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松綜合報導)陸媒今天(22日)報導,中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擬規定,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活動,該消息引發香港上市的中國互聯網醫療板塊暴跌。
有業界人士稱,基於藥品保管和品質安全等考量,加強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監管有重要意義。但網民質疑當局存在壟斷,大量網友直呼網購比實體店方便、實惠。
擬禁第三方網絡藥品銷售 京東阿里股價暴跌
陸媒《21世紀經濟報道》6月22日稱,中共國家藥監局日前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並召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部門座談會,擬規定「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活動」。
該消息引發香港上市的中國互聯網醫療板塊暴跌。
阿里健康資訊技術有限公司(阿里健康)在低開2.9%後,最高下跌17%;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京東健康)下挫16%;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平安好醫生)下行6.8%。
由於疫情影響,中國大陸民眾問診、購藥習慣迅速改變,這也促進醫藥電商業務快速成長。
陸媒新浪財經同日報導,上述徵求意見稿早在今年5月9日刊登於國家藥監局官網上,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6月9日。在徵求意見稿中,確實規定了「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活動」。
能否落實存在不確定性 行業影響有多大?
新浪財經報導,在阿里健康以及京東健康的藥品銷售中,自營藥品占了很大的收入比例。
在阿里健康截至2022年3月31日年度業績中,報告期內,錄得收入206.77億元,其中以阿里健康品牌運營的自營藥房藥品收入占比達到64%。京東健康方面,2021年全年,實現收入307億元,其中以京東大藥房為主要載體的自營收入為262億元,占比也達到85%以上。
有醫藥電商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近期有關部門也召開了研討會討論上述事宜,但「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活動」的規定,最後能否落實,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報導稱,有第三方醫藥行業觀察人士表示,該徵求意見的出台,其實涉及到線下藥店與線上平台之間的利益之爭。目前,線上平台自營藥品的擴張,正直接威脅到線下藥店的發展。而如果這條規定落實的話,第三方平台可能無法再自營藥品,也就直接利好線下藥店的發展。
對此,網友「」稱,「受政策影響,阿里健康京東健康股價大跌!」
「受這個消息影響,第三方平台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兩大巨頭的股價一路狂瀉,瀉到差點脫水。這則消息利好相關醫藥零售上市公司,藥易購、大理藥業、第一醫藥等漲停。」
新浪財經報導,有分析稱,像京東健康在平台上進行的「自營藥品」是通過線下主體「青島安吉堂大藥房」來銷售,若政策嚴格執行,不排除電商自營通過剝離獨立公司等方式,獨立運營電商業務的可能性。
業界稱加強監管有意義 網民質疑壟斷
《21世紀經濟報道》稱,與會座談會人士表示,官方擬將進一步地明確化醫藥電商平台在自營和第三方業務的界線,反向要求電商平台純粹地自營藥品銷售業務;不然就是僅做一個第三方平台,不允許藥品網絡銷售平台處於球員兼裁判狀態。
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華衛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鄧利強表示,網絡購藥成為民眾習慣的消費模式,背後卻存在不合格藥店、不實廣告等問題,患者可能買到不合規定藥品。
不少網友在微博留言,質疑當局措施有壟斷嫌疑。
網友「」質問,「合格的藥,為什麼不允許自由買賣?香菸一樣要壟斷?」
網友「」說,「動了線下門店的奶酪,以後網上平台再也買不到低價藥了?」
網友「」說,「國家為什麼要這麼做,還不是觸動了藥企的高額利潤了麼?舉個例子,同樣的葡萄糖口服液,如果阿里京東賣的比三精製藥的貴,傻子也知道還是買三精製藥的啊?現在不就是他們壓低了藥價,藥企不願意了麼?」
不少網友認為,當局此舉在於打擊平台自營。
網友「」說,「第三方也是從藥廠進,自營也是從藥廠進,他們有什麼區別。非要打擊自營就直說。」
網友「」說,「相比於平台上那些亂七八糟的藥房我更願意相信自營的。」網友「」說,「好多便宜的藥藥店買不到,只有網上自營有,現在要取消,瞎搞。」
更多網友在討論線上藥店與線下藥店的巨大差價與便利度。
網友「」說,「去年冬天疫情,沒疫情的地方也不賣感冒藥,天氣冷還感冒,差點要了命,感謝網購平台賣藥。」
網友「」直指,「大眾想讓肉食者管違規售藥,於是肉食者直接管我們大眾。」網友「」說,「我媽肺氣腫,去年網購恩麗華40左右一盒,實體店賣150,現在連救命錢也要黑了嗎?」
網友「」說,「現在動不動就封號,啥也不敢說啊,我哪還敢提意見啊,可是線下也太貴了吧。線上還可以用優惠券還有活動,線下就是使勁坑消費者唄。」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是平台不能自己開藥店,而不是不讓在網上買藥。「」說,「只是不許平台自營,那些旗艦藥店還是可以網售的。」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