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譯英是不簡單的事情,因爲這涉及到二種不同的語言、文化、歷史與傳統的方方面面。
2023年7月30日(週日),喬什‧威爾克斯(Josh Wilkes)在推特上登出了一份台灣民眾黨的英文網頁(tpp.org.tw/en/)上的截圖,圖的內容是該黨的一句口號「VOTE WHITE, VOTE RIGHT」。同日,艾琳‧黑爾(Erin Hale)轉推並加了說明:(自稱白色力量的)民眾黨的競選口號(在英語世界)聽起來很像美國的白人至上/三K黨(在1950年代的)語言。這種近乎「無厘頭」的政治口號自然是鬧了一個國際笑話。
在英譯文學作品方面,難度不小。一個好的翻譯,不僅要有一定的基本功力和比較好的文學積累,還要捨得花費功夫仔細地推敲。本人在此分享在英譯中文詩歌方面的一些體會。
首先,英譯必須達意並且符合英語文化習慣,這是最基本的。上面民眾黨的政治口號是向英語世界的大外宣,本來想表達「投票給白色力量是正確的選擇」的意思,結果是適得其反。人們常說的「頭髮變白了」,不能譯成「hair turns white」,應該是「hair turns gray」。「東北、西北」是「northeast, northwest」,「白紙運動」是「blank paper movement」,「走狗」是「running dog」,諸如此類。
其次,英譯有時需要聯結和採用西方文化的歷史典故。例如在翻譯我朋友的詞《輪迴》中的一段:「曾經在那一世輪迴的渡口 / 奈何橋上 / 只為不把你遺忘 / 孟婆湯只喝了一半。」我嘗試將「奈何橋」與古希臘神話中的「苦惱河(Acheron)」聯結,因爲該河在但丁的《地獄篇》中被描繪爲地獄的入口,並輸運死者的靈魂(註1);同理,將「孟婆湯」 翻譯成「遺忘河(Lethe)之水」(註2)。這樣,英語讀者容易甚至能加深理解這首詞要表達的意思。
完成的作品,還要儘可能符合現代英文詩的寫作與朗誦習慣。這方面,我依然在努力之中。下面是《輪迴》中一段的英譯,敬請讀者批評(註3)。
Once at the ferry port of reincarnation
on the bridge over the Acheron
only a sip of Lethe’s water was taken
for you not to be forgotten
註:
1. //en.wikipedia.org/wiki/Acheron
2. //en.wikipedia.org/wiki/Lethe
3.《思想者的隱形翅膀──漢英雙語詩歌101首》韓亦言著譯
//www.book4u.com.tw/book_detail.asp?goods_ser=kk0570570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