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彼得兔》作者波特小姐留下的珍貴遺產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展覽主題:「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然」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Lorraine Ferrier撰文/吳約翰編譯)
碧雅翠絲‧波特的作品《兔子彼得‧派伯》,大約1892年創作。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費德里克‧沃恩公司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26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碧雅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的「彼得兔」(Peter Rabbit),最早出現在一封寫給她前家庭教師4歲兒子諾埃爾‧摩爾(Noel Moore)的圖畫信裡。信開頭寫道:「我不知道該給你寫些什麼,所以乾脆給你講個故事。」

碧雅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在《本傑明‧邦尼的故事》(The Tale of Benjamin Bunny)裡的插畫《彼得抓緊手帕》(Peter With Handkerchief),1904年創作。水彩、鉛筆。英國國民信託組織(National Trust)。(英國國民信託組織提供)

幾年後,波特借用那封信的想法創作了《小兔彼得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一般人透過彼得兔認識作者,然而波特的人生故事甚至更吸引人。波特不僅是一位作家和插畫家,還是一位牧羊人,她也熱衷自然科學和動物保育。

主題「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然」(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的展覽,不只展示波特書中人物角色,更是首次聚焦在波特人生的展覽。本次展覽由「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協同「英國國民信託組織」(the National Trust,英國土地自然保育慈善機構)一起舉辦。兩機構在英國擁有最多波特作品收藏。

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舉辦的展覽:「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然」,除了分享彼得兔外,主要展出碧雅翠絲‧波特的生活寫照。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館藏。(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提供)
1897年3月6日,碧雅翠絲‧波特寫給沃爾特‧加杜姆(Walter Gaddum)關於兔子、貓頭鷹和松鼠的圖畫信。萊斯里‧林德(Leslie Linder)遺贈,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提供)
傑米瑪泥潭鴨(Jemima Puddle Duck),英國J.K.法尼爾玩具公司(J.K. Farnell & Co. Ltd.)約1925年製造。毛絨玩具、馬海毛(安哥拉山羊毛)、羊毛氈和玻璃。(照片由費德里克‧沃恩公司(Frederick Warne & Co.)提供)

波特熱愛這片土地及農畜傳統,促成她保育瀕臨滅絕的賀德威克綿羊(Herdwick sheep),這是數千年來生活在英格蘭最北部湖區(Lake District)的健壯品種。另外,波特還將4,000英畝土地和14個農場捐贈給英國國民信託組織,好讓所有英國人都能永久受益。

藝術啟蒙

波特沒有到學校就學,而是由一位家庭教師教導她一直到十多歲,科目有拉丁語、法語、幾何與數學。家庭教師也向波特介紹許多傑出的藝術,像是位於住家附近南肯辛頓博爾頓花園(Bolton Gardens, South Kensington)的倫敦博物館和畫廊。

波特在她17歲第一次參觀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時受到很大的震撼。1883年1月13日,波特在日記中寫道,「我從未想過有這樣的畫面,一次飽覽所有巨作,有點難以負荷。想像一下眼前並排五幅華麗的范‧戴克(Van Dyck)畫作,我甚至從未想像能看到一幅。這可說是一種痛苦的喜悅,如此美妙的感受很少有。」

波特喜歡約書亞‧雷諾茲爵士(Joshua Reynolds)的作品,也特別欣賞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展覽的聯合策展人海倫‧安特羅布斯(Helen Antrobus)認為波特一定看過考夫曼的畫作《設計》(Design),這是一系列四幅關於藝術元素中的一幅,描繪女畫家正在臨摹一個古代男性雕像的軀幹。安特羅布斯在受訪電話中答覆說,「我認為波特受到考夫曼才華的啟發」。

雖然波特上過正規繪畫課,但她真正學到許多東西是在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南肯辛頓博物館(現為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裡臨摹傑出的藝術品和文物。波特寫道,每件物品都有其規律:「素描、繪畫、製模都一樣,渴望臨摹任何吸引我的美麗事物,令人難以抗拒」。

波特會臨摹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和托馬斯‧庚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的畫作;藍道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的插畫;紡織品和裝飾藝術,例如17世紀精緻刺繡服裝;以及約書亞‧威治伍德(Wedgwood)的浮雕玉石(Jasperware)陶瓷品,而這些陶瓷品通常忠於古代設計。

