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10月04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Mike Valles報導/吳蔚溪編譯)沒有做好規劃就將你的財產移轉給你的受益人,萬一處理不當,他們得到的可能比你希望的少得多。遺產稅占總財產的比率可能高達40%,有一些合法節稅的方法轉移你的資產,減少遺產稅的支出。
贈與(Gifting)
贈與受益人是減少遺產稅最簡單的方法。2023年,每人每年可贈與的金額在17,000美元之內,夫婦合起來每人最多贈與34,000美元。你可以贈與任何你想要贈與的人,只要低於此限額,對方就無需繳納贈與稅。
醫療費用或教育費用也可以用來贈與。但這筆錢必須直接付給機構才能減少你的資產。
美國國稅局表示,贈與不會讓你少繳稅。儘管如此,你的受益人會感激你的贈與。
在你活著的時候,通過贈與來減少你的財產,可以讓你在去世後減少繼承者繳納遺產稅的負擔。只是你仍要留下足夠的財產,包括醫療費用和喪葬費用以滿足生前所需。
慈善捐贈(Charitable Gifting)
向慈善機構捐贈可以減少你的應稅遺產,可以減稅,還可以助你避免資本利得稅(又稱資本增值稅,capital gains tax)。不論是你生前或去世後,都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慈善捐贈。捐贈(可能包括實物資產)必須贈與合格的組織。有些物品需要鑑定,而且你必須拿到收據。你還可以贈與退休金最低提領額(RMD,通常是指退休計劃帳戶所有者從他們年滿72歲那一年開始,每年必須提取的最低金額)、股票、債券等。根據富達(Fidelity)投資公司,你可以創建捐贈者建議基金(DAF),以此獲得年度捐款的賦稅減免。
贈與未成年人(Gifts to Minors)
贈與未成年人有多種方式,包括現金或財產如證券、房地產、藝術品等。根據Findlaw的說法,價值不超過17,000美元(2023年標準)的贈與不會對未成年人課稅。高於此標準的贈與需按未成年人的稅率課稅。未成年人的收入也要繳稅。
你還可以向529帳戶捐款,用於孩子的教育。富達投資公司表示,這種帳戶允許你在一年內捐贈相當於五年的金額(2023年每人85,000美元),這樣你可以在需要減少所得稅的任何一年中為你提供可觀的稅收減免。
轉移資產給配偶(Marital Transfers)
配偶一方可以將金錢和資產轉移給另一方,無需繳稅。這就是所謂的無限婚姻扣除。根據Investopedia的說法,無論多少資產(甚至全部資產)都可以在生前或死後移轉,而且無需繳納遺產稅。但出售資產時需要繳稅。
當第二位配偶去世時,需繳納所有的遺產稅。夫妻之間的財產轉移只能延遲繳納遺產稅。如果財產的價值大於終身免稅額,2023年為1292萬美元,那麼超額的部分需要繳稅。
此規則的例外是配偶不是美國公民。根據TheBalance的報告,2023年非公民配偶的贈與限額為175,000美元。超過此金額的贈與需繳稅。
信託(Trusts)
如果你不放心太早將大筆財富移轉給子女,造成他們不再努力工作,你可以將財產信託。信託讓你能夠按照你設定的時間表分發指定的金額給受益人,甚至在你去世後也可如此。
不可撤銷人壽保險信託(Irrevocable Life Insurance Trust)
人壽保險信託是指信託機構於設立人(捐贈人)去世後,管理壽險保單收益的信託。這種信託必須是不可撤銷的,也就是說設立人成立信託之後不再有擁有權或控制權(譯注:保單已轉給信託機構,由信託機構即受託人分配保單收益給受益人)。根據康奈爾法學院的說法,由於它是不可撤銷的信託,這些資金不屬於遺產的一部分,因此可以避免所有的遺產稅。因為是信託,由設立人決定資金分配的條件。而且,必須選定資產管理人來管理這個帳戶。
人壽保險保單的種類可能會影響信託的價值。定期人壽保險單可能會在設立人去世前到期,從而導致這個信託沒有資產。儘管有些壽險公司提供的期限可長達30年,仍須在每個期限結束前續訂。終身壽險保單不會過期,但保費較高,而且承保範圍較少。
私人年金(Private Annuity)
可以將有價值的資產售與家庭成員,換取家庭成員在你生前定期向你付款的承諾。由於你不再擁有該資產,因此你財產價值會大幅減少。家庭成員支付的款項就是你資產的一部分。
家族有限合夥企業(Family Limited Partnership)
當家族有經營事業時,可以成立有限合夥企業或有限責任公司來減少所得稅和納稅義務。通常是這樣,父母或祖父母是普通合夥人,其他家庭成員是有限合夥人。公司成立後,股份分配給有限合夥人,而且只有家庭成員才能購買。
根據FindLaw的說法,這樣的安排對於股份的流通有適銷性,因此利息可以減免15%至30%。債權人不能追究合夥人的債務,但每位合夥人分配到的股息都有納稅的義務。
減少遺產稅有很多方法,信託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方式。信託很有彈性,幾乎可以幫你做任何你想要轉移的財產給你的受益人。想要做好財產信託,需要與財產規劃律師合作,正確設立信託。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2。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