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小雪大雪漸次來

文/奚微
古人經過觀察發現,天地萬物都有他運行的規律,而「小雪」和「大雪」這兩個節氣,就明確表明了自然氣候漸續的變化。(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84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江雪》只用短短幾句話,就描繪出冬天的大地被鋪上一層厚厚的白雪,一片蒼茫、寂靜的景象。讀詩的時候,彷彿能感覺到置身於冰雪之中的寒冷!

雖然不是每個地方都會下雪,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下雪天,但「雪」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無法忽視的存在。在冬天的六個節氣中,就有兩個節氣分別叫「小雪」和「大雪」。

古人經過觀察發現,天地萬物都有他運行的規律,而「小雪」和「大雪」這兩個節氣,就明確表明了自然氣候漸續的變化。這段時期的氣溫應該要逐漸轉冷,尤其越北方的地區就越應該從一片一片飄落的小雪,轉變成大雪紛飛的景象。冬天就應該飄雪,古代詩人蘇轍曾經說過:「長恐冬無雪」,為什麼會擔心冬天不下雪呢?因為如果在特定的時期,自然卻沒有產生相應的變化,來年就很可能會有災害發生。

相反地,如果在「大雪」這天有適當的降雪,人們就會歡喜不已。有句話叫:「大雪下雪,來年雨不缺。」代表「大雪」這天的氣候,能預測明年會不會發生乾旱;而且冬天適當的降雪能殺死田地裡的害蟲,來年的收成就會變得比較好。宋朝有首詩是這樣寫的:「久旱臘月如夏熱,夜來忽降一尺雪。叫謝上天聲應徹,且壓瘴氣不作孽。」意思是說季節已經到了冬天,卻還是跟夏天一樣熱,但某天晚上,天空卻突然下了一場大雪,於是人們紛紛開心地感激上蒼,因為這樣子瘴氣就不會出來作怪了。「瘴氣」是一種因為氣候濕熱而產生的毒氣,會讓人生病,而下雪能讓氣候變得乾燥寒冷,人們就比較不會生病了。看來古人喜歡雪,不僅喜歡雪景的意境,也因為雪是自然循環中,上天的一種恩賜。

古人認為雪從天上降下來,不染塵埃,非常純淨,所以許多人會在冬天時,取一些雪裝在罐子裡儲存起來,等以後使用。然則,取雪並非是隨意在地上鏟一把雪即可,古代的文人雅士最喜歡從松樹或梅花的枝葉上取雪,這樣的雪才不染塵埃,甚至還帶有香味呢。

那麼古人搜集雪水要做什麼呢?他們喜歡用雪水泡茶。像是詩人白居易就曾說過:「吟詠霜毛句,閑嘗雪水茶。」就是說他一邊讀別人寫的詩,一邊喝用雪水泡的茶。他還有一首詩:《晚起》,裡頭寫著某一天他睡了懶覺,起床的時間比平常晚,天氣冷,他的屋裡點了火爐,他慢吞吞地梳洗完後,就用融雪煮茶,還用酥油做了一碗粥。嗯,感覺真快活!不只白居易喜歡用雪來煮茶,就連乾隆皇帝最喜歡喝的茶,也一定要用上好的雪水來泡才行喔。

雪水的用處還不只泡茶,《本草綱目》裡還記載,說:冬天的雪(臘雪)密封好,儲藏在陰涼的地方,就算放十年也不會壞掉。用雪水浸泡種子,能使農作物耐旱又不會長蟲。用它來泡茶或煮粥,可以解熱止渴。雪水還能解毒、治瘟疫。不過這只能是冬天的雪,如果是春天的雪,雪中有蟲,沒有那麼純淨,反而容易腐敗呢。

然而,並非每個地方的冬天都會下雪,也不是每戶人家都有閒情逸致泡雪水茶,那麼這些人在「小雪」和「大雪」的節氣時,又會做什麼呢?

俗諺說:「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冬天到了,許多葉菜類的植物都不好生長,所以從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就學會了用醃製的方式保存食物。一般醃製食物都是用鹽或糖。然而除了鹹甜這兩種滋味外,另有一種講究的醃製法稱為「五味脯」,據說五味脯可是古代宮廷宴客的招牌菜呢。

要做五味脯,首先將肉切成條狀或片狀備用,肉的選擇無論是牛、羊、豬甚至鹿肉都可以。然後敲碎牛骨和羊骨熬大骨湯,熬煮的過程中要記得把浮沫撇去,讓湯汁澄澈,之後再下豆豉煮一段時間,煮好後,濾去渣滓就可以熄火了。等湯汁放涼後,在湯汁裡加入鹽、蔥白和切成小碎末的花椒、薑、橘皮調味,這時就可以放入先前切好的肉條,並且用手搓揉,使肉條醃漬入味。接下來就把醃漬好的肉條用繩子一條一條地串起來,掛在屋簷底下等它陰乾,「五味脯」就完成了。

根據中醫的理論,冬日養「藏」,人們早臥晚起,去寒就溫,除了雪水煮茶,或是醃製雪藏之事外,大雪、小雪之時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以順應四時行焉的自然呢?清朝的張潮說:「讀經宜冬,其神專也。」或許,這也是一項很好的活動吧?@*#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驚蟄是仲春的第一個節氣,為何叫驚蟄呢?驚蟄雷驚醒地下的生物,你知道什麼花也受到感應了?驚蟄收集了天地間的詩情畫意,你可別錯過了。
  • 2023年八月23日到9月7日是「處暑」。「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時序已經在初秋,那這節氣為何稱「處暑」?
  • 立冬節氣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標誌冬季的開始。從天人合一的精神意義來看,怎麼過冬?怎樣養生?
  • 從天人合一的精神意義來看,怎麼過冬?「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立冬是藏之始,所以冬之養生重點在於閉藏、養藏。對應到我們的人體,立冬就是開始要讓身體潛藏、養精蓄銳的時節,看冬天養生保養六招。
  • 「九九」也是陽數之極,九九歸一,滿溢又將還原,黃金之秋將逐漸褪色,所以「重陽」也是個陰陽變化的關鍵日子。在古時的九九重陽就有了一些天人交融的登高賞景、感恩祈壽和避厄的風俗,也是今天重陽節活動的主題曲。
  • 天地四時節氣的循環,例如秋分的「陰陽相半,晝夜均,寒暑平」的現象,年復一年在時光隧道中循環往復,準確而無窮無已,這是誰的造化呢?「萬物由造化,誰通天地心」。藉著秋分的展現,讓我們重新思考上天教給我們的生存之道吧!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白露是從夏到秋、從熱轉涼的轉折點。中醫養生注重順應天時,強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白露節氣時的生活,我們應該如何順應天時的大變化來收斂陰精,以養生呢?秋天養生調護重點在於照護心神與呼吸系統,要怎樣進行呢? 中醫的養生一般從日常生活的起居、運動、飲食和身心各方面齊步進行調護:
  • 黃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佛教稱「盂蘭盆節」,從南北朝時代就有以「盂蘭盆會」超度的作法,後來的歷代也很盛大。「盂蘭盆會」怎樣慈悲救贖?怎樣探涉了生命遭業報時的救贖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