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兔》作者波特小姐留下的珍貴遺產
碧雅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的「彼得兔」(Peter Rabbit),最早出現在一封寫給她前家庭教師4歲兒子諾埃爾‧摩爾(Noel Moore)的圖畫信裡。信開頭寫道:「我不知道該給你寫些什麼,所以乾脆給你講個故事。」
幾年後,波特借用那封信的想法創作了《小兔彼得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一般人透過彼得兔認識作者,然而波特的人生故事甚至更吸引人。波特不僅是一位作家和插畫家,還是一位牧羊人,她也熱衷自然科學和動物保育。
主題「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然」(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的展覽,不只展示波特書中人物角色,更是首次聚焦在波特人生的展覽。本次展覽由「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協同「英國國民信託組織」(the National Trust,英國土地自然保育慈善機構)一起舉辦。兩機構在英國擁有最多波特作品收藏。
波特熱愛這片土地及農畜傳統,促成她保育瀕臨滅絕的賀德威克綿羊(Herdwick sheep),這是數千年來生活在英格蘭最北部湖區(Lake District)的健壯品種。另外,波特還將4,000英畝土地和14個農場捐贈給英國國民信託組織,好讓所有英國人都能永久受益。
藝術啟蒙
波特沒有到學校就學,而是由一位家庭教師教導她一直到十多歲,科目有拉丁語、法語、幾何與數學。家庭教師也向波特介紹許多傑出的藝術,像是位於住家附近南肯辛頓博爾頓花園(Bolton Gardens, South Kensington)的倫敦博物館和畫廊。
波特在她17歲第一次參觀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時受到很大的震撼。1883年1月13日,波特在日記中寫道,「我從未想過有這樣的畫面,一次飽覽所有巨作,有點難以負荷。想像一下眼前並排五幅華麗的范‧戴克(Van Dyck)畫作,我甚至從未想像能看到一幅。這可說是一種痛苦的喜悅,如此美妙的感受很少有。」
波特喜歡約書亞‧雷諾茲爵士(Joshua Reynolds)的作品,也特別欣賞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展覽的聯合策展人海倫‧安特羅布斯(Helen Antrobus)認為波特一定看過考夫曼的畫作《設計》(Design),這是一系列四幅關於藝術元素中的一幅,描繪女畫家正在臨摹一個古代男性雕像的軀幹。安特羅布斯在受訪電話中答覆說,「我認為波特受到考夫曼才華的啟發」。
雖然波特上過正規繪畫課,但她真正學到許多東西是在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南肯辛頓博物館(現為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裡臨摹傑出的藝術品和文物。波特寫道,每件物品都有其規律:「素描、繪畫、製模都一樣,渴望臨摹任何吸引我的美麗事物,令人難以抗拒」。
波特會臨摹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和托馬斯‧庚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的畫作;藍道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的插畫;紡織品和裝飾藝術,例如17世紀精緻刺繡服裝;以及約書亞‧威治伍德(Wedgwood)的浮雕玉石(Jasperware)陶瓷品,而這些陶瓷品通常忠於古代設計。
家庭的藝術薰陶
家中的藝術氛圍和創作也啟發了波特。父親是一名大律師,年輕時喜歡寫生,母親擅長水彩畫,哥哥喜歡山水畫。父母親是低調的藝術收藏家,擁有一幅凱迪克的畫作。波特臨摹過祖母的書籍《伊利亞德》和《奧德賽》的封面。約翰‧弗拉克斯曼(John Flaxman,英國著名雕塑家和插圖畫家)也曾為《奧德賽》這本書畫過插圖。弗拉克斯曼還設計了許多威治伍德的雕塑浮雕,而波特也曾用粘土仿製過這些浮雕作品。
碧雅翠絲的父親是一位熱愛照相的業餘攝影師,這項技術也傳承到女兒身上。父親負責提供照片給工作室就在附近的前拉斐爾派創始畫家約翰‧艾佛雷特‧米萊爵士(Sir John Everett Millais )。碧雅翠絲經常和父親一起參觀米萊工作的工作室。策展人安特羅布斯 說,米萊曾對波特說過,很多人都會畫畫,但她懂得觀察。安特羅布斯說,「她處理細節一絲不苟」。而且,波特忠實呈現大自然的風格,即使到今天,站上和當時相同的土地時,也能認出波特所畫的地方。
寵物眾多無奇不有
父母鼓勵波特繪畫和探究大自然世界。在成長階段,她和弟弟飼養了許多寵物,從普通的狗和兔子到野生動物,如蝙蝠和貓頭鷹。據估計,波特一生養過92隻寵物,且大多數她都會仔細研究,而當中有許多也成為她書中的角色。
波特非常了解動物,無論是在家或在大自然中,她都會仔細研究。例如,她曾經跟踪過一隻鹿,以便在鹿發現她的瞬間,能清楚看到鹿的表情。在波特的素描本裡,能看見她研究動物細緻入微,例如,她畫的一隻老鼠在頁面上活潑亂竄,深刻捕捉到老鼠的一舉一動。
