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10月31日訊】10月29日,何立峰會見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首次披露其「中共中央財辦主任」的頭銜,表明劉鶴和何立峰的職務交接已於近期結束。
劉鶴是習近平最重要的財經智囊。劉鶴也是「紅二代」,走的是學者型官員道路,曾兩度赴美留學、獲得哈佛大學MPA學位,不僅在經濟學界有影響力(著名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的發起者和主持人),而且2003年起出任中央財辦副主任,為兩任中共黨魁(江、胡)起草經濟講話稿。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劉鶴升遷迅速,為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央財辦主任(2014年起)、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是中共經濟政策的主要制訂者之一(時任總理李克強很大程度上被架空)。
不過,劉鶴的仕途在2022年的「二十大」被終結。雖然,劉鶴時年已70歲,但也僅比接替者何立峰大三歲;然而,「二十大」上王毅仍以69歲之齡進入中央政治局、接替楊潔篪出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更有72歲的張又俠留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可劉鶴為什麼不能一樣留任呢,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大盤動搖的情況下?
因為發生了一場阻擊戰,阻止劉鶴留任。這裡列舉三個事例。
第一個,英媒《金融時報》2021年爆劉鶴之子劉天然曾為私募基金「天壹資本」(Skycus Capital)主席,雖已按中共規定辭任主席一職,但幕後卻繼續祕密處理交易,尤其在投資中國科企巨頭騰訊及京東。
第二個,2021年7月初滴滴出行在中共百年慶典時偷偷赴美上市,習近平震怒。《華爾街日報》說,在習近平怒批監管部門在滴滴上市問題上缺乏一致性後,劉鶴不得不進行了一次毛澤東式的自我批評。習近平不再像從前一樣將細節託付給親信劉鶴。
第三個,因劉鶴否定文革、不斷強調改革開放不變,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等,被「毛左」攻擊為中共黨內的「大右派」,挑撥劉鶴與習近平關係(習在向左轉)。
應該說,阻擊戰是有效果的,「二十大」上劉鶴被何立峰取代。當然,本文不是說阻擊戰就一定是何立峰方面策劃的;而是說,劉鶴的「裸退」從一個側面表達了習近平的政策與人事選擇傾向。
而接替劉鶴的何立峰,與習關係密切,兩人的經濟政策思路似乎更合拍,何的上位也算水到渠成。
何立峰比習近平小2歲,1984年7月廈門大學經濟系碩士畢業,1985年升任廈門市市財政局副局長,而1985年習近平從河北空降擔任廈門市副市長,兩人結識。與劉鶴相比,何立峰雖然也拿了個(在職的)經濟學博士學位,但是個典型的官僚:歷任廈門市副市長、泉州市委書記、廈門市委書記、天津市委副書記。習近平上台後,何立峰仕途一路小跑:從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到第十九屆中央委員、第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2014年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2017年升主任,2018年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晉升副國級,再到2023年3月起全面接替劉鶴,出任國務院副總理、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中方牽頭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中方牽頭人,直接負責應對中美貿易爭端等問題。
總體而言,何立峰接替劉鶴不被外界看好。部分人士認為,習近平引進「福建幫」人馬釋出的訊號很清楚,那就是,中共只會越來越鎖國,而境內的中外民企也必須認清「共產黨最大」的現實。而何立峰一向的官場作風就是「亦步亦趨,跟著領導走,並以不犯錯為原則」,相比劉鶴,會更堅決、全面實施習近平的左傾經濟政策。
不過,何立峰從3月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到10月底才公布「中央財辦主任」頭銜,劉鶴與何立峰的交接過程為何這麼漫長呢?
關鍵之處在於,「二十大」後中國經濟形勢沒如習當局預期的快速復甦,而是持續惡化,這就不得不借重劉鶴的學識及其與美歐的關係。
一個最突出的事例:今年1月18日,劉鶴卸任前夕在瑞士與美國財長耶倫進行了「建設性」會晤,會談持續約3個小時,超出原定時間,還是因為耶倫要趕飛機而停止;半年後,耶倫訪華,卸任的劉鶴仍與耶倫進行了「實質性」的會談。
這也印證了6月23日《南華早報》的相關報導:劉鶴卸下所有職務後,仍參加中共政府有關經濟事務的內部會議,並具有很高的影響力,並稱中共領導層高度評價劉鶴豐富的經驗和知識。
但也僅此而已。相比而言,即將70歲的陳希卸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仍擔任中央黨校校長;70歲的夏寶龍卸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仍然擔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以及68歲的宋濤,卸下中聯部部長,也非中共中央委員,但執掌國台辦。
中國經濟危急之際, 「重用信任的老人」的習近平卻沒給劉鶴保留或設計一個合適的位置,說明劉、習的思想差距真不是一小點,而習更渴求的是有超強執行力的官員。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