歷程,了解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發展情況。

對了解中共歷史的人來說,這是一條讓人細思極恐、不寒而慄的新聞。因為,所謂的楓橋經驗,是1960年代浙江楓橋發明的,本質是一種發動群眾來「監控、改造」「階級敵人」的做法,宣稱「十個人包夾改造一個人,矛盾不上交、社會改造」。它的主要特點是由原來用司法程序來懲治人,轉為群眾鬥群眾運動。1963年11月,毛澤東親自批示向全國推廣「楓橋經驗」,大批基層官員和所謂地、富、反、壞等四類分子被迫害致死或自殺身亡。

近年,中共又在新疆推行所謂「楓橋經驗」,對維吾爾族等進行鎮壓。所以,習近平重溫舊夢,怎不讓人感覺後背發涼呢?

在義烏,最近幾年超級重視安保的習近平,在路邊安排了許多「群眾演員」,引起當地民眾抱怨;禁止特斯拉進入附近。但是,習近平最後被偷拍到進入小商品城等處視察的鏡頭,有網友稱,幾個拍攝地點都是很好的狙擊位置。

新華社鼓吹義烏快速的發展,但是,中國今年以來,整體的外貿卻連續下降,和小商品的一枝獨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9月21日的新華網文章,還暗合習近平總結的義烏12字經驗「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稱讚四十多年來,義烏書寫了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傳奇,創造了具有「無中生有」等創新精神的義烏經驗。然而,同樣是新華社,2018年的文章,卻打臉習近平,稱義烏的發展並非「莫名其妙」。早在1980年,當時40歲的馮愛倩為尋找生路,冒著投機倒把的罪名,偷偷摸摸地在縣城擺地攤。想不通的馮愛倩將當時的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堵在了縣委門口,責問政府為什麼不讓老百姓擺地攤。

週末,習近平將在杭州和到訪的敘利亞獨裁者巴沙爾等會面,演繹盛世天朝的戲碼,就像年初他在西安和中亞五國領導人曾做的那樣。不過,大唐盛世,靠的是海納百川、有容納大,現在習近平和世界主要國家都在敵對,修改地圖則幾乎得罪了所有四鄰八舍,這樣的氣概和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天朝,實在是沒法相提並論。

目前,甚至連中共視為後院或親密朋友的中亞五國、中東、蒙古、越南,也在加強和美國聯繫,顯示出對中共的不信任,不願意與它捆在一起。

相反的,習近平選的這次亞運會的舉辦城市,實在不是一個吉祥之兆。因為,杭州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所在,面對「靖康恥猶未雪」,趙構和秦檜不思進取,不僅陷害積極抗金的名將岳飛,而且南宋一朝,從朝堂到民間,整體都一直沈迷於物質享受,聲色犬馬和靡靡之音。

這番失去了國魂的末世景象,在南宋詩人林昇的《題臨安邸》中,被描寫的淋漓盡致,「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而9月11日,中共核心黨媒《人民日報》微博公眾號,也把此詩作為感受杭州之美的名詩來欣賞,不知道,這到底只是巧合,還是命中注定?

中共很看重亞運,但杭州民眾和中國其他地區顯然不太熱衷,有些人認為新體育館和其他光鮮亮麗的設施,只反映了政府的優先順序出了問題。

中國媒體公司Score Sports負責人、知名足球球評顏強表示,「經過3年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和經濟的社會氛圍,以及信心都很低,而對杭州人而言,亞運這些活動只是燒錢的計畫」,「人們更關心自己的生活,而亞運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人們根本不在乎」。

遭軍方大佬北戴河施壓 習真正敵人到底是誰?

我們都知道,習近平現在對個人安全極其敏感,所以正大幅清洗黨政軍高官,也很害怕他們聯合起來對付自己。

但是,有時候是怕什麼來什麼。9月21日,《日經亞洲》英文版刊出該報駐中國分社前社長中澤克二的最新文章,延續了9月5日他對北戴河會議的揭祕,指出中共元老對習近平極為不滿,不僅派曾慶紅當面對他訓斥,還請出了94歲的前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對習近平「曉以大義」,即使未發一語,光是坐在旁邊,就讓習近平感受到巨大壓力。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此次祕密會議的景象:「今年夏天,只有幾位有權勢且經過挑選的黨內元老出席北戴河,其中一位長輩是解放軍的大佬,與長輩會面後,習近平在副手面前表示不滿。」