波特很愛她的寵物,但不會多愁善感。「小兔子本傑明」(Benjamin Bunny)的角色是來自波特的寵物兔子本傑明(Benjamin Bouncer)。當兔子本傑明死去時,波特還保留它的毛皮輔助研究;毛皮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波特和弟弟紀錄下許多保存標本的方法,有許多實例也可在展覽中看到。
自然科學主義在當時社會是一種很普遍的嗜好。波特和弟弟在家庭教室裡擺滿各式各樣的標本。化石、鳥蛋以及甲蟲和蝴蝶等昆蟲,都保存在收藏櫃裡,本次展覽也可一飽眼福。
漫長暑假來臨時,姊弟倆會帶著他們的寵物和標本到鄉間度假。每年夏天長達三個月的時間,波特一家人會在鄉下租間房子,這也是當時住在都市的富人趕緊遠離城市霧霾的常見做法。
波特一家人在蘇格蘭西部鄉村等地度過許多個夏天,後來轉移陣地到湖區(位於英格蘭北部靠近蘇格蘭邊境的地方),這裡帶給碧雅翠絲許多靈感。艾瑪‧勞斯(Emma Laws)在展覽目錄介紹裡寫道,「波特把她的寵物分裝在盒子和籃子裡陪伴她度假,然後她也總是會帶新朋友回家。」
波特二十幾歲及三十幾歲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做實驗。她特別喜歡研究真菌,原本也可以從事真菌學家的工作。她是最早展示孢子如何傳播的其中一人,波特甚至在著名的自然歷史學會倫敦林奈學會(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發表過一篇科學論文。
投身保護農畜傳統
波特強調,儘管她和弟弟都出生在倫敦,但他們大多時間都待在位於英格蘭北部鄉村的家。曾祖父以前在湖區擁有土地,而且她的家人也都有北方血統。
波特說,丘頂農場(Hill Top farm)和它17世紀風格的老農舍「是我所住過最完美的地方」,而地處冰川谷占地280英畝的天然湖泊埃斯韋特湖(Esthwaite Water),她則稱其「超浪漫」。碧雅翠絲將這股熱情反映在一幅埃斯韋特湖的水彩畫裡,本次展覽也有展出。
波特於1905年買下湖區的丘頂農場,同年未婚夫諾曼‧沃恩(Norman Warne)(波特出版商的兒子)過世。直到1913年,她才與當地律師威廉‧赫利斯(William Heelis)再婚,並搬到湖區定居下來,實現她長久以來的夢想。
在湖區,波特的人生有了不同轉折,她開始牧羊。策展人安特羅布斯說,當碧雅翠絲成為赫利斯夫人時,藝術家碧雅翠絲依然活躍。但身為碧雅翠絲‧赫利斯,她化身為湖區的牧羊人,致力於保護當地的農畜傳統並拯救數量日益減少的賀德威克綿羊。
波特把她對兒童讀物的熱忱和對細節的專注也投入在牧羊事業上,她飼養的羊隻屢屢獲獎。她理解到,想拯救賀德威克綿羊,不是只需買下大片放牧土地,更是要保護當地農場和傳統的飼養方式。
《童話大篷車》
儘管波特從未離開英國,但她一直都有跟海外的粉絲通信,當中有些人也成為她的朋友。
安特羅布斯說,美國人經常透過《號角圖書雜誌》(The Horn Book Magazine)給波特寫信,這是一本美國發行的刊物,波特經常為雜誌撰寫文章,也經常在雜誌上出售用於募款的插圖。募款是為了保護英格蘭湖區最長、最大的湖泊溫德米爾湖(Lake Windmere)的部分地區。
安特羅布斯說,波特認為美國人對兒童文學的欣賞程度很高,可能比英國人更認真看待兒童文學。
1929年,她與出版商亞歷山大‧麥凱(Alexander McKay)合作,在美國獨家出版《童話大篷車》(The Fairy Caravan)。安特羅布斯說,《童話大篷車》與波特以往的書有所不同。這是一個關於大篷車穿越湖區的旅程,還有沿途遇見各種動物的故事;而波特在湖區的生活也撰寫在故事裡。讀者從中可以了解到耐寒健壯的賀德威克綿羊和看管羊群的牧羊犬。波特還將這本書獻給一位年輕的美國粉絲。
珍視大自然之美
波特曾寫道:「很少人懂得欣賞大自然之美。」波特深知自己就是那少數人之一,她知道大自然美在哪裡,竭盡所能地捕捉大自然美的細節,終其一生未曾間斷對大自然的熱愛。
當人生走到盡頭,波特寫道:「感謝上帝,我有一雙看得見的眼睛,也就是說,當我躺在床上,我還能一步一步地走在山丘和崎嶇的路上,欣賞每一塊石頭、每一束花朵、每一片沼澤和棉花田,經由這雙老腿沒法再帶我去的地方。」
波特看見了大自然的美,且為了確保其他人也能看到她所愛的土地和珍視的傳統,她將這些保留給了後代。
波特留下許多遺產,但對安特羅布斯來說,最特別的莫過於是波特希望過上她想要的生活:「我發現碧雅翠絲是個非常勇敢的人,……沒有多少人敢放棄舒適的生活,去追求真正能讓自己快樂的生活,而波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展覽:「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然」,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展出至2023年1月8日。想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
本展覽由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館長安瑪麗‧比克勞(Annemarie Bilclough)和英國國民信託館長海倫‧安特羅布斯聯合策劃。展覽目錄可供索取。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洛琳‧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為《大紀元時報》撰寫有關美術和手工藝的文章。她主要關注北美和歐洲的藝術家和工藝師,如何從他們的作品中傳達出美和傳統價值觀。她尤其希望能為稀少且鮮為人知的藝術和手工藝品發聲,希望能保存傳統藝術遺產。她現居英國倫敦郊區,從事寫作。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