家庭的藝術薰陶

家中的藝術氛圍和創作也啟發了波特。父親是一名大律師,年輕時喜歡寫生,母親擅長水彩畫,哥哥喜歡山水畫。父母親是低調的藝術收藏家,擁有一幅凱迪克的畫作。波特臨摹過祖母的書籍《伊利亞德》和《奧德賽》的封面。約翰‧弗拉克斯曼(John Flaxman,英國著名雕塑家和插圖畫家)也曾為《奧德賽》這本書畫過插圖。弗拉克斯曼還設計了許多威治伍德的雕塑浮雕,而波特也曾用粘土仿製過這些浮雕作品。

碧雅翠絲‧波特小時候的照片,魯伯特‧波特(Rupert Potter)提供,1868─1886年期間,家庭相冊照片。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提供)

碧雅翠絲的父親是一位熱愛照相的業餘攝影師,這項技術也傳承到女兒身上。父親負責提供照片給工作室就在附近的前拉斐爾派創始畫家約翰‧艾佛雷特‧米萊爵士(Sir John Everett Millais )。碧雅翠絲經常和父親一起參觀米萊工作的工作室。策展人安特羅布斯 說,米萊曾對波特說過,很多人都會畫畫,但她懂得觀​​察。安特羅布斯說,「她處理細節一絲不苟」。而且,波特忠實呈現大自然的風格,即使到今天,站上和當時相同的土地時,也能認出波特所畫的地方。

寵物眾多無奇不有

父母鼓勵波特繪畫和探究大自然世界。在成長階段,她和弟弟飼養了許多寵物,從普通的狗和兔子到野生動物,如蝙蝠和貓頭鷹。據估計,波特一生養過92隻寵物,且大多數她都會仔細研究,而當中有許多也成為她書中的角色。

15歲的碧雅翠絲‧波特和寵物小狗班班照片,魯伯特‧波特提供,大約1880─1881年。紙上打印。萊斯里‧林德(Leslie Linder)遺贈,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提供)

波特非常了解動物,無論是在家或在大自然中,她都會仔細研究。例如,她曾經跟踪過一隻鹿,以便在鹿發現她的瞬間,能清楚看到鹿的表情。在波特的素描本裡,能看見她研究動物細緻入微,例如,她畫的一隻老鼠在頁面上活潑亂竄,深刻捕捉到老鼠的一舉一動。

碧雅翠絲‧波特的作品《兔子彼得‧派伯》,大約1892年創作。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費德里克‧沃恩公司提供)
插圖「兔子太太為彼得倒茶」(Mrs. Rabbit Pouring Tea for Peter),碧雅翠絲‧波特於1902年創作。這是《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書中的插圖。(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費德里克‧沃恩公司提供)

波特很愛她的寵物,但不會多愁善感。「小兔子本傑明」(Benjamin Bunny)的角色是來自波特的寵物兔子本傑明(Benjamin Bouncer)。當兔子本傑明死去時,波特還保留它的毛皮輔助研究;毛皮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波特和弟弟紀錄下許多保存標本的方法,有許多實例也可在展覽中看到。

自然科學主義在當時社會是一種很普遍的嗜好。波特和弟弟在家庭教室裡擺滿各式各樣的標本。化石、鳥蛋以及甲蟲和蝴蝶等昆蟲,都保存在收藏櫃裡,本次展覽也可一飽眼福。

素描本裡的一頁,碧雅翠絲‧波特大約1875年創作。鉛筆、水彩、紙。萊斯里‧林德遺贈,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提供)
地甲蟲(Carabus nemoralis)局部放大研究,碧雅翠絲‧波特大約1887年創作。鉛筆、水彩、鋼筆、墨水。萊斯里‧林德遺贈,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提供)

漫長暑假來臨時,姊弟倆會帶著他們的寵物和標本到鄉間度假。每年夏天長達三個月的時間,波特一家人會在鄉下租間房子,這也是當時住在都市的富人趕緊遠離城市霧霾的常見做法。

波特一家人在蘇格蘭西部鄉村等地度過許多個夏天,後來轉移陣地到湖區(位於英格蘭北部靠近蘇格蘭邊境的地方),這裡帶給碧雅翠絲許多靈感。艾瑪‧勞斯(Emma Laws)在展覽目錄介紹裡寫道,「波特把她的寵物分裝在盒子和籃子裡陪伴她度假,然後她也總是會帶新朋友回家。」