中澤克二說,中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正面臨嚴峻挑戰: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產危機接連引爆,經濟數據不樂觀,這些習近平心知肚明。為避免政權出現紛擾,中共高層決定某種程度上要傾聽大老的聲音。

習近平原本可能只以為,今年北戴河會議的大佬之聲,只是讓這些退休老人有個機會「解解氣」,卻沒想到遭到嚴厲訓斥,而且這件事還傳了出去,搞得人盡皆知。

對於這個消息,我有幾點看法:

第一,元老們未必有多嚴厲的批評,但是對獨裁者來說,不同意或者讚美不夠,都是聲音大如驚雷的反對;
第二,我不認為這些元老或者老軍頭,有實際發動政變的能力,但是由於黨內對習近平不滿的聲音本來就很多了,此時傳出這種消息來,會讓那些不滿的力量更加的騷動。

第三,我認為,習近平現在還是大權在握,但是他陷入了獨裁者的晚年困境:疑神疑鬼,總覺得有人要害朕,所以對誰也不放心,會加大清洗,但是越清洗,越讓黨內對他害怕或不滿的力量增加,未來真的可能激發重大兵變,危及習本人的生命。

怎麼解脫這個困境呢?在體制內是無法解決的,因為中國共產黨的利益和中國人民的利益是對立的,為了內鬥中不至於危及黨的統治,習近平肯定會投鼠忌器,只能用大清洗的方式搞宮廷密謀,但是黨內的野心家們,同樣也擅長這種模式的鬥爭。

所以,我認為,習近平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很多人說的江派曾慶紅,也不是「身帶弓」的軍人,而是習近平自己。如果在陽光下對決,共產黨和曾慶紅實際上都很虛弱,習近平有足夠能力打掉它們,但是如果繼續黑箱作業,危險的是習近平自己,因為一枚導彈或一發子彈就可以完成鬥爭。

習近平會怎麼選擇呢?繼續暗中內鬥,最終陷入到預言中的死局?還是痛下決心,推動中國走向民主,並且行大善事,改變危險的命運呢?

中共央行放棄抵抗 人民幣匯率「底線」在哪?

我們再來說經濟。當局那種既要又要還要的貪婪,不僅造成了經濟持續惡化,而且也在製造越來越的不信任和大麻煩。

中國歐洲商會主席Jens Eskelund於9月20日表示,「你不能既要又要,得搞清楚,到底是選哪一個?更加註重國家安全、收緊監管制度、注重自力更生,同時犧牲外國企業的利益,還是繼續堅定地致力於改革開放?我們的問題是,(我們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他強調,「以價值計算,中國對歐洲的出口大約是歐洲對中國的出口的三倍,現在已經達到了不可持續的程度,並且成為了一個政治問題。我們非常希望中國能夠考慮如何讓這種關係恢復平衡」。

而我們知道,相比而言,歐洲是和中共關係比較好的了,現在如此直言不諱,顯示出連它們也變得忍無可忍了。

這樣一來,會帶來很多嚴重後果。彭博社週二(9月19日)撰文稱,中國正在經曆多年來最大規模的資本外逃,引發了當局擔憂,因為這加劇了陷入困境的人民幣面臨的壓力。

今年至今,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匯率都大跌逾5%,是繼馬來西亞林吉特之後,亞洲新興市場表現最差的貨幣。

而上個月,中國資本帳戶流出490億美元,為2015年12月以來的最大流出規模。

這讓中共當局感到不可承受之重。9月20日,國務院舉行經濟政策吹風會。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非常重要,但並非人民幣匯率的全部,還要綜合全面看待,更重視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變動。」

當局強調,這是要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但是會說的不如會聽的。在外界來看,這意味著當局已放棄了抵抗,7.30的心理底線根本無法守住,下次將是向7.50邁進!

目前,中國股債匯房四市齊殺,即使在連續推出利好消息之後,也難挽大勢。這種局面,也是前所未有,同樣是一副末世景象。

此時此刻,身在杭州的習近平在想什麼呢?

好了,我們今天就分享到這兒。請喜歡的朋友訂閱我的頻道。節目製作不易,我們新做了一個捐款通道,在下方連結(),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謝謝,我們下次節目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
歡迎訂閱乾淨世界頻道:

秦鵬觀察》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相關新聞
【秦鵬觀察】習二大將出事?黨媒洩末日心態
【秦鵬觀察】iPhone15火爆 中共愛國營銷破功?
【秦鵬觀察】向士兵示好?習對安全的心魔難解
【秦鵬觀察】融創在美申請破產保護 釀更大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