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非常強調孝道,孝心孝行是人品的核心,家庭和社會和樂的基礎,清朝王永彬著作《圍爐夜話》中講:「百善孝為先」。孝心孝行真能感動天,史上有許多明例。
孝親感應天 祖父雙眼復明
張元,字孝始,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北周芮城(今山西省平陸縣西)。張元的性格謙和謹慎,以孝親和善行聞名於世。他對佛教有深刻的理解,並精修佛法。
在他年幼時,鄰居有兩棵杏樹,當杏果成熟時,許多果子掉落到張元的院子裡。其他的孩子都爭著來撿拾,但是年幼的張元明白不應該私自占有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所以他將杏果撿起來都送還給鄰居——杏樹主人。
他曾經看到一隻小狗被人遺棄在田野中,受到飢餓和寒冷的折磨。當張元看到這一幕時,內心感到不忍,於是將小狗帶回家收養。他的叔父對此感到生氣,說道:「為什麼要收養這個人家不要的小動物?」並命令張元將小狗遣返。然而,張元卻說道:「每一個有生命的動物都值得被愛護和關懷,被遺棄的小狗,如果我們看到卻不收養,那就是失去了仁慈的心……」最終,張元成功說服了他的叔父收養小狗。不久之後,有人看到一隻大母狗拖著一隻兔子前來張元的門前,然後離去,似乎是表達對張元的感激,感謝他收養了小狗。
當張元十六歲時,他的祖父失明已有三年之久。張元日夜讀誦佛經,虔誠地祈求佛菩薩讓祖父早日重見光明。
有一天,張元在虔誠地讀誦經文時,看到了「盲者得視」的經文。於是,他按照經上所說的方法,請來七位僧人,點燃七盞明燈,七日七夜持續讀誦經文。他自己也遵從法門行持,每次都真摯地淚流不止地祈求:「尊貴的佛菩薩啊!我弟子張元犯下了對祖父不孝的罪行,使他失明已久。現在我願意代替祖父承受一切罪業。請您慈悲地賜予祖父光明,讓他的罪孽得以消滅,重見光明。」張元殷切地祈禱了七日七夜。
在其中一個夜晚,張元夢見一位老者,用一把像箭鏃形狀的金色薄刀(金鎞),刮他祖父的雙眼,幫他作手術。老者對張元說:「不必憂慮,三天後,你祖父的眼病必將消除。」張元喜出望外地醒來,將夢境看到聽到的告訴了家人。果然,在三天之後,他祖父的雙眼奇蹟般地恢復了光明。
這件事傳到了皇上的耳中,便特地頒下詔書,表揚和嘉勉張元的孝德感人之舉,讓張元的孝行傳揚全國。張元的故事傳頌開來,人們對他的孝心和善行深感感動和敬佩。(出《孝義傳》《北史》)
孝親感應天 母親病癒
蕭子懋字雲昌,是齊武帝的第七子,封號南齊晉安王。他品行高尚,廉潔有學問,是武帝眾多兒子中最純潔孝順的一位。起初,他擔任江州的都督和刺史,後來又被任命為侍中官。
當蕭子懋只有七歲的時候,他的母親阮淑媛罹患了重病,於是恭敬地請來和尚設壇祈禱。有人送上一朵蓮花,和尚用銅器盛水,將蓮花的莖放在水中,供奉在佛前。蕭子懋虔誠地跪在佛前,淚流滿面地祈求說:「如果母親的病體能夠藉著佛的力量康復,我祈願這朵蓮花在整個齋醮結束之前,都不會凋謝。」七天的齋期結束後,蓮花果然更加鮮紅,觀察銅器中,竟然有細小的根鬚生長出來,而他的母親也從此病癒。這個故事傳開後,世人都讚揚蕭子懋的孝德感動了天。(出《齊書》《齊武帝諸子傳》)@*#
─點閱【天道有知】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