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元宵節俗:猜燈謎的起源和趣事兒

作者:容乃加
紅樓迎春,猜元宵燈謎。圖為清代孫溫繪製《紅樓夢》圖畫。 (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46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子夏曾說「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燈謎就是這樣的一種文化娛樂。製燈謎、猜燈謎盛行於歷代,到了民初還很興盛。今天的元宵節,猜燈謎仍然給現代人增添不少樂趣。

其實,燈謎的文化內涵不可小覷,風雅趣味是燈謎文化的外在特色,其內涵既廣又博,範圍無所不包。許多文人不僅樂於鬥智猜燈謎,更樂於搜索典籍取材製謎,上至經史典籍,下至稗官野史、小說雜談,取之不盡用之不絕,文句、詩句、人名、地名、詞牌名、算術名、俗語、用物……五花八門,內容龐博,反映了五千年積澱而成的中華文化的淵源深厚。

愛上作燈謎 考場順利

高超靈活的燈謎「射技」迷倒許多文雅的智多星。有人甚至從學童時期就愛上燈謎,不僅猜燈謎,而且還愛出題作燈謎。這種文雅的嗜好讓清人亢廷珍在考場上春風得意。亢廷珍從小愛燈謎成癖,少小的他頑皮跳蕩有如脫韁野馬,不能熟記默誦六經,然而他瀏覽經典又勤又快,就為了從中搜尋作新燈謎的材料。

他參加童生進學的童子試那年,考題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的「向戌弭兵」。向戌是春秋時代宋國的左師,因當時晉楚爭霸,造成宋國這個中原小國受害深重,因而向戌就倡導弭兵論,並促成弭兵盟會來解除國家之危。

考場中的童子大多記不得這一篇,十來歲的亢廷珍因為製作燈謎而屢次引用《左傳》中這一節的內容,因而「向戌弭兵」的內容深印在他腦海中,讓他答題論述時得心應手。就這樣,他在童子試中取得第三名。亢廷珍說,考試就像是「射燈謎」,勤學就能「射中燈謎」。後來,他也在自己的燈謎著作《紙醉廬春燈百話》上留名了。

「射燈謎」起源 大人物留名

猜燈謎古時稱「射燈謎」,反映了燈謎的起源。漢代流行一種高段的猜測遊戲,叫「射覆」。「射」是猜測,「覆」指覆蓋下的謎底,漢朝時人怎樣猜出覆蓋之下的謎底呢?《漢書‧東方朔傳》有一段記載,說漢武帝有一次在覆蓋的碗下藏了一樣東西,然後找來幾位當時研究占卜、星象數術聞名的大家來猜一猜。這些人都是易學大師喔,他們非常熟悉起卦、卜卦,用所起的卦來卜算出猜測中的東西大概長怎樣、具有什麼性質等等,最後綜合線索猜出謎底。這一次射覆的諸位大臣就東方朔「射」中答案。這種「射覆」的猜物遊戲可說是「射燈謎」的前身。

從射物到射燈謎,即猜燈謎,還經過演變過程,那就是「酒令」遊戲。後漢時的酒令遊戲的內容,和猜燈謎的謎底很相似。後漢通儒賈逵的文學作品中就含有「酒令」一類(見《後漢書》)。在行酒令時,一方的出題者先用詩文、成語或典故來隱喻某一事物,然後讓另一方猜謎。猜謎者也要用詩文、成語或典故來揭開謎底。他們兩方人士都以「詩文、成語、典故」來較高下,沒有文化底子是行不了酒令的。

花蕊夫人的《宮詞》詩句「新翻酒令著詞章」就是一幅當時人行「酒令」的微寫照,用詩文改寫「酒令」。如此發展之下,射覆遊戲就往射文字謎的方向發展,奠定了今天風雅有趣的「燈謎」的前身。製作燈謎成了文人們激盪智力與文化涵養的遊戲。

南宋時,花燈製作工藝精妙,也有人把謎語寫在花燈上的作法,這時用藏頭隱語,寓藏譏笑的意味,戲弄行人。見於《武林舊事‧燈品》的記載。燈謎這種活動既有文化氣息又有娛樂的性質,亦莊亦諧,在古代是各階層人士喜聞樂見的遊藝。

清宮繪本《昇平樂事圖冊之大花燈》。(公有領域)

燈謎有格可循 啟蒙趣味遊戲

製作燈謎是有理路的,古人探索出了一些燈謎製作修辭的「格式」,有深有淺。顧祿《清嘉錄‧打燈謎》中記載說:「考燈謎有二十四格」,最古的是「曹娥格」。

「曹娥格」字謎源起漢代鼎鼎有名的大文學家蔡邑,在他讀了邯鄲淳寫的曹娥碑文之後,非常讚賞,就以隱語「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音同「几就」)」留下自己的感受,隱射「絕妙好辤(辤為「辭」的異體字)」。「曹娥格」是一種「字」謎,基於對文字的理解會意能力,進行拆解或合組來猜謎。

「增損字句」的猜字法是將謎面的字、句進行增、減、合字、拆字來猜字謎,也是最基礎的燈謎之一,表現了神傳漢字獨特的構字特色和靈活變化的豐富內涵。古人也採用這種多元智慧的猜字謎遊戲作為小兒的啟蒙教育教材。清代著名史學家趙翼(字耘松,號甌北,西元1727~1814年)在元宵時帶著兒輩去看花燈時,就以燈謎為教材,「發蒙教猜春謎字」(《上元後一夕同兒輩市口看燈》),既賞燈又兼顧啟蒙教育。

燈謎雖說是小道,可觀的內容甚是豐富,功能也不少。當我們打開燈謎盒子,豐富有趣的內容也躍然而出,伴隨元宵花燈的流光溢彩,匯入中華文化的巨流之中。@*#

─點閱【元宵節】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王勃從滕王閣高處臨觀秋景,所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瑰偉絕特的景色就來自初唐上元二年(675年)九九重陽日。共賞九九重陽詩詞的名篇佳句。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有一種植物從中國的《詩經》產生的年代以來,就和一家的主婦發生了關聯,從而衍生出一些代稱母親的名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名詞也是代指母親的,是什麼呢?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