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三合一」宮殿:德國施萊斯海姆宮

文/阿麗亞娜‧特里布韋特(ARIANE TRIEBSWETTER) 翻譯/陳遇
施萊斯海姆宮新宮面向大花園的立面。馬克斯‧伊曼紐建造的這座單翼宮殿是17世紀歐洲宮廷建築的典範。(Andrey Shcherbukhin/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5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什麼比一座宮殿更好?當然是三座!到德國南部旅遊除了欣賞著名的新天鵝堡之外,千萬別錯過附近的施萊斯海姆宮(Schleissheim Palace)。施萊斯海姆宮殿群位於慕尼黑的北部,曾是維特爾斯巴赫王朝(Wittelsbach dynasty)的夏季行宮。這座龐大的宮殿包含三座獨立的宮殿建築:舊宮(the Old Palace)、新宮(the New Palace)和盧斯海姆宮(the Lustheim Palace),是巴伐利亞規模最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宮殿之一,最初是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一位選帝侯建造的居所。

1598年左右,巴伐利亞公爵威廉五世(Wilhelm V)在施萊斯海姆建造了一座鄉間別墅和隱居所。他的兒子,馬克西米利亞一世(Maximilian I)將其改建成一座文藝復興晚期風格的宮殿,也就是現今的舊宮(舊施萊斯海姆宮)。

舊宮是一座單層樓高的宮殿建築,以文藝復興晚期風格建成。這座宮殿最初的規劃是用作祈禱和沉思的場所,之後逐漸轉變為住所。舊宮於1970年曾重新整建過,中央的大門和鐘樓起源於最早的建築階段,其餘的建築結構則追溯至18世紀。

新宮對面的盡頭是單層樓高的舊宮,以文藝復興晚期風格建成。(Borisb17/Shutterstock)

17世紀後期,施萊斯海姆宮又畫下了新的篇章,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斯‧伊曼紐爾(Max Emanuel)希望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下一任帝王,因此開始計劃建造盧斯海姆宮和與其連接的兩座涼亭建築。這是一座遊樂用途的宮殿,原先的規模相當龐大,在縮小設計後宮殿的長度仍超過984英尺長。盧斯海姆宮的內部採用巴洛克晚期的風格,有大幅天花板壁畫和大量的粉飾灰泥裝飾。

馬克斯‧伊曼紐時期建的單翼宮殿長度超過984英尺,原先的規劃更為龐大。(imagoDens/Shutterstock)

除了這座單翼宮殿之外,當時的建造計劃還包含一座依照意大利別墅風格設計的狩獵小屋,座落在施萊斯海姆宮花園盡頭的一座人工島上。這座小宮殿由磚砌成,在建築設計上和意大利別墅相仿,共有兩層樓,兩側的公寓分別為巴伐利亞選帝侯和妻子的住所。

盧斯海姆宮的狩獵小屋座落在施萊斯海姆宮花園盡頭的一座人工島上,在建築設計上和意大利別墅相仿。(imagoDens/Shutterstock)

施萊斯海姆宮的新宮對面就是一座大花園。這座花園在過去三百多年來都沒有變過,是至今歐洲少數仍保有正統巴洛克花園的地方。由多米尼克‧吉拉德(Dominique Girard)所設計,這座法式花園有幾何形的花圃,皆以對稱的方式種植植物,在花圃中央有一座大噴水池作為視覺的焦點。

施萊斯海姆宮的花園在過去三百多年來都沒有變過,是至今歐洲少數仍保有正統巴洛克花園的地方。(Fotos593/Shutterstock)

這位野心勃勃的選帝侯並沒有就此停止,他接著又委託宮廷建築師亨利科‧祖卡利(Henrico Zuccalli)建造了新施萊斯海姆宮。新宮的平面格局是歐洲18世紀以降宮殿建築的最佳典範之一。這座宮殿有典型的巴洛克特徵,像是生動的天花板壁畫、粉飾灰泥裝飾、牆上的雕刻鑲板,以及由巴伐利亞、法國和意大利藝術家製作的鍍金傢俱。宮殿裡必看的景點包含巴洛克式的大樓梯、勝利大廳(the Victory Hall)和大藝廊。

新宮的大樓梯是宮殿中最引人注目的空間之一,充分展現了巴洛克建築的特色。樓梯的表面有大理石和巴伐利亞藝術家科斯馬斯‧達米安‧阿薩姆(Cosmas Damian Asam)製作的粉飾灰泥裝飾著。亨利科‧祖卡利將一整段樓梯安排在寬敞大廳的手法後來成為德國建築的標準設計。

這座雄偉的樓梯是新宮最引人注目的空間之一,充分展現了巴洛克建築的特色。 (Andrey Shcherbukhi/Shutterstock)

新宮中的勝利廳是為了當時的選帝侯所準備的大廳,用來慶祝馬克斯‧伊曼紐的軍事成就。這座大廳同時也用做餐廳,有著攝政風格的鍍金牆板。在宮殿大廳裡,則有豐富的巴洛克風格粉飾灰泥裝飾。這間兩層樓挑高的房間有著繽紛的天花板壁畫,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天花板壁畫,描繪著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Aeneas)與圖爾努斯(Turnus)為了爭奪與拉維尼亞(Lavinia)結婚的戰爭。