穿針引線工作中的老鼠。碧雅翠絲‧波特於1902年創作,《格洛斯特的裁縫》(The Tailor of Gloucester)繪本插圖。水彩、墨水、不透明水彩畫法、紙。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泰特現代藝術館提供)
《格洛斯特的裁縫》(The Tailor of Gloucester)封底插圖,碧雅翠絲‧波特於1903年12月創作。水彩、墨水、鉛筆、紙。萊斯里‧林德遺贈,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費德里克‧沃恩公司提供)

波特二十幾歲及三十幾歲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做實驗。她特別喜歡研究真菌,原本也可以從事真菌學家的工作。她是最早展示孢子如何傳播的其中一人,波特甚至在著名的自然歷史學會倫敦林奈學會(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發表過一篇科學論文。

投身保護農畜傳統

波特強調,儘管她和弟弟都出生在倫敦,但他們大多時間都待在位於英格蘭北部鄉村的家。曾祖父以前在湖區擁有土地,而且她的家人也都有北方血統。

波特說,丘頂農場(Hill Top farm)和它17世紀風格的老農舍「是我所住過最完美的地方」,而地處冰川谷占地280英畝的天然湖泊埃斯韋特湖(Esthwaite Water),她則稱其「超浪漫」。碧雅翠絲將這股熱情反映在一幅埃斯韋特湖的水彩畫裡,本次展覽也有展出。

碧雅翠絲‧波特的作品《埃斯韋特湖景》(View Across Esthwaite Water),1909年11月21日創作。萊斯利‧林德遺贈。(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費德里克‧沃恩公司提供)

波特於1905年買下湖區的丘頂農場,同年未婚夫諾曼‧沃恩(Norman Warne)(波特出版商的兒子)過世。直到1913年,她才與當地律師威廉‧赫利斯(William Heelis)再婚,並搬到湖區定居下來,實現她長久以來的夢想。

在湖區,波特的人生有了不同轉折,她開始牧羊。策展人安特羅布斯說,當碧雅翠絲成為赫利斯夫人時,藝術家碧雅翠絲依然活躍。但身為碧雅翠絲‧赫利斯,她化身為湖區的牧羊人,致力於保護當地的農畜傳統並拯救數量日益減少的賀德威克綿羊。

湯姆‧斯托雷(Tom Storey)和碧雅翠絲‧赫利斯(Beatrix Heelis)與獲獎母羊,攝影照片,1930年9月26日拍攝。照片由英國攝影出版社(British Photo Press)出版。(英國國民信託組織提供)

波特把她對兒童讀物的熱忱和對細節的專注也投入在牧羊事業上,她飼養的羊隻屢屢獲獎。她理解到,想拯救賀德威克綿羊,不是只需買下大片放牧土地,更是要保護當地農場和傳統的飼養方式。

童話大篷車

儘管波特從未離開英國,但她一直都有跟海外的粉絲通信,當中有些人也成為她的朋友。

安特羅布斯說,美國人經常透過《號角圖書雜誌》(The Horn Book Magazine)給波特寫信,這是一本美國發行的刊物,波特經常為雜誌撰寫文章,也經常在雜誌上出售用於募款的插圖。募款是為了保護英格蘭湖區最長、最大的湖泊溫德米爾湖(Lake Windmere)的部分地區。

安特羅布斯說,波特認為美國人對兒童文學的欣賞程度很高,可能比英國人更認真看待兒童文學。

1929年,她與出版商亞歷山大‧麥凱(Alexander McKay)合作,在美國獨家出版《童話大篷車》(The Fairy Caravan)。安特羅布斯說,《童話大篷車》與波特以往的書有所不同。這是一個關於大篷車穿越湖區的旅程,還有沿途遇見各種動物的故事;而波特在湖區的生活也撰寫在故事裡。讀者從中可以了解到耐寒健壯的賀德威克綿羊和看管羊群的牧羊犬。波特還將這本書獻給一位年輕的美國粉絲。

珍視大自然之美

波特曾寫道:「很少人懂得欣賞大自然之美。」波特深知自己就是那少數人之一,她知道大自然美在哪裡,竭盡所能地捕捉大自然美的細節,終其一生未曾間斷對大自然的熱愛。

當人生走到盡頭,波特寫道:「感謝上帝,我有一雙看得見的眼睛,也就是說,當我躺在床上,我還能一步一步地走在山丘和崎嶇的路上,欣賞每一塊石頭、每一束花朵、每一片沼澤和棉花田,經由這雙老腿沒法再帶我去的地方。」

