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斯比大教堂:瑞典哥特蘭島的商人教堂
歷史悠久的中世紀小鎮維斯比(Visby),位在瑞典的哥特蘭島(Gotland)上。因為鄰近波羅的海,曾是歐洲商人的戰略要地。鎮上優美的建築比比皆是,維斯比大教堂(the Visby Cathedral)尤其引人注目。
維斯比大教堂供奉聖母瑪利亞,最早建於12世紀。13世紀時,由德國商人公會漢薩同盟(the Hanseatic League)贊助翻修。當時,教堂主導北歐的商業活動,許多德國人居住在哥特蘭島上。
維斯比大教堂不僅是奉獻禮拜之處,也充當商人存放貨物的倉庫。教堂特別之處在於經歷1525年一場戰爭襲擊而能倖存下來,當時鎮上的其它教堂都慘遭焚毀。
1611年,一場大火燒毀了維斯比大教堂東側部分區域。1761年,東側教堂塔樓屋頂改以巴洛克風格的木造尖頂取代。
維斯比大教堂不但在考古上具重要意義,更是建築瑰寶。今日所見三條廊道羅馬式教堂設計多年來歷經幾次翻修,最近一次是在1985年。室內包含兩側廊道(aisles)以及中央的中殿(nave),室內室外同樣美不勝收。牆壁和拱頂以黃色灰泥覆蓋,其餘則以白色石灰石為主。教堂1230至1250年間增加了兩座塔樓和詩班席。1572年,教堂成為主教座堂(Cathedral),俗稱大教堂。
維斯比大教堂的南立面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羅馬式風格典範。左邊是大禮拜堂(the great chapel),右邊是所謂的婚禮入口(bridal portal)。華麗的婚禮入口大門可追溯至13世紀,大門上的花卉點綴來自西伐利亞(Westphalia)的影響,因為早期居住在哥特蘭島的德國人都來自西伐利亞。
維斯比大教堂的南方入口是巴洛克風格,有一個大門裝飾著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Christian IV)的花押字(譯註1),以及哥特蘭島前總督延斯‧霍格(Jens Hög)的紋章(譯註2)。
就建築風格而言,維斯比大教堂類似中世紀德國和法國的歌特式建築模樣,如拱形天花板(vaulted ceilings)、尖拱(pointed arches)和彩色玻璃花窗(stained glass windows)。其它特色包括:管風琴(the organs)、宗教藝術作品、滴水嘴獸(譯註3)(gargoyles)、枝形燭台、現代風彩色玻璃花窗等。
維斯比大教堂南面,大禮拜堂的立面跟其餘的建築有很不一樣的地方,在其乾淨的牆面上延伸了一些裝飾,例如經典的扶壁(buttresses)、尖塔和滴水嘴獸(屬瑞典中世紀教堂罕見)等構成了優美的哥特式立面。立面上半部還有一些裝飾元素來自1903年建築師阿克塞爾‧黑格(Axel Haig)的翻新工程,包括大型基督雕塑和「哥特復興式」造型邊框設計。
光線明亮、空間寬敞通風的維斯比大教堂是哥特蘭島上最重要的教堂,也是瑞典保存最完善的中世紀教堂。
譯註:
1:花押字(monogram)是一種裝飾圖案,重疊或結合兩個以上的字而形成的符號。常以個人或機構的首字母拼成代號或標識。
2:紋章(the coat of arms),俗稱盾徽,通常出現在盾牌、外衣或戰袍上。中世紀騎士用它來辨認身分。
3:滴水嘴獸(gargoyles)是歐洲哥特式建築中裝置在水管口的雨漏雕塑,一般會雕刻成動物或鬼怪模樣,有著辟邪和排水的雙重功能。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位國際自由記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