勝利廳是新宮中為了當時的選帝侯所準備的大廳,用來慶祝馬克斯‧伊曼紐的軍事成就。(Andrey Shcherbukhi/Shutterstock)
新宮的大廳有著豐富的巴洛克風格粉飾灰泥裝飾,天花板壁畫描繪著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與圖爾努斯的戰爭。(Andrey Shcherbukhi/Shutterstock)

新宮內部使用了大量的鍍金裝飾,然而有時候也會有不一樣的巧思。這間由建築師約瑟夫‧艾夫納(Joseph Effner)特別為選帝侯所設計的公寓就獨出一格。與新宮許多房間常用的金色相對,這間房間使用銀色作為主色。這間房間有著淺黃色的牆壁,並有藍色和灰色牆板和銀色主題相呼應。

這間是特別為選帝侯所設計的公寓,與宮殿一貫的金色調不同的是,這間房間使用銀色作為主色。 (Andrey Shcherbukhin/Shutterstock)

在新宮議事廳的另一端是馬克斯‧伊曼紐的私人禮拜堂。這座小禮拜堂的牆壁是人造大理石拼花板,這種特別的技術源自17世紀的意大利,是一種非常精緻的灰泥工藝,常用在建築和雕刻上以模仿大理石紋理,可以取代較為昂貴的大理石材料。這種工藝在托斯卡尼地區蔚為潮流,在新宮的小禮堂中使用了這種技巧以彰顯選帝侯的身分地位。

在議事廳的另一端是馬克斯‧伊曼紐的私人禮拜堂。這座小禮拜堂的牆壁是人造大理石拼花板,這種技術源自意大利,使用灰泥鑲嵌來模仿大理石紋理,用以彰顯選帝侯的身分地位。(Andrey Shcherbukhi/Shutterstock)

儘管馬克斯‧伊曼紐生前從未成功當上羅馬帝王,並在新宮完工前就去世了,但他建造的宮殿成為了17世紀歐洲宮廷建築的典範,而且他的遺產仍持續啟發著今天的我們。

作者簡介:Ariane Triebswetter是國際自由撰稿人,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專業背景。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聖派翠克大教堂(Dublin’s St. Patrick’s Cathedral)是為了紀念愛爾蘭的守護神而建造的,它是愛爾蘭800年文化和宗教歷史的見證。這座宏偉的哥特式大教堂位於首都都柏林歷史悠久的自由區,是這座中世紀城市僅存的少數建築之一。
  • 維吉尼亞州查爾斯城(Charles City)的韋斯托弗豪宅(the Mansion of Westover)屬磚造喬治亞風格建築。屋前高大的鬱金香樹(tulip poplar trees)在草坪上格外顯眼美麗。(Don Williamson Photography提供)
  • 1870年代末、1880年代初,紐約市是美國奢華家具和室內裝潢的製造中心。南北戰爭後,國內經濟增長激起了前所未有的住宅建設熱潮,高端家具製造業應運而生,迅速發展。
  • 施洗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說道:「看哪,神的羔羊,背負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 1:29)。基督教藝術經常用羔羊來描繪基督。
  • 馬德里王宮(Royal Palace of Madrid)位於西班牙首都中心,可說是西班牙王室傳統的代表。這座宮殿來自18世紀中葉改建古老的摩爾人堡壘(Moorish fortress),呈現法國巴洛克與新古典主義風格,佔地超過100萬平方英尺,擁有近3,500個房間。王宮是西班牙王室的官邸,至今仍用於國家慶典。馬德里王宮以躋身歐洲最大宮殿之一而聞名。
  • 當我告訴別人我還在用書信與朋友聯絡時,大多數人都覺得那是一種雅興,好像我們只是喜歡那些漂亮的羊皮紙和羽毛筆。平心而論,我確實喜歡使用漂亮的信紙和蠟封,但這並不是我最重視的因素。我認為,手寫信這種傳播媒介是數位訊息無法比擬的。
  • 《青銅騎士》,由葉卡捷琳娜大帝訂製,用來宣示她暨俄羅斯末代沙王及第一位帝王彼得大帝(1672—1725年)之後成功地統治了俄羅斯。彼得出生後一個世紀,這位新登基的女王不僅展現對前任帝王高度的敬意,更藉此鞏固自己身為俄羅斯偉大統治者的地位,在雕像上題詞「葉卡捷琳娜二世向彼得一世致敬,1782年」。
  • 「馬」對人類的貢獻也許更甚於其它動物,馬協助人類維持生存、繁榮以及征戰沙場。馬也提供我們運輸、犁田耕耘、機械動力,甚至跟我們勇敢地衝鋒作戰。
  • 遊客不僅能在凡爾賽宮「戰馬輝煌—人類文明的重要夥伴」(Horse in Majesty—At the Heart of a Civilisation) 展覽中欣賞到克雷格的畫作與騎馬藝術,還可以從三百多件跨越1500到1800年代的藝術品中看到輝煌的歷史,甚至還能欣賞到罕見的馬術或騎兵盔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