波特看見了大自然的美,且為了確保其他人也能看到她所愛的土地和珍視的傳統,她將這些保留給了後代。

波特留下許多遺產,但對安特羅布斯來說,最特別的莫過於是波特希望過上她想要的生活:「我發現碧雅翠絲是個非常勇敢的人,……沒有多少人敢放棄舒適的生活,去追求真正能讓自己快樂的生活,而波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展覽:「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然」,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展出至2023年1月8日。想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

本展覽由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館長安瑪麗‧比克勞(Annemarie Bilclough)和英國國民信託館長海倫‧安特羅布斯聯合策劃。展覽目錄可供索取。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洛琳‧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為《大紀元時報》撰寫有關美術和手工藝的文章。她主要關注北美和歐洲的藝術家和工藝師,如何從他們的作品中傳達出美和傳統價值觀。她尤其希望能為稀少且鮮為人知的藝術和手工藝品發聲,希望能保存傳統藝術遺產。她現居英國倫敦郊區,從事寫作。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青銅騎士》,由葉卡捷琳娜大帝訂製,用來宣示她暨俄羅斯末代沙王及第一位帝王彼得大帝(1672—1725年)之後成功地統治了俄羅斯。彼得出生後一個世紀,這位新登基的女王不僅展現對前任帝王高度的敬意,更藉此鞏固自己身為俄羅斯偉大統治者的地位,在雕像上題詞「葉卡捷琳娜二世向彼得一世致敬,1782年」。
  • 「馬」對人類的貢獻也許更甚於其它動物,馬協助人類維持生存、繁榮以及征戰沙場。馬也提供我們運輸、犁田耕耘、機械動力,甚至跟我們勇敢地衝鋒作戰。
  • 遊客不僅能在凡爾賽宮「戰馬輝煌—人類文明的重要夥伴」(Horse in Majesty—At the Heart of a Civilisation) 展覽中欣賞到克雷格的畫作與騎馬藝術,還可以從三百多件跨越1500到1800年代的藝術品中看到輝煌的歷史,甚至還能欣賞到罕見的馬術或騎兵盔甲。
  • 波士頓美術館最近整修完成的展廳展出150多件、跨越4,000多年歷史的珠寶,主題:「超越輝煌:聚焦館藏珠寶」(Beyond Brilliance: Highlights from the Jewelry Collection)。這些珠寶述說著從遙遠的過去到現在,關於愛情、戰爭、死亡、全球貿易、政治、科學與藝術的故事。
  • 中東地毯與歐洲繪畫有著相互交織的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在宗教繪畫和肖像畫中常出現進口地毯,尤其是來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地毯。這些充滿異國情調、昂貴的紡織品可以用來展現財富、現世性和地位。它們還為畫面的構圖增添了色彩和圖案。
  • 政治動盪和反戰的焦慮,或許是現代藝術普遍給人醜陋之感的兩個原因。然而,在激進政治的熾熱表象之下,如達達主義等藝術運動還隱含著更為陰暗的深層意涵:它們視覺化地傳達了後現代哲學,即虛無主義、非存在論(nonbeing)和生命無意義的觀念。畢加索筆下的人物形象支離破碎,反映了現代人在拋棄傳統真理觀之後所體驗的意義與秩序的崩解。
  • 「科尼什藝術村」(Cornish Colony),是美國早期數一數二的藝術村。藝術村的中心是聖高登斯的住所與他後來建造的工作室。這個地方現在是「聖高登斯國家歷史公園」(Saint-Gaudens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所在,由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想了解美國的歷史、藝術和大自然,這個風景如詩如畫的藝術村再適合不過了。
  • 至今馬鈴薯與黑麵包仍是東歐人的主食。事實上到了18世紀末,馬鈴薯已成為「富人和窮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備菜餚」。馬鈴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於許多不同菜餚的特質而越來越受歡迎,到今天仍是德國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那西索斯和回音女神的故事在17世紀是一個熱門的畫題。克勞得的這幅畫是目前唯一已知他嘗試這種題材的作品。……這情景像不像人間仙境?難怪Claude(克勞得)會成為17世紀英國最受人讚賞的畫家和收藏家的寵兒。
  • 16世紀初,意大利曼托瓦公爵費德里戈‧岡薩加(Federigo Gonzaga)請藝術家朱利奧‧羅馬諾(Giulio Romano)以「純粹休閒」為目的,為他建造一座遊憩宮殿來接待貴賓。當時,曼托瓦市是意大利中部四個湖泊中的一個島嶼。宮殿位於城市牆外一處較小的島嶼上,名為得特宮(Teiet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